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微 《天风》2004,(12):57-57
天风编辑部: 近年来,在我们教会中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不准佩戴黄金首饰的姊妹领圣餐,甚至进教堂做礼拜也不准,穿短袖衫的人也受到同等对待,并认定他们是得罪神的,要被神弃绝。我认为此等做法找不到圣经根据,因此这样做是不妥的,请问,到底是我想错了,还是我们教会做错了?江苏 王岗峰  相似文献   

2.
利未 《天风》2009,(7):12-14
家庭是牧者的另一个牧场。我们不但要把教会众多肢体牧养好,也要把自己家里的人照管好。神家和我家,都很重要,两者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不然的话,圣经上就不会有“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的话了。让我家融入神家,我家事奉神家,约书亚这样做了。我们从小受过“舍小家,保大家”的教导,听过为国家治水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1,(4):64-64
问:我是教会多年的信徒,近来不知怎么的,有一位弟兄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们一起侍奉和分享,无话不谈,甚感快乐。久而久之,我好像离不开他了,也很希望与他有单独相处的机会,哪一天若见不到他,我就会失魂落魄似的。我不知是否已经爱上他了?可是,静下来想想,我已为人妇,他亦已为人夫,我们怎么可以这样呢?再这样下去后果一定很可怕。我也为此祈祷过,可心里就是放不下他。我现在很痛苦也很矛盾,请帮助我!小余姊妹  相似文献   

4.
刘影 《世界宗教文化》2012,(6):47-54,40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部分基督教会做了详细访谈,通过收集来的资料我们从慈善理念、慈善形式、项目管理、目标人群及资金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我们初步发现,部分教会社会服务开始从慈善到公益的转变,慈善活动的制度化、专业性以及创新性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5.
不是钱的事!     
雪峰 《天风》2013,(4):36-37
谁都知道,教会的复兴并不靠钱,可如果没有钱,很多事工就无法开展,教会的复兴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将事工的滞后全部归结为没钱。事实上,不少教会负责人就是如此,他们将没钱当作事工滞后的托词:教堂环境得不到改善,他们会说“教会没钱”;教牧待遇得不到提高,他们也说“教会没钱”;社会服务得不到推进,他们还说“教会没钱”……  相似文献   

6.
余江 《天风》2003,(10):38-39
1999年笔者曾出席香港教会举办的“城市的新希望”研讨会。会上有一位牧师在发言时说:“1998年抗洪救灾时我们访问了内地灾区教会,就救灾的情况问起当地一名负责同工:你们为抗洪救灾做了哪些工作?那位负责同工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们只做救灵魂的工作。”当时全场哄堂大笑,我作为一名来自大陆的牧师顿时感到脸红。  相似文献   

7.
渊声 《天风》2012,(5):60-60
问:我是一个多年在教会服侍并即将步入中年的牧师,由于教会工人少而每日忙碌,根本没时间顾家,常常忽视对妻子和孩子的照顾。为此,妻子十分不悦,时有怨言,甚至说:"你不好好管理自己的家,怎能管理好神的教会?"(参提前3:5)而我整天劳累后筋疲力尽回到家还要受太太的"数落",心里也非常委曲,就反唇相讥:"人若爱上帝不胜过爱妻子、儿子,就不配做耶稣的门徒!"(参太10:37-38)……就这样,我们常用"神的话"争吵,想想也实在不应该。可是,面对繁重的牧养任务与压力,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相似文献   

8.
马婷婷 《天风》2004,(3):36-37
每当我漫步于回忆的林子时,我内心的湖泊就会泛起一种无法言说的甜蜜和 感动…… 翻开记忆的诗章,许多遥远的故事仿佛昨天发生过的一样历历在目。我无法去忘记它们,是因为我确信这所有的故事都有着它特殊的意义吧! 那是一个飘着雪的夜晚,母亲快要生我了,可是  相似文献   

9.
当前江苏省天主教民主办教的进程已经进入修订和完善制度阶段,这是江苏省天主教的整体形势,就地区的差异看,民主办教有的已经做了;有些正在做,没有做好;有些才刚刚起步;有的还没有起步。通过个案剖析,我们深深感到,实施民主办教首先遇到的是人的障碍,人在思想认识上的保守和滞后,而没有注视和倾听新的实际和新的变化,看不到全球化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对我国教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宇 《天风》2009,(2):5-6
去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对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教会在这样的时刻该如何帮助那些处在危机影响下的弟兄姊妹呢?  相似文献   

