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天主教是由耶稣基督所建立,基督是宇宙性的基督,他的奥身——教会,根据圣保禄宗徒在厄弗所书中的教会观,教会也是宇宙性的,且包罗万象。教会历经两千年的漫长旅程,在历史中默默地起着光和盐的作用。天主教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在圣神的领导下,对教会自身作了彻底的反省,寻求教会的根,教会的真精神,教会的真本质。因此梵二在圣神内给我们指出了教会的真面貌,正如教会宪章第一节所说:“教会在基督内好象一件圣事,就是说教会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与工具。”  相似文献   

2.
作为对于教会神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通过解读"圣事是一种标记"和"圣事要借助于可感事物和话语",将圣事源自于天主的"奥秘性"与开放给人的"标记性"结合起来,强调了圣事指向人、适合于人并最终圣化人的属性。以这一圣事学说为基础,天主教的圣事神学指导天主教信众构建起了以圣事为中心的宗教信仰生活,发展出了丰富的圣事礼仪文化,从而显示了托马斯·阿奎那这一圣事神学深刻的人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会使命的福传就是天主子民的集合过程根据梵二大公会议的教导,教会是以基督为首召集起来,由各族人民所组成的新天主子民的集体(教会宪章9)。基督以其圣死将他们集合起来,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团体(教会牧灵宪章78)。这一集合过程是通过福传来实现的。福传就是将这个子民集合起来,使各个成员得蒙圣神圣化而奉献于天主(司锋职务与生活法令2)。因而教会作为“普世得救的圣事”(教会宪章48),其实际使命也就是普施天主的救恩。于是教会的福传使命,就是要发动广大教友群众,在各个民族的各个阶层,在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基督徒的…  相似文献   

4.
面对现代世界,天主教的“梵二”公会议堪比教会初期的使基督信仰走向希腊罗马社会的“耶路撒冷会议”.“梵二”前的天主教尚不能摆脱中世纪形成的教权模式和政教心态,对现代世界的思潮多采取怀疑和拒绝的态度,然而,一种“对话”的精神也同时出现在教会的不同领域.“梵二”通过与现代世界的真实对话重塑了教会的认同及它与现代文明的关系.面对“梵二”的精神和原则,需要一种正确的解释学.  相似文献   

5.
圣体圣事是吾主耶稣亲定的圣事,是教会中至尊、至大的圣事,是吾主耶稣的天主性、人性、灵魂、肉身、宝血真实地隐藏在面酒形内。圣体是全体基督信友的生命食粮。因为其它圣事只赋圣宠,而圣体圣事则赋圣宠的根源,即主耶稣基督将自己作为我们的生命食粮要我们去领受。领圣体一般都是在感恩祭中,教友们在主教、神父领圣体后,由同一感恩祭中领受主的圣体,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基督徒常面对各种 挑战和困惑,特别生活在这环境 中的我们经常会面对天主教的批 评和误解。信仰告诉我们天主教 会是神圣的教会。而别人为什么 这样来评价教会呢?是事实或是 历史的偏见? 我们说:天主教会是圣而公 教会,是说天主教会是救世主耶 稣基督所创立的。圣神是教会的 灵魂和圣化者,教会的圣事能使 人神圣化。但并不是说加入教会  相似文献   

7.
为了维护中国圣教会的利益和广大神长教友灵魂神益,确保圣事、圣祭的神圣性、有效性,防止不良分子假借教会名义,进行非法活动,任意亵渎圣事,欺骗善良教友。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要求各省(市、区)教务委员会、各  相似文献   

8.
弥撒(Mass),又称“圣餐”(Eucharist),拉丁语missa的音译,为基督宗教纪念耶稣基督牺牲的宗教仪式。其形式虽从简朴到精致繁复不尽相同,但弥撒的核心内容却都是领受面包和葡萄酒(在新教教堂,则为未发酵的葡萄酒)。一般而言,历史上东西派教会的弥撒皆有其鲜明的特点。西派教会(包括后来的天主教)用拉丁语,圣餐用无酵饼,神父领圣体和圣血,信徒只领圣体;东派教会(包括后来的东正教会)则因地而异,圣餐用语为希腊语、古斯拉夫语或其他民族语言,圣餐用有酵饼,信徒则可同领圣血。“梵二”会议之后,天主教内部推行礼仪改革…  相似文献   

9.
圣体圣事是吾主耶稣亲定的圣事,是教会中至尊至大的圣事,是吾主耶稣的天主性、人性、灵魂、肉身、宝血真实地隐藏在面酒形内。圣体是全体基督信友的生命食粮,因为其它圣事只赋圣宠,而圣体圣事则赋圣宠的根源,即耶稣基督将自己作为我们生活中的食粮要我们去领受。领圣体一般都是在感恩祭中,教友们在主教、神父领圣体后,由同一的感恩祭中领受主的圣体,表达了对感恩祭的完整参与。所以,教友们所领的圣体应是在自己亲自参与的弥撒中所祝圣的,如没有什么阻碍,教友们应在参与弥撒时领受圣体。若有正当理由,弥撒外有要求领圣体的教友,…  相似文献   

