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文化街区伴随城市发展步入了“存量提升”的新阶段,优化改造历史文化街区势在必行。当前以VR、 AR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中,实现了对街区三维场景的重建,但是关于将数字技术应用作为提升街区空间活力的方式却鲜有人去关注。以历史文化街区使用者的空间感知为基础,探讨数字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街区在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的同时,也承载着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属性。基于新技术的发展,区别于主观评价的街景图像识别可以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分析方法。基于图像语义分割技术,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可对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街景图像语义进行像素化识别,然后得到包含绿视率和天空可视率的街道空间品质数据集,最后通过GIS技术对历史文化街区街景进行可视化分析,提出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建设速度不断提高,然而城市的大拆大建使街区的文化定位和历史资源逐步丧失。因此,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保存,如何凸显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在城市空间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通过对历史文化区的改造来保护传统文化等问题已成为城市设计发展中的关键。文章以西安市和成都市两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改造修建后的现状为研究对象,思考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城市空间重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更新作为老旧街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以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街区的地理位置、街道肌理、历史遗存建筑、人口结构、居民建筑,并总结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公共空间景观可持续更新内容和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从存量空间、景观特色、绿化设计、基础设施、历史建筑修缮、公共卫生六个方面提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以更好地促进街区景观提升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以人为中心,提取特定景观关怀线索,进行公共空间更新设计,并构建多元协同机制,可以提升公共空间承载力、吸引力,满足公众使用需求。基于此,以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内公共空间为例,阐述沈阳铁西工人村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工人村公共空间使用体验、使用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公共空间景观关怀线索进行提取,提出有利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更新设计建议,以期重塑公共空间活力,建造独属于铁西工人村的具有人情味的优质公共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6.
纵观当代城市建筑空间的建造方法及发展趋势,无论其具有怎样的建筑风格、建筑样式,都有其独特性和建筑空间的完整性。基于此,结合南京“梧桐文化”的地域特色,提出了“破碎与重生”的设计理念,并将其运用于当代城市街区的建筑空间中,其目的是桥接过去与现在,打破建筑的室内外关系,使之交融共生,打造出既基于“破碎”老建筑之上,又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特征的新建筑。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铁文化空间具有人文性、艺术性、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感。地铁文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既满足了公众的审美需求,也体现了南京的历史、南京的地域文化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载体传播现代城市魅力、体现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8.
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是由漫长的城市历史演变形成,包括历史建筑、历史街巷、以及其内部的所有景观要素等。围墙作为最直观体现历史街区风貌的构成要素之一,不仅对内部的历史建筑起到保护作用,更为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形成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如何整治历史街区围墙,成为保护和提升历史街区风貌的重要问题。以南京颐和路历史街区为例,对其围墙现状、保护及利用进行分析与思考,结合围墙设计及园林景观有关理论,提出相关整治建议,使其能够更好地体现街区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大型城市都出现了新旧街区并存的现象,对城市的整体风貌造成了一定影响。老旧街区保存了我国城市发展阶段诸多的历史文化记忆,而在相关的城市更新改造中也面临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南京市玄武区西家大塘老旧小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南京西家大塘区块的建筑与景观特色、历史与人文价值、街区改造方式等,探索在城市空间微更新设计的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是反映一个城市传统文化发展的窗口,伴随着我国休闲文化旅游市场的逐渐升温,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历史文化街区内部有着大量的文化遗迹,包括传统文化、名俗文化和现代文化等等,这些不仅能够体现传统的居住风貌,更是能够反映一座城市特色的载体。与此同时,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设计也在其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关系着整个历史街区所呈现的外观形象,还有传承和传播城市文化发展的任务。因此,在对历史街区进行形象设计时,必须考虑街区的传统文化和城市的文化特征,同时保持街区的时尚和可持续发展,还要注意整个街区设计的整体性原则。以常州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为例,探讨其街区的形象设计。  相似文献   

11.
从成都市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出发,以文殊坊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方法,深入分析文殊坊的空间形态、场所精神以及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期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新和传统空间形态的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空间句法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先对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街道空间进行分析,再结合街区内的绿视率调查与数据分析结果,探究其街道空间中绿视率与空间格局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这两方面的分析结果研究人们对小河直街历史街区的环境感知,探讨如何提升以小河直街为例的滨水街区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历史街区也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得到进一步发展。历史街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而轻视文化的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历史街区的发展需要把握住保护和发展这个平衡点。开封市书店街文化基因传承路径研究以开封历史文化街区书店街为研究对象,梳理开封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从文化基因入手,分析其文化基因特点以及开封市书店街文化基因传承困境,希冀能提出对策,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湘潭市河街老码头文创街区设计的研究,分析码头遗址与文创街区的结合开发方式,思考历史遗留物如何通过改造再次利用于文创街区的建设中,重点剖析了文化创意街区的发展特点,探讨码头遗址与文创街区的结合开发对传承历史记忆、塑造滨水景观空间、复兴城市文化的积极作用。文章从历史遗留物如何与创意街区结合发展、湘潭河街老码头文创街区如何与历史遗留物结合发展两个角度出发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的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型城市进一步深入发展革新。经济与科技带来了历史化物质革新,只全力发展城市经济而不顾文化的发展很显然已经不适合现阶段城市的发展。因此,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公共艺术在创新中国文化、重塑城市认同、再造社区意识和激活城市空间等方面的功能优势,紧密贴合魅力中国、文明中国的发展方向,将公共艺术纳入国家未来的文化艺术发展战略之中。为加快文化阵地建设,必须通过公共艺术活动的开展将艺术充分融入城市生活,构建兼具全球化的广阔视野和历史人文深厚积淀的城市精神。城市绿道、车站、城市书房、文化公园、特色街区等地方均能够为公共艺术提供良好的生根发展土壤。提升城市文化元素的整体覆盖,建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能够让城市从公共艺术中逐步提升文化意识形态、审美生态化文化空间构建水平,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让城市更加具有生命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历史街区一般都是经过多年的文化沉淀,最终形成本地特点的历史遗存。苏南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遗留的文化元素逐渐汇聚成城市的文化脉络。苏州作为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苏南古城,其众多的历史街区也延续了整个城市特有的风貌。通过考察这些街区装饰符号的功能、形态、装饰手法等几个方面,了解苏南历史街区的装饰符号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各地持续创新旅游业发展策略,通过历史名人雕塑建设、博物馆展览、历史街区打卡等方式,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使景区获得可观收益。历史街区打造是旅游业优化改进的重要营销模式,为保证历史街区的吸引力,加强文化创意设计是关键,但目前有关历史街区发展模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如何打造特色历史街区是当前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围绕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展开讨论,分析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的影响机理,并以河南郑州为例,深入剖析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街区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性的民居建筑形态和景观面貌,其建筑特征和形态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韵味。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痕迹逐渐被弱化。中原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景观的影响和价值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能够推动城市地域文化历史的延续与保护,促进当地经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山水画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历史文明的进步与象征。传统山水画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笔墨表现和空间意识形态。山水画的空间意识不仅表现在现实"可行可游可居"的形态下,更多地体现其精神境界的特征,呈现一个充满诗意、有韵律的空间。由于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以独有的视角和审美意识呈现虚无的境界,这种传统绘画的空间意识是异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独具一格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时空变化中层层积淀所形成的。南京历史文化景观遗产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而且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地域特色鲜明。文章通过对南京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分析和梳理,发现其具有山水城林的大尺度空间格局、环套结构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和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空间关联三个方面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遗产物质空间的结构关联、整合接续遗产的历史信息和勾勒区域文化发展脉络的"空间叙事结构"等保护与发展对策,旨在实现南京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