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竞争和压力日益增长的今天,人们对于精神消费的需求更加迫切,对生活及消费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餐饮店尤其是品牌餐饮空间不仅要具备基础的就餐功能,还需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及休闲娱乐功能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星巴克作为咖啡行业中的佼佼者,通过其室内装饰及陈设传达出北美家庭式咖啡馆的文化情感,营造出除家庭和工作外的"第三空间"。餐饮空间的舒适度和设计感、精神内涵和文化诉求也成为企业家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2.
陈设设计是餐饮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餐饮空间的再创造。从家具样式到艺术品的风格为创造空间环境气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餐饮空间是体现文化的一种方式,而当那些具有浓郁文化特征的陈设品附属于这个空间时,就体现出餐饮空间的文化特征。餐饮空间的陈设设计应根据不同的空间类型及其对环境功能的要求,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3.
就当前地域文化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为研究背景,分别对长安大排档、素心茶坊、醉长安餐饮空间进行调研,从餐饮空间的空间布局、家具陈设风格、照明与灯具及饮食习惯、民俗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关中地域文化元素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体现,用一种更直观的思路探讨餐饮空间中地域性设计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地域文化为背景进行研究,将餐饮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江南文化融入到餐饮空间中去,以提升餐饮空间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地方传统纹饰的运用能够体现餐饮空间的地域特性,提高餐饮空间的档次。齐瓦当纹饰独树一帜,是齐文化的有力代表。齐瓦当纹饰以树木纹为母题,以自然、生活场景为主要内容,这些纹饰运用现代审美法则加工后,运用于博山菜系的餐饮空间中,将产生餐饮企业和消费者双赢的效果。结合餐饮空间功能定位对纹饰形态的影响,探究功能理论和形式审美下的齐瓦当纹饰形态,找到适宜的运用方式,以齐瓦当纹饰为代表,将齐文化渗透于餐饮空间,用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设计中,主题文化餐饮空间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日式空间设计讲求自然、简约,崇尚"禅"文化,将这种文化融入餐饮空间的设计,可以增加设计文化的可识别性。在餐饮空间中融入日式设计文化,可以通过室内的采光与光照系统、室内空间材质的使用、造型和空间的划分方面来表达,最终实现日式文化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及审美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周围生活空间,更多是想寻找多样化和多方位的空间。同时,餐饮空间已经不只是单一的就餐地方,更是人们开展交流互动、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在餐饮空间设计中,除了以调整空间布局、提升设施材料质感及改变实体物摆放等方式营造空间氛围之外,灯光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灯光的运用对于餐饮空间气氛的营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梳理照明艺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照明艺术在餐饮空间中的各种表现形式,探讨照明艺术在餐饮空间不同地方的不同表现手段,以使照明艺术在餐饮空间中得到巧妙的应用,让餐饮空间的用餐氛围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丰富餐饮空间层次关系,营造优美的就餐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元素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中国古典元素的应用,虽然能够表达别样的中国餐饮文化,但是使用不当,则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设计师在餐饮空间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元素以及现代餐饮设计的基本需求。不仅表现在文字、色彩与图案三个方面,餐饮空间设计中所用的材料,亦是中国古典元素设计风格的重要体现之一。设计师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过程中,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面面俱到,才能创造完美的现代餐饮空间,体现完美的中国餐饮文化。  相似文献   

9.
乡土特色是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范畴,广泛应用于各种室内设计中。对乡土特色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对乡土特色进行研究,并总结运用到餐饮空间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本文先从当代餐饮空间设计的概念和乡土特色的定义进行分析,阐述了乡土特色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现实意义。乡土特色主要在餐饮空间中力求表现悠闲、舒畅的田因生活情趣,创造自然质朴、幽雅的空间气氛。在设计手法上,本文在空间、装饰、材质、色彩等层面提出相应的设计手法和原则,不断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论证。本文是将乡土特色运用到餐饮空间的一次理论尝试,结合收集整理并归纳的一些餐饮空间的实际案例,希望对以后的这方面设计及研究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0.
