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王从联 《天风》2022,(4):46-47
<正>“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总是保养顾惜,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弗5∶29)圣经把关顾身体健康提到如此高的地位,着实令人惊讶。基督以圣爱待教会,洁净教会,使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参弗5∶27),人们也应当以正确的方式保养顾惜自己的身体。作为教会牧者,如果拥有健康的身体,不仅在牧养中能有更饱满的精力和体力,也能为信徒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2.
耶稣基督为了光荣天主大父,使人类分享救赎神恩,在人间建立了教会。教会是基督的奥体,"我们众人在基督内,也都是一个身体,彼此之间,每个都是肢体"(罗12:5)。在这个有生命的整体中,每一个肢体都共同参与活动,各尽其职,以使得这一身体结构紧凑,不断增长。教会的使命就是传播天国的福音,宣讲天父的慈爱,  相似文献   

3.
王志军 《天风》2005,(8):36-36
在基督里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所有恩赐都是宝贵的。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而我们信徒则是基督的肢体,作为肢体的我们,虽然有污秽和绉纹,但在神的眼中从未因肢体上的某个器官出现问题而抛弃他,而是更用心地关心他,医治他,在基督里我们自己做得再好也只是一点光、一粒盐,一点光容易被风吹灭,一粒盐容易被水冲淡——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教会是基督的奥体,圣教会是天主的家。我们众人在基督内也都是一个身体,彼此之间,每个都是肢体(罗12:5)本着它,全身结构紧凑,借着各关节的互相补助,按照各肢体的功用,各尽其职,使身体不断增长,在爱德中将它建立起来(弗4:16)但是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圣教会由于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出现了一些或多或少的过错,甚至罪过。因此我们按照耶稣说的:我是葡萄树,我父是园丁。凡在我身上不结实的枝条,他便剪  相似文献   

5.
彼此同心     
<正>教会虽然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但她是一个整体,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保罗用人的身体来比喻:"就如身体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身体的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体;基督也是这样。"(林前12:12,和合本2010)这个身体教会要健全发展,不同的肢体间必须有相同和一致的意愿,并且要摈弃那些会造成不和谐的个人因素。保罗对腓立比信徒说:"你们就要意志相同,爱心相同,有一致的心思,一致的想法,使我的喜乐  相似文献   

6.
<正>基督的教会是一:基督在中国的教会是一。无论表面上看起来有多么充分的理由,任何造成教会分裂的行为都不过是人出自私心的借口以及人的罪性和软弱的记号,不符合上帝的心意,是对基督身体的撕裂。主耶稣基督在离开世界前,曾特地为教会的合一祈求,这个祈求显明了父上帝和基督对教会的心意。主耶稣这样祷告说:"我  相似文献   

7.
孙红忠 《天风》2014,(2):8-9
从教会存在的本质而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但我们有没有真正把教会当作基督的身体去爱护、去建立、去见证?教会信徒流失,谁之过?对于这样的问题,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回答。笔者仅从自己的侍奉经历,来谈一谈造成信徒大量流失的几点主要原因。一、教会的问题1.传道人的问题从教会存在的本质而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我想传道人都明白这一点,不但自己明白,而且经常讲给信徒听。  相似文献   

8.
孙红忠 《天风》2014,(2):8-9
从教会存在的本质而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但我们有没有真正把教会当作基督的身体去爱护、去建立、去见证?教会信徒流失,谁之过?对于这样的问题,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回答。笔者仅从自己的侍奉经历,来谈一谈造成信徒大量流失的几点主要原因。一、教会的问题1.传道人的问题从教会存在的本质而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我想传道人都明白这一点,不但自己明白,而且经常讲给信徒听。  相似文献   

9.
正就如身体只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身体所有的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体:基督也是这样。因为我们众人,不论是犹太人,或是希腊人,或是为奴的,或是自主的,都因一个圣神受了洗,成为一个身体,又都为一个圣神所滋润。原来身体不只有一个肢体,而是有许多。如果脚说:"我既然不是手,便不属于身体;"它并不因此就不属于身体。如果耳说:"我既然不是眼,便不属于身体;"它并不因此不属于身体。若全身是眼,哪里有听觉?若全身是听觉,哪里有嗅觉?但如今天主却按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个个都安排在身体上了。假使  相似文献   

10.
梅康钧 《天风》2006,(9):20-21
基督的身体是合一的.而不是排斥的。那些身处异地的年轻弟兄姊妹.与我们在同一肢体中.当我们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时.去接纳和帮助他们.也必然在上帝的大爱中.享受来自上帝所赐的福分与恩典。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神父,传教就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说得明白:教会派遣的福音宣传者,走遍全世界,以宣讲福音,在尚未信仰基督的民族及人群中,以培植教友为专职,这种特殊工作称为“传教”(参阅《教会传教工作法令》)。既然神父的职务是传教,那么就应为传播福音而服务,好使外邦人,经过圣神的祝圣成为天主可悦纳的祭品,天主子民就是借福音使者的宣扬而召集起来的。为此,一名神父的职务和生活所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基督内促成父的光荣。神父无论在专务祈祷,或是宣讲圣道,或是奉献感恩祭、施行其它圣事,或是为…  相似文献   

