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常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下的"经科教联动、产学研合作、院所企共赢".常州的实践表明,即便是那些不具备创新要素禀赋优势的城市,政府通过加强"集聚创新要素的整合力度"和"完善创新机制的制度建设"两个方面的工作,仍然可能通过对科教资源和高技术企业等创新要素的外部引入和内部整合等做法弥补禀赋不利,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以城市作为旅游承载地来吸引各地旅游者的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了对旅游吸引物单体的打造。与此同时,城市植物景观作为城市中最具地域特征的元素,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对其进行科学而又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有利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从植物景观在旅游城市开发中的作用出发,对海南城市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以及具体营造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展开了一系列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近来,随着共享单车等出行模式的兴起,公共自行车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也成了人们网上议论的热点,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几年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租用公共自行车的经历。那年我去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旅游,该城市河网交错,河道纵横,被称为"北方威尼斯"。初来阿姆斯特丹我就发现这座城市遍布着各式各样的自行车,骑车的人不分男女老少,  相似文献   

4.
水系工程是城市景观建设中最具魅力的卖点。开封作为我国传统古都城市,其蕴涵的文化资源是任何新兴旅游城市都无法比拟的。开封市水系工程"一渠六河"工程兼具实用性、艺术性,充分挖掘出城市景观文化建设的潜力。开封市因"一渠六河"所创造的艺术氛围和特有的文化气息而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从实用性的角度而言,开封市文化旅游、水系旅游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欢迎,特别是在城市景观中展现出的美学意义,是尤为值得观照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生态发展视角出发,分析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常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以青果巷街区为例,通过ASEB栅格分析方法探究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的优势劣势,阐述了常州城市文化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亮点,提出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常州城市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6.
环境行为学是基于环境心理学来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所产生的关系和作用,研究人的经验、行动、感知等与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物质环境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在经济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城市旅游的发展。公共设施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部分,其完备性与发展能力直接决定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从环境行为学和公共设施的概念出发,以牡丹江城市为例,从城市美化类设施、安全设施、休憩服务类设施、交通运输管理类几个方面来研究城市旅游公共设施系统,为优化城市旅游公共设施系统、促进旅游业支持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充分发挥旅游的文化效应,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优秀的旅游文化产品,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8.
"十三五"时期,天津打造全域式旅游城市,完善"一带、三区、九组团"的空间规划布局,一批项目初见成效。"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继续明确提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市场化运作"为路径,深入推进蓟州区、和平区等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建设国内旅游目的地城市。文章由此入手,选择地处北部山野旅游区的蓟州区西井峪村和市中心都市文化休闲旅游区的和平区五大道风情旅游区开展实地调研,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分析,进而对天津市中心区及远城区旅游业发展以及相关的景观建设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民众的旅游意识和消费观念逐渐觉醒,传统的旅游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游客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了。游客们开始追求带有更多主题性、开放性、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活动。体验式旅游模式的应运而生,迎合了人们的体验式旅游的需要,实现了人们各种感官的亲身体验的旅游感受。试图通过对常州恐龙园的研究,来探究体验式旅游模式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推介旅游城市和推进旅游发展是新时代的重要话题。以品牌化推进旅游城市综合发展,有效融合了旅游城市目的地建设、传播与营销、视觉与表现,是旅游城市发展的典型模式。文章从推进旅游城市品牌塑造的目的出发,探析了旅游城市品牌塑造的基础工作及导向。  相似文献   

11.
文体节庆活动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文化品牌、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改善城市硬环境和软环境,是文化产业、商贸和旅游的联动发展。中国国际漫画节从"政府和市场导向为主的交易型"和"以奖带展"转型升级为"政府和市场导向为主的交易型"和"产业导向为主的专业型"相结合,以及"以节带展"和"以奖带展"相结合的模式,广州国际美食节从B2C模式,发展为B2B和B2C模式相结合,充分发掘其文化价值、商贸价值和旅游价值,促进了广州市文商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现今旅游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基于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分析,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发展等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试从美国城市发展展开论述,以拉斯维加斯的旅游城市发展为案例,从美国城市发展和规划的视角对城市旅游发展做出探讨,论述城市规划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规划与旅游的融合为主题,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了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联性,提出开展城市旅游资源评估与规划、城市景观设计与旅游体验融合、特色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规划整合三种城市旅游与旅游融合途径,以及提供政策支持和建立合作机制、优化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协同旅游和城市发展三种融合策略,为城市发展与旅游规划提供有效的助力。  相似文献   

14.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七朝古都"、"北方水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称,有着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其传统居住生活区和商业活动区的功能延续,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文化保护和延续古城风貌,通过古城保护与新城发展重组城市空间格局,提高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城市周边轻旅游、微度假的新业态之一,露营旅游逐渐发展成热门休闲活动。以杭州市露营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从文旅融合的视角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建议,包括统一制定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文旅体资源、创新营销推广策略等,旨在促进杭州市露营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惠蓉 《学海》2002,(4):43-46
推进城市现代化 ,必须重视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旅游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城市旅游业、提高旅游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旅游业要重视城市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要科学规划 ,城市旅游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 ;要注重保护、开发、利用名胜古迹、建筑景观、历史文化名城 ;要注重通过城市现代化建设优化旅游环境 ;要突出地方特色 ,放大旅游城市品牌效应 ;要注重城市非物质遗产和文化产品的开发 ;要充分利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涉及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国内外户外广告视觉设计的现状;第二,旅游城市桂林户外广告设计的现状;第三,从宏观上对旅游城市桂林的户外广告视觉设计提出的建议以及改进目标;第四,以旅游城市桂林为例分析户外广告视觉设计的价值。户外广告设计是一个城市的视觉综合印象,是构成城市视觉秩序的重要元素之一,旅游城市桂林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户外广告视觉设计,出现了管理不规范、不健全等问题。随着目前我国经济的高速繁荣发展,综合实力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如旅游城市桂林接待的游客数量大幅度提高,其中还包括大量的国际游客。各旅游城市在宣传城市形象和吸引客流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了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形象,在众多旅游竞争地中占据优势地位,城市户外广告视觉设计成为当前所有旅游城市思考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包公园是合肥市重要的旅游景点,是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品牌。就合肥包公文化发展的现状来看仍存在许多不足。要想把合肥打造成以包公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城市,就需要合肥积极弘扬包公文化,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树立起特色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9.
常州传统园林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作为江南园林的组成部分,既吸收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造景艺术,又受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理景艺术,是常州历史文化内涵的体现。常州四家园林作为常州传统园林建筑的代表,同时也是常州文化的载体。园林主多为士族文人,建筑的营造融汇儒家、道家、佛家为一体的士人思想,多呈现"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是书画理论、叠山技巧、建筑营造等艺术范畴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20.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沿海城市在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处理好城市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的关系,能够促使沿海城市旅游业和环境的呵持续发展。因此,综合阐述了旅游经济和城市环境的发展关系,分析沿海城市旅游经济业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并以协调发展论为基础,为沿海城市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发展旅游业,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城市优势,实现沿海城市旅游经济和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