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观服务设施包括户外休憩设施、照明设施、服务设施等,体现了城市的精神文化风貌和人文关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壮锦、铜鼓、花山文化、绣球等壮族文化符号运用在景观服务设施中,可以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以壮族文化元素为切入点,将融合壮族文化的景观设施案例进行分析,能为壮族特色的景观设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景观设施体现地域特色,使景观场地具有地方特色,通过对壮族文化特色景观服务设施的分析,利用案例分析法,阐述壮族特色景观服务设施设计,弘扬壮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景观设施的人性化程度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与文明程度的象征。它应能满足人们休憩的各种需求,构建出一个有序的人际交流公共空间。城市公园的景观设施人性化设计,应遵循功能先导、人本关怀、绿色环保、体现城市艺术气息等原则,才能设计出"绿色""和谐""便利""安全"的人性化景观设施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快速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强化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对于校园优美环境以及高质量的公共景观空间的设计和营造,旨在为高校广大师生打造舒适、温馨且更便于交流、交往以及休闲、娱乐的校园空间和环境。高校校园公共景观空间设计是校园空间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的高校发展中也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于高校校园公共景观空间主要类型以及校园公共景观空间设计原则的简单分析,提出高校校园公共景观空间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高校校园公共景观空间设计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出发,对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现有户外坐憩设施分布与不同人群使用特征进行观察研究,总结归纳户外坐憩空间设计要素与使用人群之间的需求关系与相互影响,并在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指导下,为校园户外坐憩设施改善与空间营造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景观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景观空间类型,存在不同于其他类型景观的设计呈现形式,它具有独特的空间环境、特殊使用群体和功能意义。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能够满足校内师生各项活动,尤其是休闲游憩活动的开展的多方位需求,体现校园独特的人文素养和办学理念等优势。目前高校景观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相当数量的高校校园景观在设计之初忽视了景观游憩过程中的实际体验,令使用对象缺乏场地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无法形成深刻的校园游憩记忆和较强的游憩吸引力,难以在减轻身心压力的需求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作用。文章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探寻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使用对象的基本属性,研究其景观游憩活动的行为特征,并对游憩选择倾向及影响游憩活动的因素等展开调研,促进今后开展校园景观设计实践,提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水平,提高校园景观设计的休闲游憩质量。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居民生活、休闲现状出发,对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系统进行了思考,并调研石家庄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景观无障碍存在的问题。依据户外游憩系统构建原则,建构满足居民休闲需要的游憩系统,在充分利用石家庄市现有的户外游憩空间景观的前提下,提出了滹沱河游憩景观系统、城市中心游憩景观体系的构建思想,并对城市户外游憩景观系统构建的原则进行了阐述,进而达到户外游憩景观效用的最大化及时居民游憩偏好的最大满足。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中,现有的校园绿地景观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使用者对校园绿地景观的建设也寄予了期望。随着高校的发展以及学生人数不断新增,校园以往的规划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的重新规划或是大幅的调整。从校园绿地景观方面着手,会更好地营造出适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校园环境。文章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结合实证的方法,探讨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校园绿地景观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高校更好地进行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校园景观中导入可食用景观植物,是对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从当下高校景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可食景观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意义进行了探究,提出可食用景观植物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原则,分别为经济性原则、美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力图对当下可食景观的研究有一个推进作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就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医院的户外景观设计也已经慢慢成为改造的重点。文章结合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造景手法与其意境的章法,从而对现代医院户外康复景观进行理论研讨。主旨是在分析现代医院户外康复景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可借鉴之处。从而设计出满足全医院患者、医务工作者及探访者需求,且具有时代特色的康复景观。  相似文献   

10.