12.
教友的使命     
我们受洗归于基督,便成为基督的门徒与传人。基督的使命是宣布天国的喜讯,将天主的福音传示给人:“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因为他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4:18—19)《圣经》曾多次明确告诉我们,基督将自己的使命完全托付给了教会,使教会按照他的意愿不断发展壮大。耶稣在玛窦福音中说过:“你们是世界的光”(玛5:14),这光是复活的期待,未来的希望,永生的光明。由此可见,教会分享着基督传报福音的神圣使命。同样,教友在教会…  相似文献   

13.
教会     
教会教会(希腊文Kyriakon“属于主者”;ekklesia“集会”),基督徒团体,也称基督的身体,天主的子民,以及圣神的宫殿。在教会最初时期,年轻的基督徒团体并不视自己有别于犹太教。只是自从外邦人进入门徒们的团体后,教会才渐渐地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4.
听了若望·保禄二世在马尼拉对华人教友的讲话,我们有这么一种感觉:他讲话的目的是反对我们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大家知道,我们独立了的中国天主教会是不承认教皇的首席地位的。因为吾主耶稣建立了有形的教会,立了七件圣事,他是教会的头。耶稣的继承人是他亲选的宗徒们,他们彼此间都是平等的。圣经上关于耶稣是圣教会的头,宗徒们都是平等的记载很多,今举数例如下:罗马书十二章五节记载:“我们众人在基督内都是一个身体,我们彼此之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20,(3)
正教会行政管理的动机和目的都是为着实现基督的爱《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第九条指出:"中国教会要在爱中建立自己,在基督里合而为一。"此条款内容来自圣经,它与新约《以弗所书》4章1节至16节完全契合,为中国教会的行政管理提供了属灵的前提和依据。我就结合这段内容以及相关牧养和管理教会的经验,来谈谈在教会行政管理中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首先,教会行政管理要在基督的爱中。我们都知道,上帝就是爱。  相似文献   

16.
吴利生 《天风》2006,(23):30-31
人的身体之所以能够保持和谐的关系,乃是百体随头的缘故,教会如果能和谐乃是随主耶稣的缘故。圣经告诉我们,基督的教会是一个荣耀的教会(弗5:27)。但是如果教会仍仅以其人数、奉献的多寡来定夺教会的荣耀于否也实在是危险且不够稳妥的。特别是主后322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承认基督教的合法性并将之送上宝座,位于高处,而导致加入教  相似文献   

17.
新约     
《中国天主教》2010,(4):39-40
(一)四福音: “福音”本有“好消息”和“喜讯”的含义,新约的作者用它来指基督完成救赎工程的大喜讯。这个喜讯原先由口头传授,稍后才记录成书,当时,写耶稣的行实和事迹的人很多,但教会承认的只有四部;初期教会为抵抗“伪福音”甚至把这四卷书称之为“圣四”。  相似文献   

18.
夏新穗 《天风》2007,(9):2-4
基督不是以色列人私有的财产,更不是西方教会的“专利品”,基督来为要拯救全世界那些愿意真诚悔改的人——以色列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神从列邦中所拣选出来的,他们是“独居的民,不列在万民中”(民23:9),圣经因此称他们为“选民”(太24:22),“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罗9:4,5)。然而,因为他们弃绝了神的儿子耶稣,不承认他是基督,并且将神的儿子耶稣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救恩便临到外邦人”(罗11: 11),“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太8:12)。以色列人迫切盼望基督来,甚至“百姓指望基督来的时候,人都心里猜疑,或者约翰是基督”(路3:15)。既然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教会是否有天主的生命力,主要看这个教会中,拥有基督生命人的比例。谁是拥有主的生命的人呢?换成今天福音中的话,是将自己的整个生命归还给天主的人。因为,人原是按天  相似文献   

20.
董延奎 《天风》2023,(3):41-42
<正>一般而言,中国教牧人员指牧师、传道员和神学生,即接受呼召将身体献上做活祭奉献给主耶稣基督和教会的同工。17世纪的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说,牧师应当能急人所急,又能宽容其所不急的,牧师应具口才恩赐,常存虚心,深知自我人性的不足,谦卑主前。19世纪英国圣公会欧申堂(Ashton Oxenden)主教在著作中提到,牧师应该具有爱心、圣洁、庄重、智慧、审慎、仁慈、克己,言行一致志向坚定,乐观且充满希望的气质。教牧人员作为传道员或担任其他工作,首先应当是牧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