在现当代的室内装饰设计中,视错觉无处不在,它以自身独有的特点带给居住者新鲜刺激、多样化而又有震撼的视觉冲击力,提升室内居住环境的空间分配与趣味性。视错觉作为室内装饰设计当中的重要表现手法,对设计者进一步改善室内居住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由此,以"室内装饰设计中对视错觉的运用"作为重要的研究视角,为后期构建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多方面的考察调研,介绍了巴蜀的地理与文化特点,详细梳理了餐饮空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巴蜀地区餐饮空间的发展现状以及餐饮空间设计与巴蜀城市发展效应,概括了餐饮空间的设计原则,呈现了巴蜀地域文化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表现手法,旨在探究餐饮空间设计中巴蜀地域文化的表达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艺术之间的借鉴与融合,成为现代艺术创新的有效途径。景观空间设计随着时代发展和人类精神需求的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景观空间美感及文化品质不断创新与发展。坭兴陶与景观空间设计相结合,运用坭兴陶所富含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提升景观空间的品质,既充分传承与发挥坭兴陶艺术文化价值,同时也满足现代人们对景观空间品质的需求。文章研究如何将钦州坭兴陶融入景观空间设计中,以达到景观设计的创新,研究重在将坭兴陶的色彩、肌理、造型、窑变、文化等一系列坭兴陶艺术形式及内涵融入到环境设计中的景观小品、文化墙、绿化带以及室内装饰陈设等。  相似文献   

13.
灯光设计是餐饮空间设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餐饮空间中灯光起着表现材质及色彩、划分及界定空间、烘托及营造气氛三个方面的作用。餐饮空间中的灯光设计可依据餐厅的风格特点、地域特色,灵活多变地展现灯光的功能及照明效果,以达到餐厅的空间艺术要求。很多时候,其在被欣赏的基础上兼有了使用价值,既符合了人们对空间合理利用的心理,同时也增加了装饰性。因此,灯光设计在餐饮空间中的使用价值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始终对传统装饰文化保持着一份特有的感情。餐饮空间的设计被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各种传统装饰材料来维系人们的历史情结。它以其传统、自然、亲切的特征于此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装饰材料的魅力值得今天的设计师去挖掘和丰富,体现餐饮空间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徽州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徽州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到餐饮建筑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建筑设计风格,使餐饮建筑设计更加具有文化气息。针对徽州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当代餐饮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徽文化艺术元素在餐饮建筑设计中运用的方法,希望能够将纯粹地道的徽州文化精髓在主题餐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达到传统和现代的共生与结合,更好地展现出徽州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食"与文化就有着割舍不开的关系。饮食造就了文化,文化也同样成就了饮食。不同于古代的露天饮食,当今社会,人们对于餐饮环境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这就诞生了餐饮空间设计。当代餐饮空间在设计上不仅要符合大众的审美,也需要添加新的时代元素,做到与时俱进、别具一格,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也要融入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使人耳目一新,从而体现其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营造艺术氛围和饰品的经营布置,是室内装潢后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室内装饰个性化、艺术化的外在表现。饰品装饰性效果的展现,有其讲究的方法以及原则。饰品的选择与布置的艺术价值对空间装饰的风格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饰品的运用不仅为装饰环境扩大了视觉的享受,也为空间注入了更多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也由此奠定了饰品在室内装饰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新中式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思想相结合的产物,目前餐饮行业存在着很大的竞争,餐饮店的风格也多种多样,其中新中式风格的餐厅备受人们喜爱,它的产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新中式风格角度出发,分析新中式风格产生的背景,基于空间布局、色彩、造型与材料几方面来分析新中式风格的特点。结合目前餐饮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总结新中式风格的表现方法,谈新中式风格如何在餐饮空间中运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海洋文化所蕴含的设计美学特征,并应用于主题餐饮空间设计中,对推广闽菜餐饮文化、打造地域餐饮文化形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海洋文化的内涵进行分析,结合对海洋主题文化符号及设计元素的梳理,从设计手法、设计要点及基本设计策略的角度出发,提出将海洋文化作为设计主题应用在闽菜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可能性,同时也为将地域文化与现代餐饮相结合的设计及创新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0.
餐饮文化的逐渐盛行,促使餐饮空间设计的形式、风格不断发生变化。主题性的餐饮空间,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基本就餐需要,还能满足其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设计师通过空间造型、特色符号、色彩、材料等因素能够营造出各种想要表达的主题环境。人们通过感受主题性餐饮空间的环境氛围,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期望的主题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