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陈鹤琴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区别,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强调的是"教育的生活化";陈鹤琴的"活教育"是让教育在生活中"活"起来,但他们对艺术教育应基于孩子的生活经验,艺术教育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生活、让艺术教育回归日常生活、通过艺术教育开展学校教育等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性格、习惯、能力等各方面无不受到家长的影响.由于家长的年龄层次及文化、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各不相同.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关注,并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循循善诱,引导自己的孩子快乐地参与各项活动.但也有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父母-孩子自传叙事是指父母与孩子共同对过去发生的生活事件进行回忆和交流, 是实现自传记忆社会功能的一种重要形式。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社会功能有教育和指导孩子、保持亲子亲密性等作用。在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风格、结构和内容三个层面, 父母-孩子自传叙事对儿童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自传记忆表征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另外, 父母-孩子自传叙事中还存在有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未来的研究应注意线索词材料的类型以及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社会层次、纵向研究设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职业关系,许多朋友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专业性咨询意见。问题不外乎是上哪个学校最好,是出国读书好还是在国内读书好,如果要出国,什么时候出去最好,等等。可以看出,每个家长都竭尽全力想为孩子设计出一条最好的教育路线。其隐含的逻辑是,最好的教育等于未来更大的成就或更好的生活。但我反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令他们难以回答:"孩子的想法是什么?"中国的父母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孩子越大越不知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乡村田园生活越发被消费者青睐,民宿产业也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投资方向。民宿设计旨在让民宿成为有生命力的文化艺术作品,形成一种文化符号,成为设计师的研究对象。文章从民宿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出发,探讨民宿设计的原则,进而得出地域文化背景下民宿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有人把教育与“传道、授业、解惑”连在一起。认为教育就是上课,是大人讲、孩子听的说教和灌输。这使许多家庭陷入了教育的误区。例如,重知识传授,轻心理养育;重智力开发,忽视性格培养;教育方法上惯用说教,不注重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教育的希望过高地寄托于幼儿园和学校的课堂,忽视家庭对孩子精神生活和兴趣培养的作用,更不重视孩子与同龄人的游戏、自由交往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批多年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集体撰写的《给孩子的心灵甘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家长读本》是一本对少年儿童进行荣辱观教育的很有价值的书.该书不仅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犹如"心灵甘露",而且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子育人的义方.这本书不仅着眼于荣辱观教育,而且着眼于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让孩子"有一个志向,报效祖国;有一颗爱心,能行善举;有一双慧眼,分辨美丑;有一种能力,收获成功".就其涉及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方法等广博的知识来看,堪称"家教小百科".正因为如此,它出版后立即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孩子喜读、父母必读、教育工作者青睐的佳作.  相似文献   

8.
依照教育心理学观点,儿童进入学龄期以后,感受到的最重要一种作用,就是去适应学校的生活。这种适应能力,不仅是功课学识方面的认知,也包括人际关系的交往。笔者长年从事超常儿童教学工作,可以看出,成人若领会学生的学校适应作用,既有利于教师安排合理的教学,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知识。为此,本文参照有关文献,谈一谈有关儿童学校适应方面的理论细节。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在一起的一个集体,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孩子一出生就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着,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中的一切教育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教育才得以实现,这是由情感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幼儿时期,家庭给予孩子的影响和教育,是孩子以后接受其他类型教育以及形成良好个性的基础。因此作为家长应为孩子负责,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在很多家庭对家庭教育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以至于媒体上的负面报道时有发生。其实,科学的家庭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逐一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作为学前教育的幼儿园教育不仅是为孩子入小学做知识准备,记住了多少数,做会了多少道加减法,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能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和有质量的问题,并且能从不同的方向去认识他们,从而启迪孩子的思维,使孩子从幼儿期就开始积累创造的才能,这将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一生的成长起到长期的积极效应。因此,教师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幼儿对知识的获取上,仅仅重视数字和加减运算是很不够的,更不能满足于幼儿对一些“概念”、“名词”、“术语”的记忆,而应该从方法上、途径上取积极探索有效的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全托幼儿是24小时生活在幼儿园中的,其带给孩子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与日托幼儿是完全不同的。从我们多年的教育经验来看,全托的孩子往往比同年龄人更加独立自主,也更加懂事和成熟。  相似文献   

