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历史上,大运河在物资调度与交通运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2.
正运河文化以博大的包容性和统一性、广阔的扩散性和开放性,加强了中国南北地区的文化交融。运河区域的宗教建筑文化同样是动态开放的,它们既有多元化的特点,又有很强的融会性。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快了运河区域城市的建设。而由此形成的极具特色的运河文化,也影响了运河区域建筑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不仅是我国重要的黄金航道,更是我国的文化象征。常州在大运河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孕育出了多彩多样的人文历史,包括工业文化、民间艺术、红色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及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如乱针绣、留青竹刻、常州梳篦、常州吟诵、运河五号、龙泉印泥等。这些鲜活的、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为常州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具有重要的传播意义、品牌意义以及景观提升意义。文章将在常州大运河价值充分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运河沿线进行公共艺术设计,讲述运河故事,传承运河文化。利用驳岸栏杆、桥梁涵洞、建筑、绿化、灯光等作为艺术符号的载体,通过多种艺术符号的设计,结合运河名人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人文故事、文物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运河遗产,形成常州运河世界遗产段的艺术展示策划方案,以彰显常州运河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能超 《中国宗教》2024,(1):32-33
<正>佛教文化作为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秀因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运河文化,对新时代深入推进佛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江苏既是经济文化大省,也是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在这些文化点段中,寺院星罗棋布,佛塔交相辉映,共同见证和书写着大运河江苏段辉煌的佛教文化。积极发掘和吸收江苏段优秀运河文化,使江苏继续走在推进佛教中国化的前列,是江苏佛教界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5.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特殊的线性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经济价值。文章选取京杭大运河京津冀段为研究对象,分析运河沿岸村镇景观要素和景观价值,提出运河沿岸村镇景观特色营造策略,突出村镇与运河之间的联动性。通过对区域主题的重构、绿道系统的构建和活力点的打造,沿岸村镇能够实现文化与生态共存、传统与现代共荣、和谐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了运河文化元素,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探讨运河文化的内涵,提出基于运河文化的公园景观设计原则,然后从运河文化的视角对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公众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呼吁相关人员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更加注重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让公园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对无锡运河沿岸历史文化景观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进而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发展态势、日益改善的基础条件四个方面对运河历史文化景观的再发展潜力进行分析,从而为最终提出的景观规划构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运河文化遗存保护工作成为社会热点。运河沿线各地都在挖掘整合运河文化资源,加快建设凸显特色的运河文化带。文章基于文化生态的视角,以大运河苏州段吴江区安民桥为例,对大运河古桥文化特色分析与景观营造进行初步探索,提出构想,以期为同类运河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丰富运河文化及其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9.
德州段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在历史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在明清时期,德州运河异常繁荣,“客商云集,货物山积,贸易繁盛”,俨然一运河巨镇,这样的局面当然是与运河分不开,正是大运河的畅通,才带来了德州数百年的兴盛局面。而在运河断流后,德l州区域逐渐衰落。最近跟随运河研究院的老师们考察了德州运河区域的几十个村庄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在陆地上,而惟有威尼斯是在水上,美名“水上威尼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贡多拉”小船和船夫是威尼斯的特色,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是威尼斯城的灵魂,蜿蜒的河道、流动的清波,水光潋滟,赋予水城不朽和灵秀之气,晨光暮色中,城光水色相得益彰,庄严肃穆,诗情画意。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里,招手叫一支“贡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夜色中,领略这水上古城永恒魅力……来到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才知道它竟是建在120个以木桩固定的小岛和泥滩上,有180条运河纵横交错。陆上城市的大…  相似文献   

11.
开封是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留存有丰富的运河遗产,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开封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封以大运河遗产为依托和支撑,通过打造运河遗产类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完善运河遗产展示内容,集中发展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彰显开封风格和开封特色,使运河遗产在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在利用中开发,大力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的中国,帝王举国之力,不计成本与付出,成就了两项最重大的工程,其一是长城,其二就是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最早的人工水系,京杭大运河无疑是华夏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文章以京杭大运河的常州市区段的生态景观建设为例,着重就规划理念以及建设方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旨在探索如何将古老的人工运河与当下所倡导的生态景观设计相结合,使得古运河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同时,沿着这条大运河也产生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2019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文化遗产做出部署,这对于打造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大运河与宗教文化"系列,连续刊发大运河宗教文化方面的资讯和研究性文章,助力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天津市北运河及周边文化景观建设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天津市北运河历史文化景观建设实例进行论述,提出天津市北运河历史文化景观重塑的策略,以推动京津冀区域下的北运河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天主教和山东发生联系最早可追溯到元朝,《和德里东游录》记载,1322年和德里神父来到中国,从泉州登陆后经南京沿运河前往北京,曾经访问过位于运河边的临清。元朝灭亡后,天主教在山东几近绝迹。明朝时期,天主教与山东重续前缘,1576年山东成为耶稣会传教区域,属澳门教区。1598年利玛窦神父、郭居静神父沿运河北上,在济宁小住,又在临清系缆,然后进京,因未能见到明朝皇帝,只得雇  相似文献   

16.
正明清时期形成的中国伊斯兰文化,是大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大运河文化,不但包括对大运河两岸的古清真寺、重要遗址的保护,同时也在于对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传统的传承。一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最伟大奇迹之一。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运输通道,也是一条文化之河。正如2014年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概括说:"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  相似文献   

17.
徐楚琳  方勇锋  王侃 《美与时代》2023,(12):131-133
以浙东地区传统集市为研究对象,以水运交通方式对运河沿线市镇空间形态的影响为切入点,聚焦浙东地区运河沿线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通过分析从古至今商贸活动的发展特点,提炼运河文化之于集市发展的重要价值,从而探讨浙东运河沿线传统集市的保护路径及更新策略,为大运河沿线传统集市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叶美兰  李沛霖 《学海》2012,(5):195-202
运河与城市相伴而生,互为依存。运河营造城市经济,城市推动运河发展。近代以降,江南运河对江苏沿岸城市的经济勃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该区域的经济中心,苏锡常地区的发展,便为明显例证。近代起至抗战前,苏锡常地区的经济态势,已位居全国前列。然而,专事本题的研究,甚为寥寥。基于此,笔者认为对其探索至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穆斯林》2013,(3):I0001-I0001
2013年5月6日至11日,根据“开展运河古道上的穆斯林文化活动”座谈会精神,由中国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承真、副会长洪长有带领调研组一行5人赴江苏、山东两省运河沿岸相关地区开展调研。  相似文献   

20.
元朝时济州运河的开凿、大运河的贯通和明朝会通河的疏浚、南旺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使京杭大运河波光粼粼,千帆竞发。济宁以"南通江淮、北达幽燕"水陆要冲的地理位置成为运河边的重镇之一,以"通则全河通,不通则全河停"的特殊地位,在整个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