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以911名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民族接触减弱民族本质论及其机制问题。研究1检验了民族接触与民族本质论、民族交往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少数民族被试的民族接触与民族本质论存在显著负相关,汉族被试存在负相关但不显著;研究2检验了少数民族被试的本民族文化认同和与汉族文化的相似性感知在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文化认同和文化相似性完全中介了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的负相关。文章认为民族接触可以通过增加民族之间文化相似性感知、降低内群体的文化认同而减弱民族本质论信念。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认同主要是指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主体文化的归属意识。民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共识不仅表现为民族文化的精神、情感、规范和目标转化为民族成员内在本质的过程,而且表现为民族成员根据自己的内心、道德本性和特殊需要对本民族文化的群体价值进行整合的过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可与共识,是一个主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与外界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  相似文献   

3.
论民族文化无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无意识是无意识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介于本能无意识和集体文化无意识之间,它是在民族集体历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是民族文化影响和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果。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之化,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形成每个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无意识。其具体形成途径有三条:适应、文化压抑和文化赞许、以及习惯。  相似文献   

4.
民族偏见在民族心理中是一个很遍普的现象。它不但对民族情感、民族意识等方面发生影响,而且对民族认知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民族偏见的形成过程中,有民族认知的参与,民族偏见反过来对民族认知起导向作用;由于刻板印象在二者中所发生的作用,民族偏见可能导致民族认知发生晕轮效应,从而简化认知活动的过程,使民族思维变得狡窄和僵化;民族偏见是文化的偏见,民族认知也是一种文化的认知。由于民族文化在二者中的参与和影响,民族偏见在一定民族文化差异的情境下,对简化式的民族认知活动有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具有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多元文化已对我国大学生的文化意识产生了巨大冲击。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归属感,已然成为了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课题。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和鲜活的文化记忆。进行民族音乐教育,不仅要使大学生能形象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也要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以便其能更好地去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文章通过对北京部分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现状的实据调查,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工作的实践,就如何以民族音乐教育为切入点,以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归属感为教学目的之一,探讨了大学音乐教育可能的新模式和民族音乐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的发展与民族凝聚力的重构阮纪正民族精神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升华,是贯穿于整个民族文化之中的“主心骨”,而民族文化则是民族精神的对象化。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功能和结果。它体现了该民族成员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结合上的协调性和整合性。同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一样,民族凝聚力也是一个历史范畴。特定的民族凝聚力,总是同该民族某个时期特定的经济、社会和精神诸方面的性质联系在一起的。传统凝聚力的因素,到了现代社会有可能变成离散力的根源。例如人们常说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群体本位”的,这种群体取向“有利于”民族凝聚力。在我看来,这一说法虽不无道理,但须结合具体背景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成立。同样,对那种认为现代商品社会里所谓“个体本位”的精神会妨碍社会群体凝聚力的观点也应作具体的分析。我们社会现阶段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现代化必然引起社会目标的变换、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和社会关系的重组。而我们真正的民族精神、也就集中表现在这全面性的改革变换和重组重构之中。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具有“个体自觉”传统的。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并不在于人是否具有伦理道德的自觉,而是传统自然经济和宗法社会把人的“个体自觉”纳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他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他要求我们:“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  相似文献   

