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也有了飞速的进步,我国对城市建设方面提高了重视,尤其是社会生态环境的建设。在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部分城市建设只顾及发展的速度,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十分薄弱,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生态环境,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巨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在城市建设中改变了传统的建设理念,提出了"城市双修"的理念。文章简单概述"城市双修"理念,探析在该理念下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双修"指的是"生态修复、城市修补"。2017年4月,景德镇市被纳入江西省唯一的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试点以来,景德镇结合城市发展定位、特点和实际,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分析景德镇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对景德镇城市双修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实践进行了总结,文章最后总结了"城市双修"视角下景德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城市构建必然需要进行转型。党中央提出五位一体和五大发展理念,并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城市会议上要求城市发展方式转型为强调质量的集约化发展模式,"双创双修"的城市创建模式应运而生。景德镇在"双创双修"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城市品质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重点对"双创双修"进行了解读,并对景德镇"双创双修"工作做法进行宏观讨论。  相似文献   

4.
绵阳市涪江流域两岸城市滨江风光带是绵阳市"三江六岸"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心,同时也是绵阳市市区经济、文化、生态等建设的重点。文章在城市双修理论的指导基础上,对绵阳市涪江两岸的滨江景观带等进行分析,归纳其滨水空间特点,最后总结出其滨江景观带现状问题及整改、改造相关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5.
健康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健康及其决定因素认知的深入使健康城市的内涵和理念不断扩充,吸纳了健康的社会模式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理念,为健康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机制,并成为健康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导向。我国建设健康城市的实践,从基线评估、规划制定到建设推进,已着力体现国际上健康城市的新理念和导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生态、文化、经济、政治等发展和变化的焦点和结晶。在国内,对于公共艺术与城市品质提升的内涵、特性、机制及文化品格与美学尺度等理论问题的思考还是滞后的,因此,系统地、深入地对公共艺术与城市品质提升进行梳理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城市建设在改革开放40年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正在步入注重自然与人文和谐、诉求差异和特色,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新阶段。文章以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沈阳城市治理提升工作,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为指导,以整合研究的方式,为实现沈阳市"以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美设计、精细管理为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各个领域和环节,彰显大沈阳的城市气质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增强"做实文化、建设城市、振兴沈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沈阳城市实际,研究高水准实施城市公共艺术提案。  相似文献   

7.
健康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健康及其决定因素认知的深入使健康城市的内涵和理念不断扩充,吸纳了健康的社会模式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理念,为健康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机制,并成为健康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导向.我国建设健康城市的实践,从基线评估、规划制定到建设推进,已着力体现国际上健康城市的新理念和导向.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废弃物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了城市生活空间用地紧张。城市废弃物的"堆积"现象,威胁了城市环境的生态状况,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城市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将韧性设计理念与城市废弃物再利用相结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生态自主修复力,总结出城市废弃物在创建韧性城市中的利用原则和方法,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提出有效的建议,并利用于重塑城市空间环境,降低城市环境负荷力,抵御城市环境危机,建设城市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杂而多端"包容广大,其宗旨演变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早期道教继承古代"长生成仙"的信仰,推崇肉体"不死"。隋唐之后,内丹学倡导的"性命双修"成为道教理论与修行的重心之一。金元之际出现的全真教发扬丹道"性命双修"传统,以心性清静、保全真性为先,以成真合道为旨归。自此以后,"成真合道"成为修道的基本主张。上述演变过程反映了道教宗教信仰与理念的日渐成熟,也显现出其向先秦道家复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城市自建立之初就是通过街道空间来彰显其品性。伟大的街道创造伟大的城市。传统中国城市街道空间以自然主义、等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伦理精神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城市。当代都市生活日益普遍化、精致化和审美化,街道空间却相反,其文化精神、场所精神与空间正义的缺失,使它失去了滋养与培育人们精神的功能。美丽城市与美丽中国的建设,应该从美丽街道建设着手,构筑立足传统、引领时代精神的文化街道空间,立足绿色、共享理念的"后人本主义"街道空间,立足协调发展理念的公平公正街道空间,是街道空间最内在也最根本的伦理建构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徐州的城市发展与建设应依照健康科学、生态安全、环保节能、尊重自然文化遗产的理念,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及时预防和应对各类"城市病"。同时,徐州面对本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时,需要不断推进绿色引领型、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确保城市生态健康的同时不断提升本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低碳理念是时代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广泛应用于社会建设各个方面,景观设计工作也应重视低碳理念,推动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基于此,以当前城市景观设计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述景观设计功能单一、能耗较大等不足,再以此为基础,给出低碳理念下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式,以期通过分析问题、完善理论,为后续城市景观设计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蓬勃发展的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日益加速。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积极号召"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之后,纵观我国城市水资源缺乏,水质恶劣,城市水灾频繁发生的现实情况,"海绵城市"的理念便产生了,它逐渐演化为解决城市水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代表性理念。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新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要求,提出的高质量、协调、公平、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径。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用新的发展理念改革城市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使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加强社区改革治理,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结合我国社区治理的实际需求,在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新发展理念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提出的要求,以及新发展理念对于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提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自性"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荆州城市改造中凸显出的困境的原因与解决措施,为荆州城市改造的进程增添动力与活力,使荆州融入长江经济带,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设具有荆州特色的城市经济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共生与相互促进,积极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索地域文化与城市品牌形象之间关联的纽带,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方方面面,促进城市品牌形象提升与发展,为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与地域文化融合提供新的思考方式,引用"双钻石模型"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地域文化与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的关联之处,通过反复研究和验证,最终完整、系统地建构了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双钻石模型"。文章致力于找寻更贴合地域文化的城市品牌形象建设方式,为城市品牌形象建设增添新的理论研究案例,为城市自身发展带来新的助益。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它是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体现城市品位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城市公共设施在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其一,设计形式比较单一;其二,细致的人性化设计不够;其三,系统协调性有待提升。在"宜居城市"、"生态城市"理念的推动下,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导向,可以遵循安全性原则、功能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协调性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1.挖掘地域文化与各种艺术元素,彰显城市特色;2.依照城市各功能区域,进行模块化的系统设计;3.结合当地大众需要与大众审美需求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逐步转向以空间品质提升为目标,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Ray Oldenburg)从城市及社会研究角度,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第三空间",是城市形象的外部载体,是定义城市活力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从城市空间品质的视角出发,从舒适性、审美性、历史性、经济性、政策性以及交互性六个要素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规划设计、政策、案例、后期维护等方面系统提升的有效参考意见,从而提升"第三空间"的活力与品质。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利用全新的城市建设规划理念,积极改善水环境,修复城市生态。基于LID(低影响开发)理念,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关内容进行论述,同时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实践经验,提出在LID和海绵城市这方面,应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建后管理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的进展及理论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健康城市的建设走过了探索和实质性发展两个阶段.它以健康促进的理念为指导,以"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人群"为主线,成为了当前开展健康促进的典范.健康城市能呈现实质且快速发展的势头,政府主导是其重要的特点.它既符合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和现状,也是以"上游策略"来解决全人群健康问题创新性举措.中国健康城市推行的深远意义在于,它为当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赋予了先进的内涵,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促进曼谷宪章"的核心精神是完全相符的,成为了引领中国公共卫生汇入国际现代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头兵.但是,它的茁壮成长仍需要有远见的政治家的呵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