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阿尔都塞致力于构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以反对"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他以结构主义的方法建构了"多元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并以此为基础批判和解构了黑格尔"一元决定"的辩证法。阿尔都塞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重新阐释为人们理解"经济的决定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深深影响了后马克思主义者拉克劳和墨菲。拉克劳和墨菲的霸权理论建构在对"多元决定论"的彻底解构之上,他们通过批评以"阶级地位划分"和"经济决定主义"为核心理论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新社会运动"试图建构起激进民主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2.
学界习惯上把早期阿尔都塞的学说称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实际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总体而言是斯宾诺莎主义的,这一点在他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也最为重要。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对意识形态与科学之间的断裂性理解源于斯宾诺莎知识论对知识种类的划分,马克思的反经验主义源于斯宾诺莎唯名论对观念与对象关系的论述,马克思对主体概念的拒斥是斯宾诺莎反目的论的理论结果。晚期阿尔都塞对其早期的斯宾诺莎主义展开过深刻的自我批评,但他并未因此放弃斯宾诺莎主义。阿尔都塞绕道斯宾诺莎来解释马克思,开启了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政治理论的斯宾诺莎复兴思潮,因此对当代西方左翼的研究就有必要厘清阿尔都塞理论尤其是其意识形态批判理论中的斯宾诺莎主义。  相似文献   

3.
凌新 《学海》2002,46(4):105-110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 ,并形成一种世界性的哲学思潮。然而 ,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哲学人道主义却遭到了西方“反人本主义者”的尖锐批判 ,阿尔都塞甚至提了“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反人道主义”的著名论断。而马克思本人对人本主义的批判则更为彻底 ,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4.
鲁宝 《世界哲学》2023,(1):35-47
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在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批判理论中一直以来是备受重视的研究热点。阿尔都塞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诊断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隐秘机制,他将资产阶级统治归属于无意识的表现性结构问题,这种表现依托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质询”与“物质铭刻”机制。列斐伏尔进一步将阿尔都塞阐释的机制明确转换为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实践的具体再生产问题,通过“空间生产问题式”对抽象空间霸权给予总体性解蔽。阿尔都塞与列斐伏尔的论题都受到了拉康主义观点,即镜像主体与家庭关系的分裂式再生产的强烈影响。“镜像”“机器”与“空间”便成为拉康、阿尔都塞与列斐伏尔通过精神分析、意识形态批判与现代性空间批判揭示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三个关键隐喻。他们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分析视域,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实践的科学话语。反思三位哲学家在该问题上的贡献与局限对深入理解马克思生产关系再生产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阿尔都塞的马克思论:方法论渊源和理论性质辨正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阿尔都塞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之一。在阿尔都塞理论的研究中,主导的观点认为,阿氏的马克思论是一种“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西方的一些研究者们率先将阿尔都塞理论作为结构主义方法的特例,把他与列维一斯特劳斯、拉康等法国的结构主义者相提并论。国内学界从80年代初以来,在介绍和研究阿尔都塞理论时,大多数人也沿用了西方的倾向性说法,给阿氏理论定性为结构主义。我认为,国内外研究者对阿尔都塞的马克思论的定性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之所以形成这种定性,基本原因有三:其一,没有全面、系统地把握阿氏的思维逻辑,没有…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在西方学者那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种是梅劳一庞蒂的用法,即用它指称一种以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为代表的主要与列宁主义相对立的理论;另一种是安德森的用法,即用它指称包括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等13人在内的第三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徐崇温同志通过对这两种不同用法的一种毫无道理的综合,将他“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定义为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股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这显然不是“西方学术界的习惯用法”。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在他的《后形而上学思想》一书中,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哲学思潮概括为四个:分析哲学、现象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属于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理论领域,或者说是“社会理论”领域;而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则是一种涉及本体论、认识论等形而上学诸问题的理论领域,哈贝马斯称之为“纯粹哲学”领域。显然,马克思的思想构成了社会理论领域的最重要的理论资源,在这个领域,要绕开马克思是不可能产生好的理论的。然而,在所谓“纯粹哲学”领域,我们却几乎看不到马克思的身影,或者说马克思基本上“不在场”。这不…  相似文献   

8.
葛兰西与“后马克思主义”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马克思主义”与新葛兰西主义是两项互相联系而又不同的理论规划。葛兰西主义不仅是“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而且它的思想方法和概念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被沉积到“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造之中。新葛兰西主义的“接合理论”本身潜伏着解除“接合”的外在限制的离散力,而接合概念的“后马克思主义化”就是这种离散力的直接后果;葛兰西把霸权视为一种接合过程,已经预示了一种语言政治学的新视域,而后马克思义的话语政治不过是葛兰西式的语言政治学的后结构主义处理;葛兰西一直强调霸权是对其它集团的意识形态原素的接合,在他看来,成功的政治是一种具有高度兼容性的政治,它能够从异己的、反己的力量中吸收增益性的成分从而大大拓展自己的存在空间,葛兰西这种观念被拉克劳与莫菲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接合到“后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之中。  相似文献   

9.
吉尔·德勒泽的“欲望哲学”是后结构主义的主要理论,其主要的理论来源是尼采主义,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对以“五月风暴”失败为标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失敗的反思,其实质是一种反对一切形式的法西斯主义的生活艺术。它对我们的价值是从一个特定的侧面提出了到底应该怎样看待人的欲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辩证法的内部对话》和《保卫马克思》为文本依托,尝试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条线索的辩证互动出发,探讨毛泽东《矛盾论》这一作品在黑格尔主义与反黑格尔主义之间的复调式理论立场,从而对《矛盾论》中的哲学逻辑从辩证法与本体论的意义上加以澄明。  相似文献   

