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教会使命的福传就是天主子民的集合过程根据梵二大公会议的教导,教会是以基督为首召集起来,由各族人民所组成的新天主子民的集体(教会宪章9)。基督以其圣死将他们集合起来,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团体(教会牧灵宪章78)。这一集合过程是通过福传来实现的。福传就是将这个子民集合起来,使各个成员得蒙圣神圣化而奉献于天主(司锋职务与生活法令2)。因而教会作为“普世得救的圣事”(教会宪章48),其实际使命也就是普施天主的救恩。于是教会的福传使命,就是要发动广大教友群众,在各个民族的各个阶层,在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基督徒的…  相似文献   

2.
一、 民主办教是中国教会的一贯做法和奋斗目标。 “民主办教”的再次提出,可以视为是一种神学上的回归,至少是希望用教会初期,宗徒时代的福传方法和管理教会的精神适应今天的社会,从神学思想及教会管理模式上是一种探索,探索一条更有效,更加适应不同时代福传发展的方式,也就是更加完善和充实爱国爱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办教思想。 “民主办教”是与时俱进的一种体现,就中国教会而言更是为之长期努力,弘扬多年的理想。 二、“民主办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的福传实践 。 教会发源于东方发展于西方,文化及传统…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天主教第六次代表会议于2001年6月27日至28日在武昌召开。来自全省40个市、县的139名神长、教友因主名欢聚一堂,共商省天主教的大事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弘扬基督博爱精神,高兴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旗帜,积极使教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团结,推进民主办教,努力开创福传事业新纪元。 会议期间,代表们学习了《湖北省宗教事务管理条理条例》;审议了《工作报告》;通过了《湖北省天主教爱国会章程》和《湖北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湖北省天主教“两会”委员会新的领导成员…  相似文献   

4.
我们举行中国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50周年庆祝活动,意义十分深远。中国天主教的福传事业进入今天的黄金时期,这是50年前中国天主教发起反帝爱国运动、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中国天主教会控制的必然结果,也是在天主圣神的启示下,广大爱国的基督徒共同选择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的必然结果。 50年来,中国天主教会依靠圣神的助佑和自己的努力,不断洗刷帝国主义强加给圣教会的污泥浊水,甩掉了“洋教”的帽子,建立了真正的基督形象。回首50年来的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爱祖国、爱人民,是教会神圣的世间使命。…  相似文献   

5.
徐晓鸿 《天风》2005,(6):8-10
经文:约20:19—31 每年的复活节,教会的传道人都会传讲“基督复活”的信息,似乎只有在复活节,我们才想到“基督复活了”;只有在复活节,我们才唱有关基督复活的赞美诗,我想这是很不够的。早在使徒时代的教会, 使徒宣道的核心问题就是见证基督的复活。使徒保罗在他致哥林多教  相似文献   

6.
纵观天主教的发展史,从基督创立教会之始,宗徒们就做出了与社会相适应的榜样。圣保禄宗徒遵照基督福音精神“同犹太人,我就成为犹太人,为赢得犹太人,……”(格前9:1-26)的福传思路,开创了部分外方传教的新局面。 早在158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奉派  相似文献   

7.
修道之路是崎岖坎坷的永生之路,我甘心去蹒跚而行,追随基督。修道生活是用酸甜苦辣酿造的玉液、琼浆,我欢欣去做那小小的一滴。福传是给沉沦的心灵送去希望之光,这使命神圣光荣而艰巨,我决不退缩!“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因天主的拣选,教会的需要,我成为一名修道人,我由衷自豪!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华西差会的教会小学在清末民国时期经历了一个兴起、发展及衰落过程,但这一过程与差会的福传事工发展趋势却并非完全同步,有其自身的特点。差会福传事工的活跃始于义和团失败之后,而教会小学的活跃则始于清末兴新学时期,二者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均发展到高峰,但之后的福传事工规模基本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而教会小学却急剧衰落。影响差会福传事工发展的主要是各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而影响教会小学发展的则主要是传教士基于教育事工这一传教工具对宣教事业的"边际效应"来进行博弈取舍的主观因素,本文试图对此进行讨论和探析。  相似文献   

9.
我们接受基督的邀请,领洗加入教会,便有一份使命,去继续拓展基督的神国,广传福音的喜讯。在圣保禄致格林多人前书第九章十六节写着: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看看圣保禄多么重视上主的召叫,切实去履行福传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福音三劝谕:神贫、贞洁、听命,多个修会称此为三圣愿,做此修会会规精神。这是因耶稣基督而决定的新的存在方式,是对耶稣基督整个身份的天主性与人性的注释。教会较通俗的讲:神贫并非是对富有的否定或反对;贞洁亦并非是对婚姻生活的贬低;听命并非是对自由的对立。是的,教会可以从多个视角来刍议此“三劝谕”在教会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如实用性:全身心的福传与牧民;伦理方面:人生活中的为善与爱;再如这是对人类的导师——基督耶稣的效法。下面分二部分从基督耶稣身份转变的角度来浅谈“神贫与贫穷”的新定义。即人类在被耶稣基督拯救后的新身份——“新亚当”的后裔对“神贫与贫穷”的界定。  相似文献   

11.
华生 《天风》1994,(5):29-30
《天风》编辑部提出“把治理教会的重点放在‘民主办教’上”。“民主办教”确是“完善当地机构、制度”,克服某些领导人独断专行等弊端的有效途径。但治理好教会的“民主”该是怎样的“民主”?很值得我们思考、探讨。 世间的民主是指“人民住政治上享有的自由发表意见、参与国家政权管理等的权利”,这是纯粹人意的民主。但教会的民主应当是众弟兄姊妹对神的教会的责任心,参与事工的意识和权利。如果民主中掺有私欲成分,则其意见的正确性就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圣保禄年即将结束之际,我们汇聚在这里,研讨圣保禄宗徒福传精神对中国天主教的启示,促进中国教会福传事业,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非常重视圣保禄年,于2008年6月17日向全国各教区寄发了《庆祝圣保禄年》的通知。要求各地教会以开展读经活动(阅读圣保禄书信)、福传活动、培训班、研讨会等,善度圣保禄年。通知发出后,  相似文献   

