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跟随     
利百加 《天风》2007,(4):20-21
耶稣在复活后对彼得说“你跟从我吧!”虽然这句话只有短短的五个字,却是耶稣用生命所发出的。古往今来,无数的基督徒为此而活,立志成为一个跟随耶稣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信仰时,却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曾几何时,在追随耶稣的道路上,我们显得摇摆不定;曾几何时,在追随耶稣的道路上,我们让主伤心不已。所以每当在《约翰福音》中读到耶稣的这句话“你跟从我吧”!我们应该一次又一次地再思我们的信仰,叩击我们的心灵。我们对比以色列人的跟随,时刻提醒自己成为一个用信心跟随主的人。  相似文献   

2.
耶稣在圣经里教训跟随他的人必须“恼恨”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这是什么意思呢?跟随他的人果真应该“抛弃”家中一切所有以及自己有关联的人、地、事物,不再去“过问”他们,才能作他的门徒吗?  相似文献   

3.
不要论断人     
林文恩 《天风》2008,(21):18-19
《马太福音》5—7章主要是记载耶稣在山上教训门徒的讲论,通常被称为"登山宝训"。登山宝训主要是提出了上帝国的子民应有的生活准则、价值标准和伦理要求。在登山宝训中,耶稣要求跟随他的人当效法上帝,并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崇高  相似文献   

4.
跟随主     
唐卫民 《天风》2010,(11):7-8,11
<正>人若想要跟着我,就当弃绝自己,拿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吕振中译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章圣经,前面是耶稣要门徒对他有清楚的认识,后面是要门徒怎样跟随他。主耶稣对跟随他的人是有要求的,尽管门徒不爱听、听了很不舒服,耶稣还是清楚明了地告诉了门徒。耶稣到世上,有很多人跟随他,由初期的十二人、七十人、三千人到现在  相似文献   

5.
中华圣母     
圣母玛利亚既然是天主之母,教会之母,世人之母,也就成了中华之母。天主耶稣来到世界上是为救人的灵魂,我们的救主基督不愿意丧失一个人的性命,愿意所有的人都能得救。正如福音所载,耶稣说:“不是无病人的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需要医生;我来不是为了拯救义人,而是使罪人悔改。”救主耶稣不会弃舍任何人,因此耶稣不会舍弃中国教会,更不会舍弃中华儿女。圣母玛利亚是耶稣救赎工程的偕同教赎者,圣母也一定像耶稣一样眷顾中国教会,爱中华儿女,保护中华儿女都能战胜三仇,稳度人生。保持忠贞纯洁的信仰,在追随耶稣指示给我们道路…  相似文献   

6.
无声胜有声     
陈丰盛 《天风》2006,(11):12-13
我们当感谢耶稣,在危难的时刻,他不是想着自己的安危,而是勇敢地宣认,表明自己的身份。使凡追随他的人可以坚定确信;令不信者自惭形秽。  相似文献   

7.
问题:你是耶稣基督真正的门徒吗?你是耶稣基督真正的门徒吗?当问大家的时候,请不要着急回答此问题。想一想自己是跟随耶稣一群人中的一个或是真正一名跟随者?一大群人跟随着耶稣,但跟随他并非是懂得人子的迹像,而是因为吃饱了。设想如果今天我向大街的人发饼,也会有人来跟随我。因耶稣增饼的奇迹,群众都很惊奇。  相似文献   