8.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个体从自己的母体文化进入陌生的异文化后,一方面面临着民族认同的困境,另一方面面临着文化适应的考验,同时还面临着心理疏离感的困扰。本研究以285名藏族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结果表明:(1)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主要包括消极的民族认同、积极的民族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等三方面。民族认同的不同方面其影响因素互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汉族朋友的数量、父母的民族身份、学习汉语的时间以及汉族的接受性等可以预测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2)民族认同的不同成分与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正相关或负相关。(3)消极的民族认同与失范感、社会孤立感和文化分离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同自我分离感之间相关并不显著;而主流文化认同和积极的民族认同与失范感、社会孤立感、文化分离感、自我分离感之间的相关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佛教在西夏和党项民族文化中占据文化主体地位,它在党项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流与认同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汉传佛教促进了党项民族对汉文化的引进与学习,以及西夏政权的巩固;西夏佛教融合汉藏显密,既是西夏政权和党项民族文化创新的代表,也是党项民族文化和政治自觉的体现;西夏佛教的“融合”特性与党项民族对汉文化及汉传佛教的认同密切相关,以西夏佛教为中心的文化认同是党项民族与汉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契丹民族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契丹民族尊孔子为大圣,接受儒家思想,兴儒办学,兴礼立制,以德治国,纲常名教,提高了契丹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了契丹帝国的振兴,促进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契丹民族倡导儒风不及金元,仍保留着尚武习俗,他们吸收儒文化有劳古朴 重实用的特点。他们在北方草原地区首开儒风,则加速了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为我国北方民族的大融会,元朝统一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美术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人们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民族文化是一种文化形式的存在,是历史发展的结晶。将民族文化有效地融入到高校美术教学活动中,在美术教学中传承民族文化,一直都是高校美术教学的重难点。文章以高校美术教学和民族文化传承为研究出发点,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究了高校美术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城市建设需要有凸显文化品位的新形象,这是城市发展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动力。改革开放的经验向我们证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族元素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助推力。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文化软实力的博弈中脱颖而出,需要的是我们找准文化定位。云南省红河州最大的优势资源就是丰富多彩的民族元素,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红河州正在以打造"文化强州"战略为指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一、在城市形象建设中融入民族元素  相似文献   

13.
从整体上讲,一个好的环境艺术设计首先应该有地域风貌特色,民族神韵实质上就是一种民族风貌意境的表达,是对民族文化的显现.我们只有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做到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才能把民族文化所传承的寓意美、智慧美和精神美融入到设计作品中.我们强调民族性并不等于要排斥外来思想和文化,并不等于要对传统建筑园林和居住环境进行纯粹的模仿和复古,而是要从精神和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民族心理素质与民族精神的探讨,有助于激发大家对民族的科学、政治、经济发展的关心,有助于加强民族的凝聚力,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同时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及现实意义。笔者现就民族心理素质与民族精神的关  相似文献   

15.
文化同化与冲突下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文化、文化同化、文化冲突、民族认同及民族偏见的内涵出发,介绍了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的研究现状;提出在文化同化与文化冲突下,个体在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中所表现出来的四种不同的综合民族态度并对这四种态度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我国研究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文化一般以生存技艺的方式承传下来,但在多元文化交融和相互渗透的新形势下,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成为关注的焦点和难题。耿马县勐永镇城子村的傣族红陶制作工艺承载了古老的民族技艺,也是傣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为研究当地傣族陶艺文化提供了现实的例证。因此,研究傣族红陶技艺对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图腾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其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流传久远,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并因自身具有极强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象征,以及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和蕴含深刻的符号意味,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注入了崭新的生机活力。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能进一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认同感,共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两地文化的交融、创新和发展。同时,对有价值的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将各民族图腾文化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有助于守护民族记忆,以使其能够共同融汇成为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通过CNKI进行资料检索、归类和分析,以民族国家认同、母语认同、传统节日的民族文化认同、民族精神和民族主义的民族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等五个维度作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调查研究的切入点,进行调查问卷题项的编制。以此引领对民族国家认同感有研究兴趣的同仁对这类研究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精神现代化广东社会主义学院林卓才民族精神属于民族凝聚力的指导性要素,是中华民族凝聚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指导民族的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被称之为民族魂。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赖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对民族精神应作较为全面的表述。概括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应有其时代特点。对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除了包涵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外,还应该包涵我们民族在现代化实践中铸就、与现代化相适应、能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民族的时代精神。这可以说是民族精神理论形式的现代化。实现民族精神现代化,要解决好科学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的本质问题。我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存在着中西文化碰撞的问题,但主要不是中西文化冲突,不是民族精神西方化。因此,不能以民族精神需要现代化为理由搞全盘西化,也不能以反对全盘西化为理由而回避民族精神现代化。我还认为,把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看作是中国古今文化冲突,要现代化就必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进行根本性的革命的观点,也值得商榷。民族精神是在民族的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最基本的实践是生产活动,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精神文化,其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民族属性(续二)马启成新疆伊斯兰文化新疆伊斯兰文化,是以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和塔吉克等民族为载体,通过这些民族穆斯林长期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实践,并融会、吸收古代中国西北边疆突厥文化成份而累积发展起来的。它与受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