11.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阿尔都塞,把受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所产生的系统方法、结构方法、模型方法的影响而在人文科学中形成的一种新思潮——结构主义,用于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解释,提出主导性结构、结构性因果观等一系列“新”概念,强调社会的总体性和对社会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1993年“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德里达的发言《马克思的幽灵》表明他试图在后现代多元异质关系中发现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某种共同东西。他游移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之否定性与解构主义的虚无主义否定性之间,既标举前者,又不肯放弃后者;既划定两者的界限,又企图以解构法则对马克思主义文本进行消解式阅读。一、向马克思致敬的“好时候”由于他异常的姿态(20世纪60年代德里达与马克思主义无缘曾受左派的批评,后来向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接近,使他终于与马克思主义“相逢”),因此被人奉告:“你真是挑了一个好…  相似文献   

13.
关于卢梭政治哲学的当代价值与意义问题,不仅存在着自由主义的否定性与共和主义的同情式理解的分歧,而且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内部的纷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之中,以德拉-沃尔佩为代表对卢梭的民主政治哲学作出了"近马克思主义"的充分肯定的理解,而阿尔都塞则以一种解构阅读方式指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一个矛盾重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陷阱。作为阿尔都塞的学生,朗西埃同样以一种解构的方式,先是指出了卢梭式的共和主义的共同体民主政治之不可能性,但随后又认为现代民主的可能形式是一种充满着歧义与纷争的冲突过程。迥然相异的解读模式说明卢梭仍然是当代政治哲学不可绕过的重要思想资源。但由于缺少直接的政治实践经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卢梭政治哲学的过于文本化的解读,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具有建设启示意义的现代民主社会具体的治理体系理论与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4.
何怀远 《哲学动态》2006,23(1):27-33
马克思给予物质生产以历史基础地位,却对生产主义予以严厉的批判。这一理论取向为历代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也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各种新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显性话语,因而成为我们判断一个学派与马克思主义有无学脉关系的根本论题之一。生产主义批判,包括“生产主义社会”批判和“生产主义”意识形态批判两个方面。生产主义社会批判又经过了狭义生产主义批判和广义生产主义批判两个阶段。一狭义生产主义批判“生产主义社会”批判首先是对“生产—消费社会”型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批判。在这种体制中,生产是社会的支配原则,在生产…  相似文献   

15.
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多数学者强调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生成性和多样性。阿尔都塞、伊波利特与德勒兹从探讨认识论断裂到意义悖论和事件哲学,以马克思的哲学为底色,形成一种重要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正>朱蔷薇(以下简称"朱"):王老师,在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研究中,黑格尔哲学一直被视为马克思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进而在马克思哲学的阐释方式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但是,我注意到,近年来您提出了一种与传统大相径庭的阐释方式——马克思哲学的近康德阐释,您的这一提法似乎有点逆潮流而动,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要为马克思哲学开辟一条新的阐释路径呢?是为了反对黑格尔主义的阐释传统吗?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当代西方哲学有这样一种流行的看法:似乎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是两种彼此不相容的哲学思潮,而且西方哲学家“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属于人本主义,即属于科学主义。这种看法既不确切,也不符合实际。本文将讨论这几个问题:(1)什么是科学主义?(2)什么是人本主义?(3)反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4)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主线是什么?一、什么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是一个贬义词,是指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思潮或运动。反对把自然科学看做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哲学家把他们所反对的看法称为“科学主义”(scientism),加…  相似文献   

18.
自卢卡奇以来,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阐释主要是从黑格尔主义传统的角度上来进行的.诚然,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但从黑格尔主义传统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阐释有将马克思哲学黑格尔主义化的倾向,如此一来,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距离就不是那么明晰了.本文试图从两种都受过黑格尔哲学重大影响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与杜威哲学的相似点着眼,从现代实践哲学对黑格尔主义思辨传统超越的角度,来揭示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阿尔都塞晚期以“偶然相遇”的方式对唯物主义作出了极具创新性的理解,这一思想转变集中体现在他对精神分析学的再判断之中。一方面,阿尔都塞对精神分析中的结构主义要素进行了批判,并从“偶然性”出发强调了精神分析的唯物主义特质。另一方面,他把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内在动力,推进了“相遇的唯物主义”的发展和成熟。由精神分析所体现和催化的“偶然的唯物主义”意味着对以意识哲学为代表的同一性学说的深度反思和批判,“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观”的形成则加深了对客观现实性的聚焦和关切。总体而言,阿尔都塞基于精神分析学对“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的探讨,既构成了西方当代唯物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又同时呈现出疏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规律性认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一种文化哲学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意识形态是一个歧义颇多的概念 ,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热点问题。西方很多哲学家都对意识形态做出过论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在诸多意识形态理论中 ,是相当独特的。他用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阐释意识形态 ,同时又在与科学对立中看待意识形态。这种独特的视角 ,使他在意识形态研究中独树一帜。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 ,“意识形态”一词也有过不同含义。最初 ,马克思曾鉴于某种理论把阶级社会中的特定情况看作是自然的 ,把它作为一种超历史的存在加以凝固化和神秘化 ,而在否定意义上把这种理论称作“意识形态”。在马克思看来 ,无产阶级理论旨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