11.
一、经验当我们对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某些事件和经验 (experiences)进行反省时,我们就是在进行一件有意义的事。换句话说,我们是在寻求一种意义,一种表象之外的深刻含义。对生活中所发生的某些事件进行反省,这不同于一般所说的做白日梦。寻求生活中某些事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社会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教会也无法置身事外。全国各地教会都因为疫情而不得不暂停开放、暂停集体的宗教活动。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让弟兄姊妹在家里仍然能够灵命成长,得到牧养,很多教会创新了牧养形式,运用新媒体进行讲道和牧养。这样做,使许多在家的信徒得到了帮助,灵性没有冷淡和退后,有效地团结了弟兄姊妹,防备异端入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基督徒常面对各种 挑战和困惑,特别生活在这环境 中的我们经常会面对天主教的批 评和误解。信仰告诉我们天主教 会是神圣的教会。而别人为什么 这样来评价教会呢?是事实或是 历史的偏见? 我们说:天主教会是圣而公 教会,是说天主教会是救世主耶 稣基督所创立的。圣神是教会的 灵魂和圣化者,教会的圣事能使 人神圣化。但并不是说加入教会  相似文献   

14.
王洪福 《天风》2014,(12):15-16
<正>神赐给我们多少财力就等于给我们多少托付,教会每年奉献收入越多,神给教会的责任和托付也就越大。神恩待各教会,使教堂硬件不断完善,教会奉献款不断增多。如何看待奉献款以及如何处理奉献款,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件事。钱财代表力量"我可以证明: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地捐助"(林后8:3);"……于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主教》2008,(4):6-6
教会敬礼圣母,是信仰的一部分,这是众所周知的。这样的敬礼来源已久,当圣母玛利亚离世升天后,宗徒们就开始纪念“圣母安眠日”。随着教会的发展,对圣母的敬礼亦就不断地升级,这是合乎天主圣意的。 一、母以子贵,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16.
小陆 《天风》2009,(3):22-22
转瞬即逝的时光里,当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静默中思想生命的价值时,常会有一种冲动,就是要趁着今日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黄幸平 《天风》2010,(2):17-19
研究二十一世纪中国农村教会的状况,至少不可忽略这样两个社会大环境,一是城市化进程,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人从前者看到农村教会衰微的必然趋势,有人则从后者看到农村教会能够持续复兴。其实,应该把农村教会置于这两个社会大背景下综合考虑,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农村教会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居“危”思“机”,迎难而上,把握机遇,才能开创农村教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袁世国 《天风》2004,(11):34-36
我们来到上帝面前祷告,因为我们在生命和生活中遇到了自己难以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用祷告作为如愿以偿的方式是十分错误的,却是我们常常在祷告生活中运用自如的。还有的时候,我们常常用祷告的技巧来改变上帝的旨意,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的祷告是与上帝亲切的对话,从而在上帝的里面寻求人生的答案和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登山遐想     
刘行 《天风》2013,(5):26-26
2013年3月23日,我们福建神学院三年级30位师生前往惠安春游,根据行程的安排,上午参观访问当地教会,下午去登笔架山。一个上午的劳累后,许多同学没了登山的兴致。于是下午登山时,多数人就在山脚下等候。但有一部分同学兴致不减,从山脚迎着古老的石阶,拾级而上。上山、下山要两个多小时,有几位同学走了还没一半路,就打退堂鼓,回头下山了,只剩下我们9人继续攀登。大家气喘吁吁,浑身冒汗,感觉腿脚越来越吃力。做我们导游的李弟兄一直鼓励我们说,努力加油,快到了,登上峰顶才不虚此行。过了西天门,我们在一座凉亭稍做休息。看到笔架峰奇峰突起、峻峭挺拔,就在眼前,我们继续上路。仰望峰顶已经没有大路,但大家俨然是登山运动员,互相鼓励,手拉着手,咬紧牙关,手抓岩石攀爬,9个人全部爬上峰顶。我们站在峰顶上,大声呐喊,身心灵自由释放,欣赏到绝佳的风景,异常兴奋。极目远眺,群山迤逦,  相似文献   

20.
"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加6:9)经文:加6:9-10,来13:16今天,我想从圣经角度来谈谈基督徒对于社会公益慈善应有的态度,结合上海基督教这些年的公益慈善事工,讲讲上海教会参与社会慈善的故事。一、行善的动力关于行善,圣经里有很多相关教导,如"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6:9-10),"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来13:16)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