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道家哲学为中华文化之精华,"自然"则是道家哲学的思想中心。老子"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为"天然""天成""自然而然",在于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与追求,反对雕饰、造作与浮华,且提出"素""朴""淡""拙"等美学观点,与南宋审美艺术具有直接渊源关系。这种哲学思想亦反映在中国绘画艺术上,"自然"作为传统审美思想,是中国美学史上最高品位。文章从南宋时期的美学观点入手,以"成竹在胸""道""气""象""逸品"为论点展开叙述。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都必然要受到本民族哲学思想的引导和影响。老庄哲学衍为玄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又和禅宗相通,同时它又是中华大地上的本土宗教,因此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中华的典型特色。本文从道家思想的"清净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等几个方面来讲述其对山水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道家设计思想对各个类型的设计作品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致虚守静""无为而治"的设计思想在景观、建筑设计中深有体现。"无中生有""虚实相生"的道家设计思想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深有体现,"实"是指建筑空间中实体的墙壁、天花和地面;"虚"是指镂空的门窗,建筑空间中的有趣性、层次感和多样性,离不开"致虚守静""无为而治"的道家设计思想。在景观设计中,大力提倡生态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些设计思想深受道家设计理念的影响,同时,道家深厚的文化理论为古今中外建筑、景观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4.
正道家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认真借鉴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对推进我国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道家思想的精髓要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学派相继产生,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成为几千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引领者。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为老  相似文献   

5.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家文化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是不容忽视的.道家思想在理论上的深度与辩证性,是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哲学体系所少见的.同时,道家文化对中国艺术、绘画、文学、雕刻、设计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理解道家自然概念的关键在于通过"自然"与"无"之间的张力关系来加以分析和阐释。实际上,"自然"与"无"两个概念既相辅相成,又相反相成:"自然"概念及其理论赋予了"物"的概念以深刻基础,从而深化了老子以来的"无物"思想,完善了道家哲学;"自然"概念及其理论更强化了道家哲学的"无名""无知"理论,进而揭示了思想世界的局限性;"自然"与"无为"概念是相互矛盾的,也是相互依赖的,而"自然"概念内蕴的"自为""自性""自发""自动"等意义皆可能违反"无为",因此重要的是保持"自然""无为"两者之间的必要张力,使之处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赵安宁 《美与时代》2023,(6):114-116
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正式成型。在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道家思想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它对中国文化与艺术方面的影响,也是哲学在艺术与美学领域扩展的体现。从历代书家对道家思想的体现入手,分析道家思想的核心要素对书家发展和书法演进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就现当代的书法学习和实践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8.
当今学界以"自然"作为解释道家哲学主要的核心概念,"无为"受到忽视。但是,"自然"与"无为"作为道家思想的两个核心概念,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是此消彼长的。《老子》"道恒无为"与"道法自然"的提出,将"自然""无为"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二者是同等层次的概念。其后至西汉,道家思想家的自评与他者的评判以"无为"为中心,"无为"的地位高于"自然"。严遵《老子指归》与王充《论衡》开始将"自然"与"无为"并列起来,提升了"自然"的重要性。至魏晋玄学与早期道教经典那里,形成以"自然"为主的解释道家的思想理路,确立了自然主义的时代思潮。因此,以严遵、王充为界,道家思想的诠释主旨亦即"自然""无为"的思想地位在学术史上实现了第一次转变。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艺术而言,"道"是其精神追求,也是其固有的哲学品格,中国艺术的最高精神追求就是道、自己与宇宙。道家思想作为山水画艺术的思想根基和源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文章从"天人本一"的审美观、虚实相生与大象无形等几个方面分析,阐述受道家思想美学影响的中国山水画的发展状态和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0.
《管子》四篇认为,精气是生命的本源,宇宙万物皆是由气化而生成的。在此基础上,其所创造性提出的"白心""处虚素""节欲""守敬"等新范畴、新命题极大地丰富了黄老道家在身心修养方面的思想内涵,其重视身心双重调理的主张更是在黄老政治实践中打下深刻烙印。对于《管子》四篇身心修养论所主的此类问题意识进行概念梳理与命题分析,有助于廓清其身心修养论的内在逻辑推演过程,进而能够了解到《管子》四篇在黄老道家思想发展史上的具体地位与其所构成的演进环节。  相似文献   

