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维与智慧》2012,(11):65-66
安德鲁·怀斯(Wyeth,Andrew,1917~2009),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美国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长于干笔画和蛋胶粉画,作品继承写实传统,又独树一帜,颇得人们心灵的共鸣和喜爱。怀斯延续了曾以爱德华·霍伯(Edward Hopper)为代表的美国地方主义绘画传统,并启发了后来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他与抽象表现派画家杰克生·帕洛克(Jackson Pollock)及雕刻家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同为美国艺术界的代表人物,具有崇高的地位。他的画风对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油画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明轩 《美与时代》2007,(9):107-109
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他的作品经常弥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我们通过对作者早、中、晚期三部作品《天边外》、《无穷的岁月》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主人公经历的《圣经》原型结构分析,可以认识剧作家的宗教观,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作品.  相似文献   

3.
麦克斯菲尔德·派黎思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插画家,在当代绘画从纯艺术发展至商业艺术的过程中,他是创始者、启蒙者与催化者。文章从学习绘画的经历等方面分析了派黎思装饰性绘画观念的形成,并结合作品阐释派黎思绘画作品中重要的几个时期,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美国插画艺术的代表性和派黎思插画艺术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安德鲁·怀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的绘画作品以外在精致写实的画风,来表达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感记忆。他擅长运用隐喻、象征的手法将描绘对象带给自己精神层面的情感传达给观者。文章从学艺经历与个性特征两方面分析了怀斯注重情感表达的绘画观念的形成,并结合作品分别阐释了怀斯绘画作品中借以传达情感的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齐白石的诗、书、画、印等作品多追求"天趣自然"的淡雅风格,所摹物象多处于"似与不似"之间,且其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农民题材或者与农村相关,展示农民的情感,从这个角度说,他可以算作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农民画家。他成功之处就在于将农民画上升到文人画的高度,在思想表达方面做到了雅俗共赏,让世人称赞。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一部视觉盛宴般的巨著,是西方学者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作品,这本书并不是对当时个别艺术天才的研究,而是力图通过一大批艺术家的境遇展现20世纪中国"艺术界"的整体状况。这是一幅个人追求与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相互交织的画卷。苏立文的著作时间跨度将近一个世纪,内容涵盖大陆、港台、海外的中国艺术与艺术家,关涉的艺术类型除了绘画还有雕塑、戏剧、文学等,既像一本文学作品,又像他的个人笔记。  相似文献   

7.
雷雨 《美与时代》2023,(6):66-68
美国当代著名的新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其作品主要描绘美国乡间的自然风景以及人物,捕捉生活中的视觉瞬间,用娴熟的笔法技巧将生活中的细节绘制成一幅幅令人感动的画面。他的作品对后来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安德鲁·怀斯将其所生活的乡村的一草一木描摹下来,通过写实手法与视觉经验加以组织,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呈现出忧郁的情感和浓烈的乡愁。安德鲁·怀斯给中国写实油画和水彩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19世纪后期重要的风景画家,因尼斯的艺术既吸收了欧洲和美国的艺术资源,又预见了美国20世纪现代艺术的特质。他的作品表达了包含童年经验、自然感受和宗教情感在内的生存体验,从而构造了个性鲜明的心灵图景。其艺术实践对于当代艺术家来说是很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9.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毕加索是整个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迭戈·里维拉是20世纪最富盛名的壁画家之一。与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柯、大卫·阿尔法罗·西盖洛思并称墨西哥"壁画三杰"。他将墨西哥的民族传统艺术与欧洲传统造型方式相结合,用自己的艺术强有力地表达了他的理念与欲望,他成功地在他的壁画作品中发挥极大的才华,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代表了整个墨西哥。  相似文献   

