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后记     
本期在第一栏里选译了两篇专门“批判”斯大林的理论的文章。一篇是《苏维埃国家与法》杂志的社论,它以阐述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名,比较系统、全面地批判斯大林在国家理论问题上所犯的“错误”,同时在民族问题以及苏共党纲与苏联宪法的关系问题上也对斯大林作了批判。另一篇是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A.科尔曼写的,他对斯大林关于不可  相似文献   

2.
1.斯大林个人扭曲了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斯大林主义”,是苏联官方理论家从不使用的一个术语。而且,它一般也并没有被人们广泛地当作马克思-列宁主义来运用。有时候,斯大林主义被误解为是马列主义的一种扩大或发展。实际上,斯大林主义倒可以看作是从马列主义中派生出来并且背离了马列主义的,它(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  相似文献   

3.
由黄楠森、曾盛林著,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列宁传》,较详细地记述了列宁一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生涯。全书60万字。其中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叙述和研究,占据了相当突出的地位,对列宁哲学思想的研究作了一件重要工作。《列宁传》评介了列宁的所有哲学著作,并把它们放在列宁的整个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中来考察。在介绍列宁主义其他内容时,也努力发掘贯穿其中的哲学思想,这对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问题,是20世纪举世瞩目的历史现象。如何分析、对待斯大林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关于这个问题的正确导向,就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了。匈牙利著名思想家卢卡奇,不但经历了十月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5.
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国家出现了严重危机,其主要源于苏联的政经体制及各种政治运动。根据战后情况的变化,斯大林从实际需要出发改变了对宗教的政策。宗教迎来了"二战"后的"繁荣发展"时代。其更深远的意义是开辟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国家如何对待宗教的正确路线的先河。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对斯大林这一举措,谴责声不断,认为他丧失了无产阶级立场。其实,无产阶级对宗教的正确政策和立场,正是从斯大林改变宗教政策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列宁诞辰120周年,中国马哲史学会列宁思想研究会、北京市哲学会马哲史研究会于4月中旬在人民大学联合召开了“列宁与社会主义”学术讨论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15人出席。与会者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一、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与会同志指出,列宁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遇到严重挑战的时期产生的。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马克思主义不仅面临外部的威胁,而  相似文献   

7.
章士嵘等九位同志编著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史(1895—1952)》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列宁、斯大林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理论内容和革命实践,是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1月出版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史(1842—1895)》一书的续集。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学说付诸实践,这是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列宁主义阶段的本质特征。作者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列宁——斯大林阶段就是基于俄国革命实践和尔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关于国家的定义存在着某种张力.马克思主义的一种传统将国家看作是阶级的反思,而另一种传统则将国家理解为社会的反思.当列宁开始质询这些关于国家的文本时,呈现给他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的现有参考书目、理论档案.这些文本大多数都致力于阶级国家概念,由此就决定列宁处理其问题的答案类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列宁、斯大林为领袖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了苏联人民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又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有不同的历史特点与相异的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都进行过种  相似文献   