10.
弥撒圣祭     
天主教教理告诉我们,基督的圣体圣血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泉源与高峰,因为藉领受基督的体血,基督徒不但能与天主的生命相通、分享他的生命,而且还能与天主的全体子民共融合一。因此说,基督的体血是天主在基督内圣化信友的高峰,也是信友在圣神内敬拜基督,藉基督敬拜天父的高峰,同时,基督的体血也是教会赖以存在与合一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11.
无论我们在世界的那个角落,只要你走进教堂或在其它类似场所参与天主教的弥撒礼仪,那么你肯定会听到不同语言、旋律优美、风格各异、得体适用的礼仪歌曲即天主教圣乐。教会的礼仪音乐是伴随着基督的教会的礼仪发展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甚至,天主教的礼仪音乐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基督圣诞之前的犹太宗教的音乐。  相似文献   

1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团定名为中国天主教主教团(英文译名为:Bishops’Conferenceof Catholic Churchin China。英文缩写为:BCCCC),与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合称为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第二条本团为中国天主教的全国性教务领导机构。第三条本团宗旨为:以圣经和圣传为依据,本着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圣而公教会的传统和梵二大公会议精神,维护信德宝库,藉圣神赐予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五七年八月二日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诞生的日子。在中国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础上,一九五七年六月中旬至八月初,中国天主教代表会议在首都北京举行。八月二日成立了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通过了关于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决议,从此,结束了殖民地状态的中国圣教会,揭开了中国天主教史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新篇章,使全国神长教友的爱国爱教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八月二日镌刻着天主赋予我国圣教会的恩宠,宣告了中国天主教的新生,这是一个永远不能忘却,也不该忘却的日子。须  相似文献   

14.
梵二会议是天主教在上世纪60年代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是天主教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这次会议后,教会自上而下进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当中积极回应现代社会挑战。梵二提倡的改革,并  相似文献   

15.
2008年2月17日是四旬期第二主日,这一天,山西忻州市南关堂区在磨盘山堂口为25名七十岁以上的老教友隆重举行了集体傅油圣事,这是我加入圣教会三年来第一次参与傅油圣事,也是迄今为止我所经历的一次最难忘的圣事。  相似文献   

16.
自从“梵二”会议之后,教会在礼仪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以能适应时代、社会之需要。让天主的子民用本地化,民族化的方式,藉着各种圣事生活在天主的爱中,充分地享用、发挥天主的爱,使大家从圣事中得到滋养、在生活中得到圣化。现代弥撒礼仪充分表现了用本地语言行礼这一点。神职者带领大家共同举行弥撒圣祭,  相似文献   

17.
灵修:Spirituality是指身心修养的专门学识与习修过程。具体的操练方法有:1、圣事礼仪的圣化功能,尤其是感恩圣祭与和好圣事,使灵性生命能借此而与基督密切契合,获得圣化。  相似文献   

18.
德日进宇宙进化思想是基督信仰与现代科学对话的产物,20世纪中叶得到各界的重视。其中"宇宙性基督"(The Cosmic Christ)在其演化论神学和基督教灵修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理解其神学的重要概念。本文对德日进"宇宙性基督"的特点和意义、圣经依据及其与教会传统神学的关联进行探讨,指出宇宙性基督并非泛神论,它提供了探讨基督论的"自内而外"的模式,它是对传统基督神人二性探讨的延续,它指出基督论虽然和救恩论不可分离,但是更要从创造论的角度来理解,同时它也为宗教和科学、基督教和现代社会对话提供了新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要把教会变成一个"同心圆"型的教会,在这个"圆"型教会模式中,以基督为中心,神职人员和教友虽然职份不同,却以和谐合作的关系,共同肩负起教会的责任和使命。一、平信徒的身份地位平信徒"指圣职人员及教会所规定的修会人员以外的所有信友。平信徒藉洗礼与基督结为一体,成为天主子民。以他们自有的方式,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及君王的职务。他们也肩负整个基督子民,在教会及世界上的使命"。这是梵二文献《教会宪章》对平信徒的描述,强调了教会是"天主的子民"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举行中国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50周年庆祝活动,意义十分深远。中国天主教的福传事业进入今天的黄金时期,这是50年前中国天主教发起反帝爱国运动、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中国天主教会控制的必然结果,也是在天主圣神的启示下,广大爱国的基督徒共同选择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的必然结果。 50年来,中国天主教会依靠圣神的助佑和自己的努力,不断洗刷帝国主义强加给圣教会的污泥浊水,甩掉了“洋教”的帽子,建立了真正的基督形象。回首50年来的历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爱祖国、爱人民,是教会神圣的世间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