地方和校园主题特色的缺失、文化表达手段的不到位,功能的欠完善以及新材料运用的少见是当今校园景观小品设计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校园景观小品设计应做到雕塑类作品要有鲜明的立意,抽象、具象作品齐头并进;户外家具类小品要多考虑师生的使用,做到功能完善合理;还应合理斟酌造型、材质、色彩,提升其总体面貌品质。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水资源的不恰当利用,导致水资源流失严重,再加上自然环境逐渐恶劣,人们开始加强生态环境和建筑的平衡,海绵城市理念便由此而来。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建设海绵城市,而水资源使用较多的校园也开始重视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景观中的建设,但是,有效地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校园景观建设中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户外亲子游乐设施设计不仅承载了儿童体能锻炼和智力开发的任务,还是亲子互动的重要平台,因此设计要兼具安全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兼容性,确保家长和孩子放心体验。文章从不同方面对户外亲子游乐设施设计进行分析和改进,探讨户外亲子游乐设施设计方法,分析户外亲子游乐设施类型设计发展特点和各年龄阶段孩童游戏需求,探索拓展创新方法,总结户外亲子游乐设施在设计时需要注意到的问题和设计方法,并抓住户外亲子游乐设施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机构以及城市基础建设备受国家和政府的重视。而校园景观雕塑作为一种特定的雕塑形式和载体,能有效反映出一所高校的校园特色、文化以及精神面貌,把高校的文化与精神这种抽象的意识以一种具象生动的形态展现给大众,并具有永久的传承性,可见校园景观雕塑对高校精神与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景观设计中微地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熟知与利用,它不仅能作为景观要素塑造空间,更能较好地传递和表达场所精神。文章以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图书馆区域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图书馆校训广场、紫荆剧场、洗砚池等不同区域的微地形景观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用微地形处理手法,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校园景观空间,使校园景观更具趣味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低影响开发(LID)强调从源头控制保障城市水文循环。校园具有汇水面积大、污染物较少等优势,通过LID技术指导校园景观的雨水利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简单阐述了LID技术和LID设施及其作用为切入点,并以盐城高新区中学景观设计中的雨水利用为例,详细介绍了以LID设施利用雨水的策略,以期为我国校园雨水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新校区校园景观设计时,往往忽略了学校文化元素的体现与传承,使校园景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现分析了校园文化元素包含的内容,同时分析了可以作为传承载体的景观要素,希望能够为校园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形象、丰富校园文化及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以大学校园为代表的园区类景观环境的功能划分、空间交流方式、景观塑造形式等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度剖析研究。通过不同节点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阐释以校园为代表的园区类景观规划设计的规划要点及相关内容,对以校园为代表的园区类景观规划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对能够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审美的事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滨水景观不仅能够给市民提供休憩的场所,也能够通过景观的营造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城市精神进行很好的诠释。但是,当前大部分城市滨水景观均存在同质化严重、景观特色不明确的普遍性问题,无法唤起人们对滨水空间环境的记忆。而地域文化对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提升民众对场所的归属感、传承与延续地方历史文化能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如何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景观元素呈现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是景观设计师们要解决的难题。论述城市滨水景观中地域文化缺失的普遍现象,对比分析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滨水景观的优秀案例,探索地域文化在兰州水车博览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小城市的幼儿园户外景观还不够完善,所以,创建完善的幼儿园户外景观是非常有必要的。从一些简单方面入手,探讨了基于生态启蒙的幼儿园户外景观设计的要素以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缺乏参与户外公共绿地的休闲方式。一方面受当今社会休闲方式影响,休闲多依赖于电子科技产品。另一方面因城市快速发展,人口膨胀,可供户外休闲公共绿地变得紧缺,有较好景观文化设计因素的公共绿地更少。西安市小雁塔历史文化景区地处高楼林立间,历经时代变迁,原有历史遗痕也只剩小雁塔、明清修筑的建筑和几株千年古树。如何在此之上进一步优化景观,分析不足之处,提出改善策略,营造崇尚自然、禅意幽静的禅院空间,使人们放松的同时,也能感到文化景观的氛围,让人们在繁忙工作之余,远离现代化娱乐产品,重回户外空间感受历史文化景观带来的"身、心、境"三者融合的感官体验和心灵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