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明欢在其文章“欧拉伯:源起、现实与反思”一文中对“欧拉伯”一词来龙去脉有较多论述。“‘欧拉伯’(EuraNa)是由英文‘欧洲’(Europe)与‘阿拉伯’(Arabia)两词组合而成的一个新的人造词。1973年中东十月战争结束不久.法国新创刊的一份以欧阿合作为主题的时事评论杂志,以《欧拉伯》(EurabiaNewsletter)为刊名.由此正式‘制造’了这一新词。该杂志围绕当时‘欧一阿对话’(Euro-ArabDiaIogue)发表评论,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社会影响。但是,‘欧拉伯’一词.却逐渐被英、法、德、荷等诸多拉丁系语言所接纳,成为一个国际性词汇。”(李明欢,2010)“然而,2005年1月出版的((欧拉伯:欧洲一阿拉伯轴心》(以下简称(《欧拉伯》)一书,对‘欧拉伯’进行了重新解构,将其定义为‘欧洲正在阿拉伯化、伊斯兰化’的政治标签,并进而衍生出‘欧拉伯威胁论’,从而引发欧、美、中东学界、政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欧拉波’成为研究当代欧美政治的重要新概念。”(李明欢,2010)  相似文献   

2.
马一浮以“六艺论”自觉挺立了儒学的教化维度。马一浮非常重视《论语》,并将其置于“六艺之教”的观照下以显现“大义”。他认为《论语》处处都体现了“六艺”大旨:《论语》有“问仁”“问政”“问孝”三大问目,其中凡答问仁都是“‘诗’教”义,答问政都是“‘书’教”义,答问孝为“‘礼乐’教”义。又“‘易’教”是“礼乐教”之原,因而“‘礼乐’教”即蕴涵“‘易’教”;“‘春秋’教”是“‘诗’教”“‘书’教”之用,因而“‘诗’教”“‘书’教”中自然有“‘春秋’教”。这一诠释进路的意义在于:一是将《论语》融摄于“六艺之教”,继承并贯彻了儒学“教化”观念,使“六经”在儒学现代化这一学术视野中依然可以“在场”。二是重新绾合“六经”和《论语》在本源意义上的联系,为“六经”是孔子之教提供了极为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希腊本体论的中国解读:论中西本体论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晓芒 《世界哲学》2004,(1):2-2,17-28
据说用“本体论”一词来译西文的ontology的最初是日本学者,由此影响到中国人,“但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学者已逐渐放弃‘本体论’而采用‘存在论’一词,大约从50年代至今便几乎完全用‘存在论’代之,‘本体论’这一术语已经消失。”而中国  相似文献   

4.
《天学初函》史称“中国天主教第一部丛书”,明李之藻刻于1629年。“‘天学’谓天教,即天主教;‘初函’谓拟续刻,由初函而二函三函也。初函所包有二十种分为理编、器编,每编十种,皆利子等所编著。”(1)是书刊刻问世之后,影响颇大。陈垣先生曾言:“《天学初...  相似文献   

5.
近读李鹏程博士力作《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以下简称《沉思》),细细品味,觉得颇有新意。本文就其整体性的文化观念及关于文化研究的新思路,略陈管见。一、《沉思》一书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整体性意义上的文化观念。正如作者自己在此书序言中所说,《沉思》无意给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哲学”这两大问题作学术“立法”,而是希冀与读者朋友进行互相“对话”和“追问”。作者认为:“哲学不应只研究认识,也不应只研究以已被抽象了的本体论为前提的‘历史’,而应研究人类的全部‘文化’;哲学作为‘观念’,它应是…  相似文献   

6.
‘简洁’、‘洗练’,是吾中华民族关于说话、行文的古训。(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即有‘文以辩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之说,(唐)刘知几《史通·叙事》亦认‘文约而事丰’为‘述作之尤美者’。刘知几还举出并改正了‘烦句’、‘烦字’例子各一。(1)《春秋谷梁传》(成公元年)记载齐国接待鲁、晋、卫、曹四位秃、眇(一目瞎)、跛(一足瘸)、偻(曲背)使者的一句话:‘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倭者。’刘曰:‘宜除“跛者”已下句,但云各以其类逆’。(刘氏原引文‘御’字作‘逆’)(2)《汉书·张苍传》  相似文献   

7.
哲学应该关注人与世界的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代著名的比利时科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伊·普里戈金在(与伊·斯康热合作)《从混沌到有序》一书的得论冲指出:“今天,我们的兴趣正从‘实体’转移到‘关系’,转移到‘信息’,转移到‘时间’上。”(《从混光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41页)这个观点上的改变,具有普遍的意义,因为它与当代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当代科学所揭示的世界图景是相适应的。当代的科学发现促使人们形成一种关于世界的机体论的辩证观点,认为世界是一个由无数关系交织而成的无限庞大的有组织的系统。这就要求人们在观察和说明世界的总体或世…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占筮书,同时又是一部著名的哲学著作。在它的神秘的、唯心主义的躯壳中,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诸如关于阴阳互“函”互“伏”;阴阳无限可分性;“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等名论即是。这些名论,对几千年来封建阶级的“圣人‘经典’不可亵渎”,“圣人之言不可持异的‘执一论’”,是个有力的批驳。这些名论,发人深省,特录札记三则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9.
这本书是作者的演讲集,其第一卷出版于1961年,书名是《作为行为者的自我》。在该书里麦克缪雷教授提出了人格主义的本体论,其中主要范畴是‘自我’而不是‘实体’或‘过程’,并且提出了一种置于‘我做’而不是‘我思’之上的行为主义的认识论。在现在所出版的这本第二辑里,作者解释道,“人是由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我’只作为‘你和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9年第9期刊登了杨曾文先生的《关于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所藏日本天平十二年一件写经文书的初步考察》一文。杨曾文先生在文中介绍了日本藤原氏光明皇后施写天平写经的产生背景,提到1998年5月曾在北京图书馆(现改名为国家图书馆)看到的一件日本天平写...  相似文献   

