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之际,梳理、总结、概括和反思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对于发展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出的总体性(通史性)研究、断代史研究以及分类研究等的基本认知,我们认为,应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作出整体性梳理和研究,揭示其创新逻辑演变史、问题史以及理论创新机制,尤其是要重点突出地破解一些核心问题,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为中国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2.
汪信砚 《哲学研究》2023,(9):26-37+12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的重大推进,不仅对新时代中国现实实际作出了深刻分析和科学判断,突出强调新时代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且创造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二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极大丰富和发展,特别是丰富和发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事求是思想、认识论、方法论和群众史观,并且开拓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全新理论领域,即生态文明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三是赋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的中国特性,表现为聚焦新时代的中国问题、充分体现中国智慧、突出彰显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3.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思想家不是从古代发掘出有用的东西武装自己,而是企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嫁接在中国古代思想家身上。这种“古为今用”对无产阶级是不适用的。无产阶级的“古为今用”是批判地总结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过程,用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基本要求是:总结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批判哲学遗产,作出哲学的结论;发扬我们民族的理论思维的优势,克服劣势。对哲学遗产作出批判的总结,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原理,特别是对历史上哲学体系作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而加强哲学文献的校诂,加强中国社会史的研究,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批判地总结中国哲学史遗产的两个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哲学研究》编辑部和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室,联合发起和组织“中国近代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座谈会。会议于1981年8月17至18日在广州举行。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山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暨南大学、广州师范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等单位的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工作者、中  相似文献   

5.
评《马克思恩格斯同时的西方哲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断代哲学史》沈玉龙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开启了哲学发展的新时代。作为人类认识的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哲学领域的历史性变革。伴随着这一变革,也产生了许多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流派和观点。如何评价和看待这些与马...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历经 2 0多年的发展 ,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和忧虑的问题。为评估这一学科的状况 ,分析造成现状的社会和学术上的原因 ,寻找深化学科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于2 0 0 1年 1 1月 1 3— 1 4日 ,邀集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家和学者 ,在广州举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现把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面临着的困难与会专家认为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已经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书写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现状,也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特点。要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水平,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著作、教材的质量,就必须处理好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面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书(湖北长江集团2006年10月版)是朱传棨同志在不同时期所发表的文章汇集而成的论文集。由于是在不同环境和要求下撰定的,因而,全书在编排上根据内容的不同而划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上篇集中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以及作者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和探讨,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等等。中篇集中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探讨,特别是关于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关系的探讨,如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学说的贡献和重要意义等等。下篇主要集中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  相似文献   

9.
艾思奇研究在国外徐素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艾思奇是现代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关于他在中国现代哲学史、革命史上的作用和影响,是中国学者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国外学者,特别是那些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对中国现代社会革命的发生发展有浓厚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10.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学术讨论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不断用人类文明的新经验、新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鉴于这种客观要求,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吉林省委党校于1986年8月17日至24日在长春市联合召开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苏联东欧当代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82位代表。这三个研究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共同交流、探讨和评述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在国内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11.
高齐云教授所著之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广东社科界第六次(1993—1998)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获奖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探微》,是作者主持编写全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方面所出版的又一力作,也是作者长期思索、精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晶。本书从宏观到微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观点,本文只能择其要者加以评述。首先,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形态出发,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落根” ,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而且是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命运之现实问题 ;严肃的理论反思、理论诉求则是现实观照、现实筹划之可行性的重要保证。为此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华侨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发起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 2 0 0 3年年会于 1 2月 8— 1 0日在华侨大学举行。与会 80多名学者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马克思生活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展开讨论 ,达成诸多共识。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重要时间节点,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探寻其帮助人们更加科学地认识世界和合理地改变世界的双重旨趣,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类命运同频共振的演进逻辑,探讨新时代社会认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哲学研究只有自觉站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才能更好地把握现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要把握时代精神,更好发挥其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指导作用,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必将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郜喆 《中国哲学史》2023,(1):125-128
<正>2022年11月19—20日,“新时代中国哲学的处境、问题和使命”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哲学史学会2022年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政法大学共同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承办。会议共收到论文170余篇,来自五湖四海的数百名专家学者齐聚线上线下,反思新时代中国哲学面对的处境和挑战,总结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为中国哲学的发展探索更为全面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正> 葛荣晋同志的新著《中国哲学范畴史》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荣获第二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我认为,用中华民族理论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哲学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而要科学地揭示和总结中华民族理论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教训,就必须注重研究中国哲学固有的范畴体系。作为中华民族认识史的中国哲学史,是通过一系列概念和范畴的演进表现出来的。哲学范畴,既是不同哲学体系之间的纽带,又是标志人们认识水平的尺度。  相似文献   

16.
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和《现代哲学》编辑部于4月16日联合召开理论研讨会。研讨会的议题是:评析广东和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现状,如何创造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新优势。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有20余人,其中大多为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与会学者围绕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现将研讨会概况综述如下。回顾与评析与会学者回顾了广东和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过程,对广东和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学者们一致认为,多年来的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展开和深入关键…  相似文献   

17.
《哲学研究》2023,(1):127-12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哲学研究杂志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为了更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现实问题带动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和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哲学研究杂志社下辖《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年鉴》等期刊,在创新与传承的基础上将2023年度重要选题胪列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世界哲学》2023,(2):158-15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哲学研究杂志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为了更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现实问题带动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和中国自主哲学知识体系,哲学研究杂志社下辖《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年鉴》等期刊,在创新与传承的基础上将2023年度重要选题胪列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问题是我们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探讨这一问题,需要我们以史为鉴,在总结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发掘马克思思想资源,构建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积极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哲学家的冯友兰只有一个,而作为中国哲学史家的冯友兰则有两个:一个是作为中国哲学史现代化阶段开创者的冯友兰,代表作是《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另一个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哲学史家的冯友兰,代表作是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