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渡空间实质上是两种相异的物质、空间或区域的过渡、交会地带。小区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居住场所,室内外公共空间的呈现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一举一动。文章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老旧小区过渡空间类型的探讨与研究,为老旧小区过渡空间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参考,从而提升老旧小区的整体空间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艺术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艺术专业从业者有过关的专业水平,还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高校美术教育是为社会文化艺术产业培养和提供人才的最主要场所,其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十分不利于高校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就高校美术教育中艺术创作导向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3.
对315名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前创业行动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前创业行动的参与度较为积极,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而且,大学生的前创业行动受到了创业效能感、创业意愿和个体背景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以及受到了创业政策熟悉度、大学生家庭所在地创业环境等外部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高校针对性开展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地区佛教、道教历史源远流长、同根同源、法乳一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佛教、道教深度交往带来了新的契机。借助独特的地缘、法缘、亲缘优势,广东的佛教、道教不仅可以加深粤港澳三地交流交往的深度广度,服务大湾区建设,同时可以港澳为窗口,向世界讲好中国宗教故事,提升佛教、道教文化交流境界。  相似文献   

5.
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特有的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民间美术文化、美术符号。赫哲族民间美术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从赫哲族民间美术的创作研究进行论述,分析了赫哲族民间美术的发展、创新、传承。探讨赫哲族民间美术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服务业结合紧密,占比持续增加。高校以往对美术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对应用能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实现创新型美术应用人才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需要变革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立足社会需求,调整文化创意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内容;创新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践行能力;补齐其文化素质不高的短板。  相似文献   

7.
本刊从7月开始将扩版增容,上、下半月刊均在刊登论文的基础上,以较大篇幅刊登艺术作品,使之成为广大艺术师生、艺术工作者发表创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基础,塑造可视化平面或立体形象来反映主观思想,是主观个体对客观世界的创作思考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美术创作的本质是指美术这种事物与其他外在事物的根本区别,以及美术创作作为主客体思维以及情感上统一的辩证关系,或者说美术创作是基于政治和经济的文化体现,它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文化、思维有着内在联系,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现象。"探讨美学创作与哲学意识的关系那就需要从二者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方面去研究,找到二者在历史文化演变中存在的共同特征与差异,才能总结出二者最本质细微的联系。鉴于此就美术创作与哲学意识之间的关系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绘本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以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的方式,向人们传播知识。在美术课堂中通过绘本欣赏培养儿童的认知发展、视觉感知、想象和创造能力,并在美术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生活的经历和经验进行创作绘本,以此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拉近学生与美术的距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进行更好地学习和创作。  相似文献   

10.
王卓 《美与时代》2023,(3):15-17
美术创作不仅仅要揭示相关的艺术审美本质,还需要能够对不同地区的文化进行展示。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对美术作品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艺术人类学角度进行分析,美术创作中的地域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是突出的。围绕地域文化与美术作品创作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求通过传承地域文化实现美术创作的新发展和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美术创作中的艺术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既关系到专业技能的运用,又关系到艺术家的气质,修养以及创作经验.作品要使人爱看,不仅要保持造型的完美,还必须使作品本身富于艺术魅力.艺术是为人类精神文明服务的,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来画画,是每个美术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王书煜 《美与时代》2023,(7):114-116
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艺术本身涵盖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重要形式,包含各民族各时期共同的文化交融和价值信仰,它的传承与发展一直为学术界关注和讨论。以美术创作课创新路径为核心,力求弘扬传统艺术精神,发挥美术教学的最大优势,彰显美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责任担当意识、道德观念、爱国情怀,并借助文化自信视角实现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现代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数量达到25个,占云南省人口的30%左右。云南的民族多样性促进了多元化民族文化的形成,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文章结合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特点和价值展开论述,分析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美术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14.
禅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春作为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禅宗文化源远流长。宜春地区的美术家在充分吸收禅宗文化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以突破传统美术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开创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高远淡泊、以意境相尚的画风。文章结合禅宗文化,从禅的"自性论"和"意境说"入手,具体阐述了禅宗文化对宜春美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结构中产教不断融合,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传统"师徒相承"的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即现代师徒制。新事物的成长离不开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大量的实践探索,文章从传统美术人才培养方法及培养规律中借鉴学习,为不脱离社会不同程度的需求,高端美术人才的培养需要以自身岗位要求为条件,强调与师带徒人才培养战略相结合,构建校企合作下的现代师徒制美术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现师徒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全面提高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对接方面的配合度及协作度。  相似文献   

16.
“人要认识真正的世界,只有凭借一种综合的、直觉的方法。这种直觉的方法要求人舍弃理性和注重直接的、刹那间的感情。只有在直觉中,人和客观世界才能在本能冲动下互相渗透,达到统一,从而洞察到世界的本质。”——柏格森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后现代许多艺术家采用各种眼前的题材和媒介材料,引进自然科学的先进成果,探究材料与表现这一艺术领域,意识到材料本身的审美价值,赋予材料以新的精神内涵,。他们从文化与观念的角度寻找创新与发展,从材料语言的角度拓展艺术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8.
毕业创作是艺术类学生在高校期间学习、实践和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和全面总结,是对自己四年来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是实现本科生教育和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各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存在着通病和不足,针对这样的现状,笔者以一个从教者的身份粗谈美术类毕业创作教学的创新实践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9.
韩洋 《美与时代》2023,(7):30-32
围绕跨文化视野下的艺术创作,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背景,试图催生一种新的美学形式。以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为背景,介绍跨文化视野下艺术家是如何以独特的地域文化及艺术语言表达各自文化主张与诉求的,彰显丝绸之路对于当下的意义。虽然艺术家的作品中呈现出中外文化的差异,但是又在艺术创作的很多细节上体现出对于跨文化融合发展的认同感,达到了主题与语言、精神与形式的高度结合。  相似文献   

20.
视觉惯性意指人的眼睛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沿着有联系的元素路径移动,将各元素或物体连接起来,断开的线或物体都可以通过视觉将断开的部分接上,形成一条视觉路径。美术创作是对画面视觉基本元素点、线、面、色等的组合运用,不同的视觉元素进行不同的组合排列,从而产生多样的画面效果。视觉元素的组合排列呈现的视觉张力和视觉倾向力引导观者视线移动,视觉移动的观看轨迹即是视觉惯性的呈现。在美术创作中视觉惯性影响最终的画面效果,在创作中合理地运用视觉惯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