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母亲终于决定到我蜗居的小城来住上几天。到了我住的那栋旧式楼下,母亲听说我住顶楼七层,再也不肯上去了。母亲说那么高啊,看着就头晕,怎么能住人啊。我对她解释说,上去住下后就不显得高了,要是怕头晕就不要往下看,和家里的平房感觉一样,但母亲就是不挪步。母亲患有时轻时重的老年痴呆症。有几次我回老家,看见母亲手里拿着梳子,却急得团团转找梳子。怕她老人家一个人在家出意外,就决意把她接到城里和  相似文献   

2.
我母亲是一位小学退休教师,今年已经整整80岁了。母亲迄今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视力仍然和年轻人一样好,看书看报居然不用戴老花眼镜。在学校,母亲人缘极好,人人都尊称她一声“老太婆”,都说她老人家要活100岁,  相似文献   

3.
一丁白盖头     
正初秋的静夜,一个人面对苍茫的夜空,脑子里总奇怪地冒出一些旧事来。随手翻起一沓信札,年久发黄的一张信纸上,跳出几行熟悉的字:惊悉你的老母亲无常,心里很难过。我要给你母亲上坟。我和她老人家一面之交,但我忘不了在小西湖旁巷子里,迎面走来的一丁白盖头。署名"劣兄承志"。这是1987年初作家张承志兄得知我母亲去世的消息后,给我的信。  相似文献   

4.
吴紫薇 《天风》2002,(6):15-15
在十字架下我们看到这是怎样一位母亲。她在生命中经历了这个不寻常的儿子的诞生与成长,她也是耶稣施行第一个神迹的见证人之一。对于这位母亲来说,最让她难以理解的莫过于耶稣属天的身份以及他在地上属天的事业。从12岁起这个儿子就宣称:“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在成长过程中,他显然聪明过人,处处表现出非凡的人格魅力,出众的智慧与能力,在他所教导的人群中曾有人高声喊着说:“那乳养你的是有福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怀念慈悲的老法师──纪念应慈老法师圆寂三十周年!郑钟福应慈老法师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年了!回忆起过去见到他老人家慈祥的面貌,对待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好像历历还在眼前。由于我的父亲过去经常到沉香阁去亲近他老人家,1951年我跟父亲去看他,当我向老法师顶...  相似文献   

6.
鸟类互评     
我正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聚精会神地为那天晚上即将在一所大学发表的学术演讲作准备。突然,电话铃响了起来。一位我从没有见过的女士在电话中作了自我介绍,并且说她是一个七岁孩子的母亲,她就快要死了。她说为她治疗的专家认为,把她即将来临的死亡拿来与她年幼的儿子讨论可能会给他的心灵带来创伤,但不知为什么,她并不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7.
怀念母亲     
王康霞 《天风》2018,(8):52-52
母亲离我而去已整整五年了。这五年里我经常梦见自己背着母亲,四处求医却总找不着医生,每每惊醒,都感到无限的悲伤和心酸。母亲一生勤恳、乐观、坚强,总爱笑对人生。父亲走得早,我们兄弟姐妹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在我的记忆里她除了忙碌还是忙碌。母亲是个有意志力的人。她很年轻时,是我们镇上出了名的"爱掷骰子"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家庭日益贫困。  相似文献   

8.
她始终无法面对自己,当医生毫不留情地要她动手术切除脑瘤时,她一直难以接受。 每次一想到可能的结果,就情不自禁地抱头痛哭,尤其是她母亲,每每归咎於自己的“业障”深重,让女儿受此“业报”而暗泣时,更令她无法自己。 不能再向母亲抱怨了!只能哭泣着向静慧师抱怨:我,二十岁,才刚就读大学,灿烂前景正等待挥洒,佛法不是示意人身难得!而我,就如此这般“难得”吗?  相似文献   

9.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在迎接和欢庆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里,电视里经常播放这样一首依据闻一多先生的作品谱写出来的名叫《七子之歌》的歌曲。那充满稚气的童音,加上浑厚的和声,有一种令人回肠荡气的效果。闻一多先生早年留学外邦,深感国家危亡,疆土日蹙,才以儿女对母亲依恋的感情,写下这首沉郁伤感的诗。1999年,恰逢诗人100华诞,他所痛…  相似文献   

10.
金颖 《天风》1997,(10):19-20
各位,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讲坛上心情很激动,也很兴奋,因为我们伟大祖国的一颗东方之珠——香港,已经重回母亲的怀抱,相信每一位炎黄子孙,每一位爱国的基督徒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都会为之欢呼和雀跃! 我曾经到过香港,但当我的双脚跨过罗湖桥的瞬间,我却全然没有了旅游的新鲜好奇,涌上心头的是无比的沧桑和心酸。是啊!  相似文献   