10.
这是苏共中央所属社会科学院哲学教研室编辑的一本论文集,其中探讨了列宁阶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某些问题,指出了列宁思想对于向现代责产阶级思想和修正主义进行斗争的方法论意义。头一篇文章М.И.希德罗夫的“列宁主义思想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批判了最近资产阶级和修正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所强调的"改变世界",并非一种基于善良意志的非理性冲动,而是合乎历史规律的革命的创造性活动。但由于第二国际一些理论家的哲学诠释,这种革命活动被本体化为一种具有不可置疑的先验原则和实践范式。列宁晚年的新经济政策及其社会主义观的演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这种先验原则和实践范式提出了质疑,并对其进行了变革。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将列宁的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观将在进一步的自我更新中回归生活的固有逻辑,在历史实践中不断提升和扩展自身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本质能力,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理性原则所指示给我们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斯大林同志的生产关系的定义,孙冶方同志曾提出过不同的看法,认为斯大林的定义与恩格斯的定义是不同的,并指出斯大林的定义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本刊收到蔡俊生同志的文章,他赞同孙冶方同志的观点,并作了阐述。我们发表他的文章,以期开展不同意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2015年,"健康中国"被写入"十三五"规划,大健康上升到国家战略。"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需要能够统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观来引领大健康事业之实践,这一价值观即大健康观。探讨了什么是大健康,并尝试对大健康观做出定义。论述了构建大健康观需兼顾的几个层次,即健康议题领域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文化自觉性、健康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具有的价值优先性和系统性。论述了大健康观的构建过程中,健康议题所处的社会实际是健康普遍性原则的基础和保障,并从社会、国家、民族、时代几个层面,论述了构建大健康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易平  龚成 《学海》2003,34(2):92-96
尽管苏联解体已逾十年,但研究斯大林模式,特别是认清它的弊端,仍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斯大林模式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理论探索不相一致,从长远看阻碍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并没有把他的哲学立场称为"辩证唯物主义",而是更倾向于使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一词,认为他和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认为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在布尔什维克的传统里,"辩证唯物主义"被列宁和斯大林确立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的名称。这种名称上的变化反映了对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片面理解。列宁和斯大林认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恩格斯力图对它们进行调解。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接受了黑格尔系统的三大划分,即自然科学进入黑格尔自然哲学的位置、历史科学进入他的精神哲学的位置、在"纯粹的关于思维的理论"中形成的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辩证"原理"与黑格尔的逻辑并列地成为真正的哲学。恩格斯认为"纯粹的关于思维的理论"能够把握存在的原理,这样的主张包括如下唯心主义观点,即存在的概念必须限制在我们的经验领域内。恩格斯辩证法的唯物主义特征以培根关于人类知识的实践来源的论述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我看来,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政治理论方面的著述,的确很早就成熟起来,并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第二国际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和孟什维克的现实斗争中,愈来愈站在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制高点上;可是,在哲学理论方面却不尽然。列宁的理论出发点不是哲学观念,而恰恰是俄国革命的现实;他对哲学的关注也是源于对现实斗争与科学世界观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在前苏东学术界的传统研究中,对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理解缺乏真实的历史时间性;为了建构和维护一种同质性的“列宁主义哲学”,不惜抹煞列宁思想过程的具体理论质性,而以平滑的同质连续逻辑总…  相似文献   

17.
全民的党     
从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之时算起,到今年七月已满六十年了。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实际上组成了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列宁主义的布尔什维克党。党的产生乃是一种真正的必然性,它具有历史规律性的性质,它突破旧世界的衰颓阶级所设置的一切障碍为自己开辟了道路。当弗·伊·列宁及其拥护者的紧密团结的团体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之交担负起解决在一个专制国家内建立革命无产阶级政党这个极其艰巨困难的任务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努力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可是,弗·伊·列宁看出,俄国已经有了一支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列宁给物质概念下的定义只是回答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没有回答物质本身是什么,因之,它只是一个认识论的物质概念,需要制定一个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对此,我  相似文献   

19.
《真理报》 题目和作者苏共高举列宁主义的体大旗帜(社希)党和人民的牢不可破的就一(社骗)具体分析—列宁主义的最重要要求 (中.Byp刀auK浦)党是苏联人民的先锋队(瓦Byrae的列宁的革命斗争的学校(10. OpaH始的铆疚列宁主义的和平共处原月弓的胜利(社希)和平共处政策的胜利(赴输)热核战争与人民群众(幻.AP6aT。的此正常理智更左些(B.助p的的的在向查本主义进攻中的工人阶毅 ( B.HeKPaco习)保卫和平与民族解放斗争是不可分割的 (B.Hx“kBa双3e)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目的(B.C绷a朋司社会主义与和平的战略(几刀eoH二e习列宁主义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收到部分来稿,对上层建筑的涵义提出不同看法,现将几种不同意见的主要论点摘登如下: (一)上层建筑“只包括统治阶级的各种观点及适合这些观点的各种制度”杨华贤同志在来稿中认为,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给上层建筑所下的定义是正确的。斯大林“把上层建筑的内容分为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和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