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河南新密打虎亭汉代壁画墓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座重要墓葬遗迹,此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装饰豪华,墓室内主要绘制有200多平方米的彩色壁画和墨色壁画,堪称我国汉代绘画艺术的最美地下博物馆,对研究我国古代绘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考古学者于20世纪末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发掘出了丰富的汉代墓室壁画,壁画的表现内容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东汉时期当时的社会风貌,画面出现了山川、牛羊、树林等山水画意象,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这些图像真实生动,有着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及审美意义。基于此,对内蒙古汉代墓室壁画中的山水场景与图像成因、内容以及造型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梳理。  相似文献   

3.
汉代墓室壁画是汉代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依据关中地区已发掘的六座汉代壁画墓的考古资料,结合墓室壁画中的绘画内容与意象象征,可以分析出关中汉墓壁画中所反映出的汉代社会生活与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4.
河南新密打虎亭汉代画像石墓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座重要墓葬遗迹,此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装饰豪华,墓室内主要雕刻有300多平方米的石刻壁画,壁画雕刻精美,内容丰富,对研究我国汉代雕刻艺术、绘画艺术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生活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许宜兰 《宗教学研究》2006,1(3):177-181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是迄今发现的能够代表汉代绘画发展水平的杰作,其古拙的艺术风格和娴熟的绘画技法,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过积极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探讨洛阳汉墓壁画中表现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儒道思想观念。在那些形象生动、奇形怪状的绘画艺术背后,蕴藏了汉代先民对天地自然,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表达了他们对生命世界的永恒追求,展现了中国神秘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6.
唐墓壁画是有具体创作年代考证的宝贵考古资料,有助于各个学科研究唐代社会和风俗史料。壁画是唐代艺术成就中发展最完善的一种,唐时期中国壁画传统人物题材绘画达到巅峰。以唐代墓室壁画中章怀太子墓《托盆景仕女图》为例,浅析了墓室壁画的临摹意义及综合临摹技法,希望借助临本能够使得壁画充分发挥出历史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敦煌石窟壁画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其色彩风格的演变反映了中国色彩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不少优秀画作无论在颜料的材质,还是在颜色的使用技巧方面都相当"品高艺精"。文章从敦煌壁画的早中晚期特征以及色彩构成方面探究敦煌壁画的色彩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壁画是我们已知的最古老的绘画形式。永乐宫壁画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其最为壮观,水平最高,它的造型艺术、色彩结构都反映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高度,至今仍然可以作为中国工笔重彩人物技法的典范。所以,文章主要对永乐宫壁画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了壁画的造型艺术和线性艺术,还有它精美绝伦的色彩特征。通过对传统绘画的学习,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9.
山西寺观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服饰、造型、构图、色彩都有一定的传承性。自唐代出现的女侍男装形象,为什么还会出现在清代的霍州娲皇庙壁画中?清代霍州娲皇庙壁画中的女侍男装形象是不是真的来源于唐代?文章基于这两个问题,从霍州娲皇庙壁画中女侍男装侍女的形象、服装、色彩、构图四个点出发进行论证,并与唐代墓室壁画中的女侍男装形象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花山岩壁画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作为壮族文化中的重要遗产之一,是壮族人民审美意识的典型表现。而在当代高校中国画的教学中,不但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更需要引入学生所熟悉的当地民族特色文化。利用岩壁画的色彩进行中国画创作,不但使学生通过探索当地民族历史文化而引发其对绘画艺术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依据身边的艺术对国画创作进行创新。文章着重研究花山岩壁画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色彩特征、中国画教学与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的结合及花山岩壁画色彩在中国画教学中的运用三个方面,分析花山岩壁画色彩对于当代中国画教学中的运用,特别是对高校中国画教学带来的启示,希望能够为民族区域高校中国画教学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方丹 《美与时代》2014,(7):65-66
历史悠久、文化色彩浓郁的传统色彩在继承和发展的同时,又积极影响着国内的基于现代平面学的艺术设计领域。其实具有传统历史底蕴的色彩学对于艺术设计的影响单单只作为一个简单的缩影,纵观中国的色彩学对于平面设计的作用进而发现发展平面设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五行色彩体系是中国传统的色彩学体系,通过分析五行色彩体系的组成和色彩搭配原则,将其与现代设计中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有利于将五行色彩体系中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元素进行提炼创新,并运用到现代产品设计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天文学的国家之一,有着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观星仪器的设计受很多因素如技术工艺、造物原理、哲学思想等影响,从古人对天象装置设计活动中可以得到诸多启示。我们通过设计制作主题壁画《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方式来对此进行探索。文章就古代先贤探究天文学的方法和现实性的结合,简要分析壁画设计中"空间"形式语言,总结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有关传统文化的壁画设计乃至艺术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位于多伦多市中心,是加拿大最大的博物馆,该馆拥有世界各地的藏品,馆藏藏品500万件,堪称是世界性的博物馆。其中有一个名为"Bishop White Gallery"的中国庙宇艺术馆,四周墙壁上展示了元代中国道教和佛教的巨幅壁画,厅中展出了大量中国流失文物,如洛阳汉代墓室画像石,山西离石汉桓帝画像石,北京肃王府狮子,石家河风格两面玉神像,河南安阳出土的青铜器,河南温县的多尊宋代木雕菩萨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弥勒说法图》。这铺壁画与国内山西稷山青龙寺的《弥勒说法图》有惊人的相似处。针对这两铺壁画进行研究挖掘他们背后的流转渊源,进而探讨如何对国内珍贵的壁画进行统计记载、学术考究及技术保护。  相似文献   

15.
岳鑫 《美与时代》2016,(9):52-53
对广受关注的唐代永泰公主墓室壁画中的侍女造型进行初步的风格探讨,并以其前室壁画为代表,运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尝试总结处于初唐与盛唐过渡之际的侍女像造型风格和社会审美。  相似文献   

16.
黄莓子 《美与时代》2004,(10):14-15
画像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装饰性墓室建筑构件,史学界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是中国古代为丧礼服务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等省.因其题材内容的广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与艺术发展的珍贵资料."画像砖、画像石,是真正属于汉代的审美奇观和艺术奇迹,也是中国审美文化史上一支瑰丽夺目的奇葩."[1]  相似文献   

17.
宋代画像砖比起汉代画像砖其画像内容已经现实得多,到处充满了世俗的色彩,无论题材、表现形式,都失去了汉代的气派,但它更具人性化,更具生活的气息。这样的墓室环境,使逝者如同还在人间一样,而不是升了天或入了地。  相似文献   

18.
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的徐显秀墓,经过考古学家的发掘,出土了大量彩绘壁画,以及陶俑、瓷器等文物。其中的壁画,造型丰富,人物形态逼真,画面布局合理。徐显秀墓室壁画保存完好,这对于研究北齐时期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繁峙县冶山寺壁画作为中国古代现存寺观壁画中少有的水陆壁画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目前,国内学者对山西省繁峙县冶山寺壁画绘制年代的断定存在一定的争议。而对壁画绘制年代的断定是进行后续研究的基础,如果断代有误,则会给之后的研究工作造成方向上的误导。从冶山寺壁画的地仗层、绘画层,重绘痕迹以及人物服饰几个方面对五台山冶山寺壁画的绘制年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佛教约在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来描绘佛教壁画。莫高窟北朝壁画则是融合印度、西域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这样一个重要时期的作品,其线描、色彩、布局构图等技法的运用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