11.
正书画是道家、道教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展现了创作者的艺术情趣与审美情操,而且蕴含的"自然超脱、恬淡清净、返璞归真"的主题风格,体现出书画者"以艺显道"、"由技入道"的理想追求。历代悟道修真之士大多潜心书画,将其视为修行修炼的重要途径;历代文人书画家也大多把道家、道教思想和精神境界融入艺术追求之中。道门中人的书画艺术与深受道家、道教思想文化影响的文人书画艺术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2.
传统美学的一般特征,包括"程式性""线的审美""留白""以形写神""意境"等传统美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道家哲学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张光宇先生所说的"在其中质之"表现的是民族艺术的内在规律。"中国学派"动画和其他艺术领域对民族风格进行了实践探索,而对传统艺术的借鉴可以分为从表层的造型语言到深层的美学思想等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绘画是中国艺术中一门古老的艺术,在其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历代中国画大师,都独具面貌,有所变化,探寻源流,从风格到技法,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不论是入世的儒家思想和出世的道家思想,都是围绕"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的辩证思想进行说明、论证、实践的,这些理论无时不在影响着历代画家创作和审美趋向,所以说中国哲学一直在引领并促进中国绘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白奚 《哲学研究》2015,(2):28-34,127
本文提出和详细论证了汉简本《老子》首章的"下德为之而无以为"应是《老子》旧貌的观点,并通过对王弼注文的研究详细论证了其经文本应亦作"下德为之而无以为",而传抄致误为"有以为"。汉简本首章的思想脉络十分清晰,阐明了道家关于德的基本思想,揭示了道家式的德同儒家式的德的差异:"上德"是道家式的德,体现了"自然无为"的道家精神;"下德"(包括仁、义、礼等具体内容)是儒家式的德,它们与"自然无为"的标准相违且渐行渐远。因而以"自然""自发"为特征的道家式的德在价值上要高于以"自觉"为特征的儒家式的德。  相似文献   

15.
王履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山水画家和理论家。他认为"意匠就天"的客观现实描绘是重要的,所创作的《华山图册》避免了概念化,他把师法自然作为创作法则,提出了"宗与不宗""庶免马首之络""意溢乎形"等美学思想。他的绘画思想及其艺术实践不仅对明初山水画的发展有开拓意义,而且对当下山水画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书画中的艺术精神与中医理念同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两者之间在原理和功能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医诊疗当中所运用的"和谐""气韵""辩证统一"等中医思维与中国书画的艺术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在中医药院校中开展中国传统书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提高中医药专业学生的文化内涵,同时,这也是构建中医药文化与艺术教育相渗透的创新型高校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老子》《庄子》及《管子》稷下道家在论述人性善、恶方面,属于同一类型。《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认为世俗的善、恶不但不是人性,而且伤性害命,因此主张性超善恶论。《管子》稷下道家一方面继承了《老子》《庄子》以"道""德"为人性的思路,另一方面又发展和完善了它们的人性论思想,认为义、礼、法由"道""德"所生,是"道""德"在人道的表现,因此它与《老子》《庄子》一样,都主张人性超越世俗的善恶,或称之人性纯善论。  相似文献   

18.
王重阳创立的以"全真而仙"为核心的修道论,远承老庄之学,融贯儒佛思想,分别从"全真"、"修心"、"真行"等不同层面,把老庄道家的"见素抱朴""法贵天真"思想,自然超脱的养心论和老子"不善者吾亦善之"的慈善济世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对老庄思想的复归与超越,增强了道教的普世性,提升了道教的思想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弹性设计思想作为当前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发展理念,在当前提倡"低碳经济""绿色建筑"的时代背景之下,倍受关注。文章研究、挖掘和阐释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文化中的弹性设计思维,发现存在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的多种弹性设计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古典园林对当代园林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文化发展历史上,哲学与艺术一直联系密切,哲学思想指导并影响艺术创作,形成艺术观念与艺术思潮,而艺术观念与思潮也会影响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演进.比如超现实主义思潮就是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才善于在作品中描绘梦境与幻想.在中国美术史上,就绘画而言,由于道家思想关心的是人的行为能取法于"道"的自然性与自发性,旨在引导人们返回到真诚淳朴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因此,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思想理念、审美情趣影响很大并且渗透在文人画中,进而形成为绘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