11.
张大千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在泼墨与泼彩上开创了全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创作的仕女图作品自成一体,特别是当他从敦煌临摹学习壁画回来以后的仕女画作品更是产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惊叹不绝。文章对张大千敦煌壁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为张大千相关艺术理论与实践创作研究者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2.
古塔斯夫·克林姆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具个人风格的绘画大师之一,从被称为"历史画的继承人"到成为维也纳现代主义艺术的开拓者,其绘画理念的创新性与开放性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画面以极强的装饰性和象征性而闻名于世,由于画面中的某些隐喻太过引人深思,也有人称他为象征主义大师。文章分别对克林姆特早、中、晚期的代表性绘画作品进行赏析评论,探讨他在不同阶段创作中个人绘画理念的差异以及绘画风格的演变,以期对他的绘画语言做出更深入、更具有创新性的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南方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八月之光》展示给我们一个被清教主义和种族主义压抑了人性的荒诞世界,描写了南方人被清教主义所异化的生存状况和他们的精神困境,表现了福克纳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巴尔蒂斯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他的作品既有西方古典油画的优雅,也不失当前时代的特性,并成功在多元化艺术风格的世界画坛里备受瞩目。他一生钟情于东方艺术,并结合东方艺术精神和西方绘画技巧形成了独具个人风格的绘画语言。通过对巴尔蒂斯画作的分析和相关书籍的阅读,从其作品的构成特征、绘画精神、中西融合的角度来谈东方情结对巴尔蒂斯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美术史上曾出现过一个通过作品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流派——表现主义。其中,蒙克是表现主义绘画领域的先驱和代表。他的作品表现性极强,用色主观且具有象征意义,画面中的人物被描绘得富有特点且极富情感。《生命之舞》这件作品是他创作的"生命组画"中的最后一幅,具有代表和总结意义。文章详细解析它的形式和内容来了解他作品的风格,领悟蒙克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杨文 《美与时代》2013,(5):51-52
奥基弗(Georgia Totto O'Keeffe,1887年11月15日-1986年3月6日)是一位美国艺术家,被列为20世纪的艺术大师之一。她的绘画作品已经成为19世纪20年代美国艺术的经典代表,她以半抽象半写实的手法闻名,其主题极具特色,多以花朵微观、岩石肌理变化,海螺、动物骨头等荒凉的美国内陆景观为主。奥基弗的作品在无声地启示我们,在绘画创作中,只有将自身的生命感觉、人生经历和艺术家对生活饱满激情与感悟融入到客观物象与绘画形式当中,才能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7.
王馨 《美与时代》2016,(10):62-63
西班牙画家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1936-),是当代西方具象绘画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深植于西方绘画传统,又明显属于20世纪。就洛佩兹对传统的态度方面结合后现代意识形态进行更加深入地梳理,并着重考察他对现代、后现代思潮作出的回应,及他与自己所处时代的关系在作品中的反映。他对待传统与20世纪艺术潮流的去个人中心主义态度值得我们思考,他的看法对今日我们思考艺术传统与时代性的关系问题,甚至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都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访手记:克里福德.柯布(Clifford Cobb)系美国著名公共问题专家,可持续发展专家,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公共政策、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土地问题等。曾被评为"20世纪最有洞见的思想家"之一,与《寂静的春天》作者并列入选。在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博士的大力帮助下,2011年10月23日,笔者有幸在浦东采访了中国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80年代早期,国产电影(以大陆为主)里并不直接出现"美国形象",而常以从美国归来的华裔作为美国形象的象征,如《庐山恋》、《牧马人》等影片,这种现象可以表述为"缺席的美国";到20世纪90年代初,缺席的"美国形象"则通过想移民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去的中国人来体现,如《大撒把》等。"缺席的美国"象征着一种与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相对立的他者诱惑,一种背离高尚精神的物质享受,美国形象是一种被主观建构的想象。从90年代末开始,国产电影开始出现直接的美国形象,以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建构美国形象,美国逐渐地不再  相似文献   

20.
作者简介:A.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1929—),美国圣母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当代最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之一。提要:当代美国著名伦理学家A.麦金太尔教授在这篇文章中首先回顾了他走上道德哲学探究道路的心路历程,20世纪不同流派道德哲学理论对他思想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元伦理学、马克思主义、托马斯·阿奎那哲学传统对他思想的影响。其次,麦金太尔教授对整个20世纪学院派道德哲学的研究方式进行了批评与反思,指出学院派道德哲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麦金太尔教授详细阐述了自己在20世纪道德哲学发展中所坚持的托马斯·阿奎那式的亚里士多德主义立场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