8.
这段经文说的是,一群好奇跟随耶稣的门徒向他提问有关禁食的问题.他们发现约翰的门徒禁食、法利赛人的门徒也禁食,而耶稣的门徒却又吃又喝,感到十分疑惑.因为当时耶稣的能力和地位高过约翰和法利赛人,他们认为耶稣的门徒应该比他们更虔诚,更应该禁食.对于这个问题,耶稣没有给予正面的回答,而用了三个比喻:第一,新郎还同在,就不能禁食.禁食是人对上帝虔诚的一种表示,目的是借此举动更加与上帝联合,讨他的喜悦;根据犹太人的习惯,婚宴时可以免去禁食,为的是与众人一同分享快乐的时光.第二,不能从新衣服上撕一块布补在旧衣服上,新衣服和旧衣服不仅不相称,反而还会破坏了新衣服.第三,新酒不能装在旧皮袋里.以色列人的皮袋是用羊皮缝合,新酒是未发酵的,变陈时会发酵膨胀,而旧皮袋由于时间过长缺乏韧性容易裂开,酒便漏出来,皮袋也就坏了.因此新酒必须装在具有柔韧性的新皮袋里.耶稣用这个比喻,采取对比的形式,告诉我们新与旧是不相称、不相融,也是不相宜的,人应当突破常规,推陈出新,竭力追求做一个新造的人.使徒保罗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可见,基督徒的生命处于一种动态、改变、更新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谢劲松 《天风》2002,(7):28-29
作为基督徒,应该去理解十字架上的耶稣的意义。十字架是耶稣受难的象征。当然,它首先是作为一个事实而叙述。耶稣被钉十字架,是服从神的旨意。这服从是以牺牲自己的肉体生命作代价的。即使耶稣知道自己的复活在父神的安排之中,但自身的血肉之躯要遭遇剧烈的痛苦也是他清楚明白的。因此,不管被钉之后他自己如何能够显现人子的荣耀,能回到父神的右边,他如何有大能掌管宇宙万物,都不能作为甘愿被钉的理由。耶稣走上十字架是服从神的旨意,决非是算计得失之后的选择。任何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所得都不会大于所失去的。一个基督  相似文献   

10.
余江 《天风》2005,(8):26-27
在犹太人看来,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是被镇压了,他埋葬在坟墓里,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没有人再敢提起他,没有人再去追随他,更没有人会去爱幕他。然而,马利亚依旧深深地爱着耶稣,冒着风险寻找主的身体——主耶稣复活以后,首先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她的名字因而被载入经卷,为后人所传颂。教会每年定7月22日作为纪念抹大拉马利亚的日子。这一原本名不经传的女子竟然赢得如此的光荣,值得我们思想与效法。  相似文献   

11.
耶稣曾经行过五饼二鱼的神迹,在这里又一次行了件类似的神迹——使四千人吃饱,这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真理,耶稣是做事直到如今的主,他的能力没有改变,怜悯之心没有改变,当我们有需要的时候,他不断地帮助我们,随时地怜悯我们.每一个在礼拜的弟兄姊妹都希望自己得到耶稣的怜悯,我们更相信耶稣一定赐下怜悯."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  相似文献   

12.
若10:1-18——耶稣是善牧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凡不由门进入羊栈,而由别处爬进去的,便是贼,是强盗。由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看门的给他开门,羊听他的声音;他按着名字呼唤自己的羊,并引领出来。当他把羊放出来以后,就走在羊的前面,羊也跟随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羊决不跟随陌生人,凡而逃避他,因为羊不认得陌生人的声音。”耶稣给他们讲了这个比喻,他们却不明白给他们讲的是什么。于是,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我是羊的门;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和强盗,羊没有听从他们。我就是门,谁若经过我进来,必得安全;可以进,可以…  相似文献   

13.
瞻礼简释     
二月二十四日圣玛弟亚宗徒圣玛弟亚原不是宗徒,是耶稣七十二门徒之一,听过耶稣讲道,见过耶稣灵迹。他紧跟耶稣和耶稣共同生活,并见过复活的耶稣。他能忠于主的事业,热心传扬福音,奋勇地为主作证。耶稣有很多门徒,他特选十二人,委以传播福音、拯救世人的重托。他们接受了圣召,抛弃一切跟随耶稣基督,原可得到百倍的赏报,天国的永福。可惜犹达斯出卖耶稣,自缢身死。耶稣升天后,宗徒们共聚一室,等待圣神降临,圣伯多禄站立起来,要求大家另选一位了解耶稣生平,能为耶稣复活作证的忠实门徒来补缺。当时大家选出二位门  相似文献   

