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亚静 《美与时代》2023,(4):100-102
城市街道是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是城市地域文化和人文涵养的体现途径,亦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街道逐渐丧失地域特色和文化温度,亟待改善。以金华市街道景观为研究对象,结合金华市地域文脉,从街道景观现状追根溯源,探讨如何提取金华市地域文化要素融入街道景观,寻找当今时代金华市街道景观的更新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
很多时候城市景观是人对一个城市的第一印象,而街道空间是城市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街道空间的品质直接取决于各种地景设施,比如人们对上海的印象除了摩天大楼还会有令人回味的历史街道,法国街道家具研究者、巴黎大学教授卡蒙纳(Michel carmona)说得好:“街道家具设置的目的,是在协助市民重新发现与重新认识街道”。凯文·林奇在《城市的意象》一书中列出了构成城市印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林奇认为,人们用这五个要素就可以画出城市的印象图。道路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街道是城市景观中的绝对主导元素。因此街道家具与城市景观有着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的关系。然而在现有的一些对街道家具的研究文献中,主要还是倾向于对街道家具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使用等方面,通过对上海街道家具的调查着手研究上海城市景观的进步状况。解放之后至今,上海街道家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梳理上海街道家具发展的历程的同时,探索了上海街道家具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公共游览、休憩、观赏、旅游、文体及健身等活动的场所之一,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丰富城市景观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甘肃省兰州市永靖县滨河南路景观工程为例,通过对城市湿地公园基于生态理念的规划设计原则、要素以及设计布局的分析,提出具有资源再生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人性化的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传统意义的老社区,在我国城市居住形式中占有相当庞大的数量,改造势在必行。老社区的人口结构、环境设施、交通及社区文化活动等都在老社区街道景观改造中起到不同比重的影响。通过老社区街道景观改造中各活力要素的影响,对如何营造功能合理、符合社区居民生活特点的街道环境、如何重塑旧街道景观的当代新形象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居住区公园具有营造绿意空间、景观元素和改善城市生态等功能,是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公共场所。现通过对构成居住区公园的种种景观要素的分析与思考,结合设计创作,探讨居住区公园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景观更新对于城市的绿色、健康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更新设计中是必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景观更新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通过保护城市景观的生态完整性、更新利用废弃的城市景观空间、借助科技、使用绿色生态材料等方法去解决。只有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更新设计中去才能更好地保护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构建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河流是城市中的生态廊道,发挥着平衡城市生态系统、树立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城市的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城市河流生态系统被人们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所破坏。以东罗运动公园生态浮岛设计作为案例,通过研究该公园的生态修复设计理念及方法,分析东罗公园对于台湾省宜兰县城市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明确生态浮岛技术在河流景观中的修复作用,总结生态浮岛技术在我国城市河流景观中的应用策略。借以改善河流景观、修复河流生态系统,以达到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大众对城市活力、实力、魅力等文化要素的感知与评价,它包含了城市文化形象的理念、行为、感知三个层级。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文化形象感知层级的重要载体,相比较体量庞大的标志建筑、公园、广场景观等,更符合城市人性化、情感化、体验化的社会大众需求。文章从公共设施与城市文化形象相关性出发,提出城市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策略,并以龙口市徐福街道公共设施系统设计为案例,阐明公共设施系统化设计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需要契合城市形象与城市格局,也需要结合现代化发展理念,融合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独特性。生态理念下优化创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既能够凸显城市园林景观的自然生态属性、艺术水平,也能够体现人文关怀,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规划建设速度过快,很多规划和设计工作不到位,所以城市在大的降雨天气之后容易出现严重的城市洪涝灾害。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 201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自此,海绵城市的概念逐渐进入到公众视野,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性思想。"生态海绵"景观设计的方法是对雨水进行利用的一种规划理念,从城市规划层面合理地提出利用雨水把城市打造设计成一个"海绵体",使其能够在对雨水进行吸收的同时也能把雨水储存起来对其合理循环利用。文章就以济南市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为例,分析绿色景观街道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应有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1.
