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为了有效满足游客的个性化、全面的体验需求,全域旅游受到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结合全域旅游相关内涵及发展意义,深入研究新疆独库公路发展的优势与意义,指出其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建议独库公路旅游发展明确旅游发展定位,突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效融合,积极实现信息化发展,推动旅游设施的完善,促进旅游资源深入开发,提升营销宣传水平,从而为该公路旅游业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支持。  相似文献   

2.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包含旅游各方面的综合性旅游,它既能满足人们对当地文化的阶段感知和体验过程,也能满足人们对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情感的诉求和表达。发展全域旅游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景点式旅游的不足,同时能给地区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通过分析国内外全域旅游的发展现状,通过对苗疆文化走廊资源的挖掘,提出发展苗疆文化走廊旅游的导向和原则,探索全域旅游的策略,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人文等资源,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中国已成为世界的旅游大国,但还不是旅游强国;传统的旅游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和再定位;推进全域旅游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为此,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对于挖掘和整合地域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设计创新为驱动、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全域旅游为出发点,提升和发展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可以同时兼顾考虑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以旅带养,产业融合发展,避免了农村设施建设过程中的重复设计,以人为核心,对旅游和养老服务进行统筹规划设计,通过共享公共文化设施,以社会化、多元化的视角,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文章着力探究了旅游发展建设与农村养老模式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措施建议,为乡村居民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此宏观背景下,全域旅游的提出为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全域旅游的角度研究特色小镇,可以有效发挥特色小镇的文化旅游优势,提高当地经济水平。文章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特色小镇为例,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研究分析了以此为典型的我国目前多数特色小镇在建设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适应当前特色小镇急速发展的紧迫形势,服务当地经济,以"旅游+"的理念带动我国特色小镇的联动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钰菲 《美与时代》2023,(1):98-100
全域旅游是海南省乡村振兴必经之路,品牌推广是石山镇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海南省海口市石山镇全域旅游存在的品牌形象定位不够准确、品牌推广力度不够、品牌营销手段单一、品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品牌推广。相关部门可通过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品牌特色,利用媒体优势、扩大消费群体,展现全域视角、区域统筹联动,为乡村旅游品牌推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西峡县县域旅游的发展背景,审视了其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提出西峡县县域旅游品牌的建设应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下进行指导建设,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完善旅游配套,深挖旅游资源,强化旅游营销,推动旅游引领多规合一,完善旅游共建共享利益机制保障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强化旅游品牌形象,同步推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域旅游强调多产业、多领域与旅游业紧密联系、融合发展,文章基于此视角,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入手,以产业融合产生新业态为大前提,深刻剖析乡村旅游的需求关系,从功能布局、综合交通规划、服务设施提升、特色乡宿规划四个方面总结出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规划策略及方法,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案例,阐述这四个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发展恭城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9.
王倩  何涛 《美与时代》2024,(2):91-93
文旅融合背景下,全域旅游成为跨界融合的新亮点,众多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全域景区建设模式,为景区服务升级转型注入动力。全域景区发展不仅能够充分盘活景区的所有资源要素,还可为区域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使之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这对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围绕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省南阳市全域景区发展路径展开研究,并以西峡县老界岭为个案,分析了西峡县老界岭景区概况、主要景点、景区资源及开发情况,总结出发展中存在的区域联动不足、营利方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全等问题,最后从做好统筹规划、加强路网建设、点状布局形式、改善服务功能、实施精准营销等方面,提出西峡县老界岭景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依赖相关的旅游景点、旅游产品、旅游设施以及旅游服务等,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旅游产品。土家个性旅游产品开发是基于土家民族文化将非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转化到具体的旅游产品之中或以民族文化带动个性旅游行业发展,从而达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旅游经济双赢态势。文章旨在旅游学、艺术学、经济学等的角度对土家民族文化在个性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作出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开发民族文化与产品创新、服务、旅游体验的新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魏趁 《美与时代》2013,(11):7-7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光辉灿烂的旅游资源。“十二五”时期,该省旅游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要通过转型升级推进旅游产品开发、提升服务水平、拉长产业链条、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宣传促销、打造旅游品牌等战略举措。旅游消费者将越来越需要高品质、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将成为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南京江北新区地处南京长江以北,有着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极,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南京江北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并对江北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市场的发展策略展开讨论,这对江北新区如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倪平  左冕 《美与时代》2022,(9):106-108
为提升全域旅游景点吸引力、探索红色历史文化赋能区域发展的途径,分析了全域旅游引入红色文化主题的价值与意义,并结合设计实例探讨了红色主题旅游景点营造的原则和设计策略。在江西省瑞金市武阳镇武阳村“长征第一桥”设计实践中,运用写实和重构的设计手法改善空间环境,传承文脉精神,打造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景区。红色文化主题景点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对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传承延续、实现成果全民共享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全域旅游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标志着我国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本文从全域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关系出发,分析海南乡村旅游发展质量的现存问题,在全域旅游背景的影响下,探索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主要应从旅游发展的系统性、聚集性和保障性三方面重点开拓和巩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少数民族健身文化的价值以及少数民族健身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培养、保护发掘、产业辐射等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策略,希望为健身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时期,天津打造全域式旅游城市,完善"一带、三区、九组团"的空间规划布局,一批项目初见成效。"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继续明确提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市场化运作"为路径,深入推进蓟州区、和平区等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建设国内旅游目的地城市。文章由此入手,选择地处北部山野旅游区的蓟州区西井峪村和市中心都市文化休闲旅游区的和平区五大道风情旅游区开展实地调研,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分析,进而对天津市中心区及远城区旅游业发展以及相关的景观建设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7.
红色旅游是最近几年逐渐崛起的一项特色旅游,它结合了旅游产业和传统革命教育,满足了"教"与"游"的需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沂蒙山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沂蒙山区积极推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推进沂蒙山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虽然在营销和管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管理体制不全、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以及大众认知度不足等现实性问题,阻碍了沂蒙山区旅游文化的发展。文章主要从沂蒙红色旅游发展的意义分析发展的必要性,以及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最后探析出沂蒙红色文化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文章对民族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建设的有机结合进行了研究,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更好地将民族创意产品与乡村旅游建设相结合,文章提出应首先明确旅游区开发定位,并结合当地的乡村资源,树立与民族元素相关的文化品牌,在此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乡村建设与民族创意产业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和增强文化影响力的支撑。当前,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平台的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资源,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福州三坊七巷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福州三坊七巷文化品牌的建设提供相关助力,以期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宗教文化中蕴藏着大量的有形和无形的康养旅游资源,这对于拓宽康养旅游的市场、打造多元化的康养旅游产品、推动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宗教文化与康养旅游文化从内涵到外在形式都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康养旅游中探寻宗教文化的开发应用的途径可以从构建宗教康养旅游产业新型态、开发多元化宗教康养旅游产品以及打造宗教康养旅游特色活动等多渠道入手,因地制宜地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实现宗教康养旅游的文化整合、产业构建及发展途径的立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