14.
追随基督,无权潇洒!因为基督肩负的使命是救世,是拯救普世万民。而追随基督的人也必须分担基督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使命。这种责任感、紧迫感,对于我们短促的生命来说,何其严峻!那么,我们还有时间,还有理由潇洒吗? 追随基督,无权潇洒!因为追随基督就是要参与基督的救世工程,参与基督所发起的反罪恶斗争,参与基督以爱征服世界征服人心的战斗……战场上是容不得丝毫的潇洒的呀!  相似文献   

15.
效法基督     
张靖 《天风》2006,(24):18-20
妇人说:“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他来了,必将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耶稣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约4:25-26)经文:约4:7-26让我更像你,主耶稣啊!这是很多基督徒的心声,也是很多基督徒的追求。那么,效法基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又该如何去效法基督?不同的人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今天,借着这个大家熟悉的故事,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这是一个基督徒耳熟能详的  相似文献   

16.
使徒保罗是神特选的器皿,是主忠心的仆人,他一生的侍奉是我们效法的楷模,他的侍奉是蒙神喜悦的侍奉.有人说,在新约圣经的人物中,除了耶稣以外,没有任何人可与他相比.唯独他有理由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可见,保罗的侍奉完全是以耶稣基督为榜样.我们今天效法保罗的侍奉,实际上也就是效法基督的侍奉.那么,保罗的侍奉有哪些显著的优点值得我们效法?现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与勉励.  相似文献   

17.
十字架,作为对人类苦难拯救的象征,在它诞生之初则是血迹斑斑、阴森可怖。从那时起,人生的受难通过基督的献身而赋予了伟大神圣的意义。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十字架的象征:对生命的救赎。 凭血与人类立约 耶稣毕生传播福音,以博爱的精神大行天下而奔波,却只有12个门徒跟随,周围充满敌意。就是这12个门徒中间,还有一个心怀不满的人——掌握  相似文献   

18.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却拥有一份各不相同的生活,我选择了宗教生活。恋爱、结婚、生育这似乎是每个人生活的必然轨迹,但我却超脱这一轨迹去享受无形的爱——基督的圣爱。我爱着他——耶稣,他也爱着我,我为了他离开了自己的家庭,抛弃了一切,跟随他传播福音。每当我在海边徜徉,在公园小憩,或在郊外远足,或在雨中漫步,时时刻刻我都享受着他的爱——圣爱。我弃家修道了,为了能更深一层地体验享受这份爱——耶稣的爱,但却有不少人对我表现出强烈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以马内利     
沈承恩 《天风》2008,(23):26-27
经文:(太1:18-23)圣诞节是要纪念、要庆祝耶稣的诞生。为什么耶稣的诞生值得我们纪念和庆祝?今天读的这段圣经中提到耶稣有两个名字,这两个名字反映了耶稣诞生的重大意义。一个名字就是耶稣,耶稣的意思是拯救,也就是天使对约瑟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赵紫宸(1888—1979)在1925年底撰写的《耶稣的人生哲学》等为文本依据,讨论他早期神学中的人神人格同性论。他提出上帝、耶稣、人共同都以“人格”为本质规定性。这种人格论哲学,一方面展开在赵紫宸对耶稣之人格上帝观的理解中,一方面体现在他的人神人格同性论中。赵紫宸把上帝诠释为一种观念性的人格存在,历史上的耶稣是对此的一种人格性的彰显,而人的使命就是在效法耶稣的人格日新中建立自己的人格。文章指出,这种人格论哲学,最终否定了上帝的神性、耶稣的基督性,无意识地在中国教会里以“非上帝”即“否定上帝”的方式,呼应了同时代的非基督教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