11.
初中时,我是她的班主任,而她和我,却对抗了两年,在她黑色封面的日记本里,我是第一个被她写进“死亡日记”的人。  相似文献   

12.
杨捷生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教师,也是我的恩师,凡是认识她的人,都会对她的学识和人品倍加称赞,对她的好学上进、努力拼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表 示钦佩。   托靠真主襄助,她经过四载的寒窗苦读,终于成为了中国穆斯林妇女中荣获阿拉伯语专业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尽管中国的阿拉伯语事业是由中国的穆斯林开创、奠定的,但却一直没有培养出穆斯林的阿语博士。而今,杨老师填补了这一空白。其实,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也是中国穆斯林的骄傲,更是穆斯林妇女的骄傲。   提到杨老师,自然就会涉及到她的父亲杨有漪老人家。他是上个世纪 30…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眼睛一直不好。好些年没有见过母亲了,她这次来城里探亲,我请了半天假,给她收拾屋子。我对妻子说,为避免上下楼梯摔跤,就让母亲住楼下进门的那间房吧。那是妻子的钢琴室。妻子愣了愣,说钢琴搬起来笨重,再加上墙上那些音谱,住这问屋怎么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韦长安 《天风》2018,(5):47-47
奉献上帝的祭物,正是母亲最好的礼物去年母亲节,我抽时间回乡下老家看望母亲。还没到家门口,就看到她老人家熟悉的身影,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见面的第一句话还是那么熟悉:"可把你们盼回来了!"妻子从袋子里拿出一双新买的鞋子,忙着给母亲穿上,儿子小宝费力地把水果提到客厅里,我把购置的一些生活用品也搬进屋里去。"奶奶,这都是给您准备的礼物!"小宝抱着奶奶,开心地说。  相似文献   

15.
正成家立业之后,越发懂得了作为母亲的不容易,所以这几年,但凡出去旅游我都带着母亲,我想让她看看外面的风土人情,想让她尝尝各地的美食。可是上一辈的人,是不喜欢外食的,不是嫌贵就是吃不惯。母亲更喜欢亲自张罗一桌菜,把我们招呼在一起,看着我们大快朵颐。母亲的厨艺是真的好,她了解我们的喜好,每个人都能吃到最爱吃的菜肴。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建议出去吃,也让母亲轻松一下,母亲却坚决反对:"外面的不卫生,还贵得要命,不去不去,我给你们做好吃的。"  相似文献   

16.
时间过得真快。母亲离别我已经整整一百天了。2008年2月18日,是我一生中最哀伤的时刻,也是最难忘的日子。傍晚18时15分,母亲走了,离我而去了,她是在恋恋不舍中,轻盈的走了,我知道母亲走得虽然急切,尽管难舍人世。但经历坎坷的一生铸就的刚强会令母亲从容而去。母亲为什么会走得那么快?因为母亲已近80岁了。天主看她在世上立了不少功劳,已经很累了。所以召叫她到天堂上去和他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17.
儿时,母亲常常牵着我的小手。在街上人多的地方,我更是让她牵紧我,生怕她一一松手,我就会立刻丢了似的。只要母亲牵着我的手,那就准会有好吃的、好玩的及热闹的地方去,就有一种安全感,走再黑再险的路也不害怕。记得一天下雨了,母亲一手打伞一手牵着我的手,在过一座长长的小石桥时,因下雨路滑,我差点儿滑进河里,多亏母亲那有力的一牵。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很多人牵过你的手,但再多,也没有一个人能代替母亲的手。长大了,手不用母亲牵了,可她的心却仍在时时刻刻地“牵”着我。如今,母亲已经离开我好些年了,我多想让她再牵一一牵我的手啊!  相似文献   

18.
金颖 《天风》1997,(10)
各位,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讲坛上心情很激动,也很兴奋,因为我们伟大祖国的一颗东方之珠——香港,已经重回母亲的怀抱,相信每一位炎黄子孙,每一位爱国的基督徒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都会为之欢呼和雀跃! 我曾经到过香港,但当我的双脚跨过罗湖桥的瞬间,我却全然没有了旅游的新鲜好奇,涌上心头的是无比的沧桑和心酸。是啊!明明是自家的  相似文献   

19.
王兴晓 《天风》2014,(11):12-13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搬进了新家。之后的某一天,隔壁传来敲门声,很久都没有人应答。于是母亲就开门询问,这才知道我家隔壁住着一位基督徒,而那个来访者也是位基督徒,是来探访她的。母亲向来为人热情,就招呼那位来访者来家里坐坐,等邻居回来。而那位来访的姊妹就借机向我母亲传起了福音。此后的一段时间,隔壁邻居也常常来我家,向我母亲讲圣经,而我也跟在母亲身边一起听。  相似文献   

20.
看见     
刘凌维 《天风》2017,(10):53-53
马大嫂,是我远房的一个亲戚,年龄比我母亲还要大不少,因为姓马,属相也是马,周围的人便都叫她老马。她是母亲在我们村结的第一个福音果子,当时周三、周五晚上她几乎都会来我家跟我母亲学几节圣经,一起唱诗、祷告,并且只要干完农活和家务,她几乎是“长”在我家里。所以,尽管那时我已经上初中住校,仍有不少机会见到她,渐渐地便了解到更多关于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