13.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只有基督是这个身体的头,我们大家都是肢体。各个肢体作用虽有不同,其本身却并无高下贵贱之分,而应当以兄弟姊妹相待,以民主的精神相互合作,共同为我们的教会服务(格前12,27-31)。梵二会议也强调指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既然每个人都有灵性,而且都是按天主的肖像所造,既然都拥有同一本性和出自同一本原,既然都是基督所救赎,并且都拥有同一超性使命和命运,就越发要承认,人人根本上一律平等。”(教会牧职宪章29)我们承认在社会上人人平等,在教会内更应当人人平等。教会是一个服务的共融体。她是为传…  相似文献   

14.
纵观古今中外天主教会史,我们不难看到,教会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成长的历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就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界发展那样,在大浪淘沙百舸争流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在教会与社会相遇和相对过程中,呈现出一条适应则兴、对立则衰的显明的历史轨迹。  宗徒传教时代,圣保禄宗徒遵照基督福音精神“同犹太人,我就成为犹太人,为赢得犹太人。”(格前9:l-26)的福传思路,开创了部分外方传教的新局面。利玛窦尊重当时中国的文化和国俗民情,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赢得了天主教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机遇。初期教会由…  相似文献   

15.
神人喜爱     
项建华 《天风》2002,(5):1-1
中国教会正处在全面建设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全体教牧同工要起表率作用,无论是神学思想建设或是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建设等各项事工的开展以及政策的落实和宪法、法律、法规的遵行,都要求教牧同工起模范带头作用。正是这样,我们就应从心里做到爱国爱教,做到“四个维护”,加上维护教会的合法权益。我们的心中要装有教会属灵的元首基督,装有神的群羊,也要装有全国人民。我们要团结广大信徒,不偏听偏信,从国家利益、教会利益和信徒利益出发开展各项事工。实行民主管理,不要一人说了算,不搞一言堂,更不要行家长作风。  相似文献   

16.
《天风》1994,(8):25-28
“治好教会大家谈”迄今已连续发表4期,即将告一段落,由于篇幅关系,本期我们再从来稿中摘登一些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与大家见面,供参考。 这几期所发表的文章,围绕“民主办教”,就今天教会治理的各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综合起来看,似可在下列问题上形成共识: 一、民主办教是今天教会治理之路,表现在充分组织信徒参与并监督教会圣工,反对在教会中搞“一雷堂”、“家长制”的做法。 二、发挥地方自治的教会治理方式,包括完善地方教会规章、组织、人事,同时有效地发挥各级两会的监督、指导、服务功能(两会不是教会的太上组织),使教会治理形成两会——教会——信徒群众三者相互协调的有机体。 三、民主治教,但必须彰显神主,即各方面都追求“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谦卑寻求圣灵的引领,而不以人意取代神旨。这就要求教会的治理要从灵性上根本解决问题,把治好教会建立于个人与团体灵性素质的提高之上,使教会的治理能始终保持教会特征,杜绝种种为信徒所反对、为教会性质所不容的做法。 四、治理教会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当使教会的各项事工有明确的分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分工合作,分层负责,消除“挂职的多,尽职的少”的现象,使教会各方面事工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天风》今年开展的治好教会的讨论受到读者广泛?  相似文献   

17.
发挥平信徒作用是推进民主办教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普世性问题。中国教会现阶段如何发挥平信徒作用,概括起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平信徒如何发挥自身作用;二是教会负有领导责任的主教、神长如何发挥平信徒的作用。三是发挥平信徒作用也是推进民主办教的具体体现。一、平信徒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回顾历史,我们深深体会到,平信徒在天主救赎工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平信徒在坚持信仰,努力开展福传工作和尽好  相似文献   

18.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使徒保罗特别强调“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弗4:4,5)。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基督的教会不幸分为三大派别:公教会(即天主教)、正教会(东正教)和新教会(在中国旧称“耶稣教”,也称“基督教”)。一百年以来基督教中有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教会的发展过程及现状看,就其发展方式以及福传进度,无一不在恢复“信仰自由”后形成的,尽管表现出一种后发展的特征,但对于见证中的中国教会的机遇来说,从20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我国教会的确随着国力的兴盛而广扬的,绝不仅仅是时间的推移,而是涵容着社会大变革的深刻内容。尤其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教会的“服务体系”得到重振,一种蕴涵着天主教会博爱胸襟正在有条不紊地在中国大地呈现,教会的“教友数”的发展较“解放前”有可喜之处,从而使中国教会以崭新的面貌立于普世教会之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这个奇迹不是…  相似文献   

20.
“天主的子民”及其教会学在“梵二”会议之后一时曾传遍普世。这一概念的提出,使许多国家天主教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会一改过去古老的面容,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实际上,“子民”在旧约圣经中用得很多,以色列民族曾以“天主的子民”自傲。在新约中,关于教会的论述有一百多个,其中相当普遍与重要的一个便是“天主的子民”。因为基督通过死亡与复活,在圣神降临之后建立了新约教会,所以当时的基督徒们便以“新天主子民”自居,并赋予它新的意义。“天主的子民”及其教会学,显示了教会是在基督圣爱中的一个共融体,在这个共融体中体现了所有基督信徒各自应有的圣召和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