在今天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命脉,好的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能够带动城市快速发展。而今在商丘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市其景观建设有待大力改善。通过对西安文化景观设计建设的分析,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景观设计手法及现代设计理念,巧妙地提炼本市的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并将其应用在现代城市景观环境中。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景观的应用,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了"生产性"这一方面,它是结合自然植物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产物。生产性景观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注重体现出人类智慧,将人文精神体现于城市环境设计和规划当中。在对生产性景观中植物要素的应用过程中,要注重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发挥生产性景观中植物要素的功能和作用,与城市环境设计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生产性景观应用的目标,更好地促进城市化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每当我们谈到设计,就会说到设计美学,不同的设计又有不同的美学要素。以城市景观为例,围绕现代心理学研究以及传统的意境研究,结合古典画论、文论以及造园论等理论,并应用现代设计学、心理学、美学成果等研究方法解析相关设计,从城市景观设计的形式美、意境美、意蕴美分别探讨城市景观中设计美的要素。  相似文献   

14.
城市街旁景观作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当中十分重要的因素而存在,因而备受广大专家学者研究关注。以此为基点,试图从中管窥一二,首先对长沙市区主要的街道街旁景观进行探讨,并对其当中的缺陷进行分析,进而对当地街旁绿地景观的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安城墙的完整格局是西安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限定要素。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西安城墙景观是西安古城风貌的靓丽城市景观,承担的价值功能由之前的城市防御体系转向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的价值源泉。依托西安明城墙修建的环城公园、护城河景观、顺城巷街区等都成为集园林建设、健身休憩、艺术建设等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空间。历史遗留建筑景观对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是一个重要课题,在西安城墙的历史发展基础上,分析如何在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中发掘和利用西安城墙景观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试探讨如何通过运用生态设计的手法,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理论,来对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进行设计,以实现设计和生态功能的协调。通过对郑州东陈伍寨公园进行分析,对公园的景观进行模式化的分割,并对景观破碎化效应进行试验,以模块化的景观绿地作为基本元素,以公园园路作为景观廊道,将绿地斑块进行链接,使整个公园结构呈现出网格状的景观格局,增加景观生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逐渐打破传统作息规律,夜生活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提高。街道作为城市的骨架,是一座城市对外展现自身特色最直观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享受夜生活的主要空间,所以街道夜景观空间的好坏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从对街道夜景观影响较大的连续性入手,研究其如何形成、外在表现及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街道夜景观与连续性关系,讨论连续性街道夜景观设计中的相关要素,提出基于连续性的街道夜景观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尚晶 《美与时代》2022,(4):75-77
城市中小河流的滨河绿道景观再塑目的在于促进绿道与城市的功能紧密结合,提供优良的滨水景观和多样性的滨水活动空间,构成城市中具有活力和生机的滨水区域。以石家庄市泊水公园滨河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滨河植物景观区的区域配置、与城市主色调相关的水生植物色彩配置,对滨河绿道进行植物景观改造设计,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和绿道空间改造,打造位于栾城中心的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滨河生态绿道。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中轴线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由建筑群和街道组合而成的一条规划直线,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居于重要位置,起到控制性作用。中轴线将城市的交通体系、景观和用地功能等要素有序地连接起来。广州和佛山的新中轴线从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来看,千灯湖廊道略胜一筹,它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却又与传统紧密结合的城市公共空间解决方案。从交通解决方案看,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的立体交通系统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城市遗留的交通问题。由于环境污染造成城市生活质量不断降低,人们更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现代的城市景观廊道应该从人、城市、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角度找到平衡点,在不断探索、不断改善设计方向的当下,一条具有包容性的绿色廊道显然是更合时宜的。  相似文献   

20.
王文刚 《美与时代》2023,(12):119-121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文化内涵的不断提升,文化景观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城市文化内涵最有教育意义,最能提高人们文化认同的载体之一。文化景观是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而不断凸显出来的,也是人们追忆历史、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出的选择。分析北部湾城市建设主要目标,明确北部湾城市文化底蕴,总结北部湾城市文化种类和挖掘景观文化资源。从提取提炼设计元素、总结利用地域文化、突出文化景观教育意义、尊重生态原则、合理搭配色彩、突出设计的时代性等方面总结设计方法,弘扬北部湾城市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提升爱国热情,同时也为北部湾城市文化景观设计的开展和实施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