12.
突围母爱     
有句俗语“有苗不愁长”,当今社会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使“有苗怎么长”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问题。“上帝不能亲自到你家,所以它创造了母亲。”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是个重要的角色,她们在孩子成长、教育上倾注了无私的爱,每个母亲的教育方式、爱的方式不尽相同。然而母爱既会给孩子带来成长的动力和快乐,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担,成为孩子的羁绊。我身边有两个家庭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家庭:父亲是一个厂领导,他把精力都奉献给了企业的管理和改革创新,母亲就成了当然的后勤和“教育部长”。母亲自小包办了女儿生活上的一切,从头到脚,从床上到书包里,…  相似文献   

13.
江海溶 《天风》2011,(8):59-59
每次看到公园里自由自在嬉闹的他,看到餐厅里痛痛快快享受美食的他,看到学校里聚精会神学习的他,我都会在心底里感叹,这一代的孩子真幸福!可以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畅游知识的海洋,可以站在绿茵茵的青草地上挥汗如雨地踢球,可以在明亮的图书馆里如痴如醉地看书,科技馆、博物馆、艺术馆的大门永远向他敞开,只要他愿意,知识的殿堂随时为他开放。生活在现今时代的孩子是幸运的,  相似文献   

14.
唐黎标 《天风》2018,(7):32-33
关系就在一天天的生活上建立起来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无可取代。然而,现在的孩子多生于双薪家庭,父母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职场上,教养与陪伴孩子的任务往往"外包"了——孩子的生活照料有长辈或保姆,教育是学校的责任,温习与做功课交给了托管班,就连孩子的消遣活动都让高科技和一些商家给包办了。  相似文献   

15.
韩燕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23-223
孩子的教育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的孩子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他们将创造历史。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真诚、悦纳、理解为核心,强调儿童作为“人”的本性,主张在教育过程中予以深刻的人文关怀。使童年少一些强制和束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让教育真正闪烁人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正阿尔乔亚·沃克和妻子贝蒂住在美国纽约,沃克在一家公司做销售总监,贝蒂在一家商场作物管。随着女儿艾伦的出生,他们的生活更充满了欢乐和幸福,可孩子一天天长大,特别是孩子开始读书时,就得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了孩子全面健康成长,不管工作多忙碌,沃克和妻子总会想办法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玩耍,细心辅导孩子完成课外作业。可沃克渐渐发现,孩子小学每天只需做半小时作业,12岁升入初中后,课外作业的时间延长了至少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既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摇篮、精神文明的窗口,又是学校教育、班级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这就决定了班主任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种经验、思想和知识的互补,恰恰是双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事实上,班主任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尊重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反过来,很多家长又能从班主任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并为班主任的师德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中国教育家陶行之也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和做事情。教师要根据《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并使学生获取使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教师还要研究掌握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在英语的教学当中把英语教学情景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一好友,是位医学博士后,自身教育水平很高,人也很好。朋友妻子在国外工作,在国内便只是我的这位朋友带着他的9岁的儿子。父亲很爱儿子,孩子成长得也蛮不错。父亲工作勤奋,孩子也对什么事都充满了好奇心,愿意学东西;父亲给孩子报了围棋班、电子琴班,孩子也学得是那么回事,也没有觉得太累和太违背自己。孩子平时寄宿,和父亲在一起也不缠着父亲,周末父亲在办公室加班,孩子就坐在对面自己玩电子游戏,  相似文献   

20.
超越自我     
孩子要长大,要独谚,要生活,这是无以替代的自然规律,是生命存在的价值,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时代,需要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因而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学校教育中,集体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够积极地促进小学儿童的健康成长。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只有在集体中才可以有个人自由。”[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