11.
北京原有管风琴七台,其中天主教堂有5台,基督教堂有2台。 1、北堂(天主教西什库教堂)于1888年由蚕池口迁至现在的西什库。建堂时安装管风琴一台。此琴是法国Cavaillecoll牌,出厂号。607号。最低音管长3丈2尺,等于16.6米左右,是当时在北京最大的一台。随琴还附有管风琴正面图和侧面图,画得非常精致。 1958年北堂“上交”国家后,此琴因无人保养,逐渐损坏。1965年由中央音乐学  相似文献   

12.
马一浮与梁漱溟、熊十力被誉为现代中国的三大儒,他们三人均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继往圣,开绝学,是他们三人共同的信念。然而他们的思想方法,理论结构又各不相同。后人有“马重在‘尊德性’,熊重在‘道问学’”之说(杨玉清:《关于熊十力》,《玄圃论学集》)。这个说法大体上符合事实。马一浮生前对熊十力、梁漱澳有过评论,他评梁漱澳“只重事功而忽视心性根源”。评熊十力“骛于辩说而忽于躬行”(梁培宽《先父梁漱漠与马一浮先生》,《中国当代理学大师马一浮》)。从这些评论中可以体味出,马的思想路确乎是重在“等德性”,他…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第四册《词义》一文中有这样一幅图和一段说明文字: “前面的图可以表示这个道理。大圆圈是用来表示象‘船’‘纸张’‘房子’等这些所指范围大的词,套在里面的小圆圈是表示‘轮船’‘红纸’‘四合院’这些所指范围小的词;更小的圆圈表示所指范围更小的词。”  相似文献   

14.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张载把辩证法的规律归纳为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四句话中的前三句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也同意的,但第四句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这样说了。它怎么说呢?我还没有看到现成的话可以引用。照我的推测,它可能会说:‘仇必仇到底。”’方克立先生认为,冯先生这个论点对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至少是一种误解”。(参见《哲学研究)1987年第12期《全面评价冯友兰)一文)蔡仲德先生则认为,冯先生此论点对于马克思主义“既非误解,更非歪曲…  相似文献   

15.
陈志华 《天风》2013,(3):47-47
在圣经的翻译中,不少名词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原因很难翻译,因而采取了“音译”而非“意译”的方式,所以,读者常会不明白这些较为特殊的名词的真正含义。如《马太福音》5章22节:“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有古卷在‘凡’字下添‘无缘无故地’五字)。  相似文献   

16.
“划分后冷战时代的各种道德文化和政权的冲突的断层线,并不是划在各种文明之间,而是划在这些文明之中。它把那些坚信自己通过使用暴力来弘扬其价值观、来攫取其利益是完全合法的人所具有的信念(以下简称为‘暴力性信念’),与那些相信说服、教育和领导的人所具有的信念(以下简称为‘说服性信念’)区别开来了”(埃兹奥尼,2006)。  相似文献   

17.
古人提倡‘学贵有疑’,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从有疑到不疑,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培根说:“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  相似文献   

18.
索引     
《中国哲学史》1994,(1):2-3
凡篙本索引原文者.请与编辑部咨询窒联系。,。. (北京I 122信、箱,)’’i · “总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t评《渐东学派研究》/刘宏章 ∥孔子研究(济谢),1993.4。119~123 ’,…中国哲学史专论寻根搽源。发扬光大,“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 会”综述l/古人//社会科挚(沪),、f993.i2.7‘3‘《福乐智慧》爵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哲学研究(京),.。1993·,l 2.,。73-'-74,51 } ‘ ’ ‘ ’ ~ ’“中韩儒学研讨会”述要/宗华//管子学刊(淄博),1993.‘4.8—2"-'83.77 i ’’’。‘’‘ ‘ 先秦哲学论《易经》的辩’证思维/王向清∥湘一潭师…  相似文献   

19.
简讯     
1991年4月7日下午2时,北京市天主教“两会”为庆祝耶稣复活大瞻礼,在西什库天主堂(北堂),举行了圣歌吟唱会。南堂、北堂、东堂、男女修院、郊区东营头等各堂口的唱经班和贾疃村堂口的民乐队参加了此次活动。北京教区傅铁山主教参加了南堂(主教座堂)神长教友组成的唱经班,并领唱了“啊肋路亚”。贾疃村堂口的民乐队演奏了《圣母颂》。歌声、乐声悠扬悦耳,扣人心弦,激发了神长教友虔诚敬主的一片真情。之后,由北堂本堂神父牛圣贵举行了  相似文献   

20.
从帛书《易传》考察“文言”的实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帛书《易传》的考察,“文”的实义,是指外柔内刚的德性,而表现为谦德。这种意义的德性,称为“文德”,是就政治人格而言的德性。故“文言”是“‘文’之言”的意思,义为“有关为政者(或从政者)德性的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