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子》与《荀子》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管子》和《荀子》是先秦的两部重要典籍,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学术价值,本文对《管子》和《荀子》从天论,王霸,礼法,群臣,心术和富国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作者认为以《管子》为代表的管子学派对荀子有着深刻的影响,《荀子》包含着对《管子》思想的吸收和扬弃。  相似文献   

2.
管子和孙子的兵学思想是齐鲁兵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体现于《管子》和《孙子》书中。由于二人所处地位和历史环境不同,导致二者兵学思想在有很多共同点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主要差别在于:管子战略论述取向为强国称霸,孙子战略论述取向为全胜保民;《管子》一书的主要内容是论述"统帅之学",《孙子》一书主要内容是论述"为将之道"。在战争几个重大要素上管子和孙子也存在若干差别。  相似文献   

3.
李宗政 《管子学刊》2014,(2):111-115
在当前汉学研究持续升温的背景下,《管子》作为研究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珍贵资料已经引起学界的积极关注。本文将概述国内外《管子》外译研究状况,以及当前仅有的两个英译全译本及基本特点,找出当前《管子》外译研究中的问题并提出典籍外译应“以我为主”,坚持异化与归化两种翻译策略的有机结合,既尽量保持原作的原汁原味又达到传播文化之功效,推动《管子》外译及中外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郭沫若同志在《宋钘尹文遗著考》(收入《青铜时代》)和《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收入《十批判书》)中,对《管子》书的《心术》上下、《白心》、《内心》等四篇进行了考证,认为它们是宋钘、尹文的著作。近年来一些学者指出《管子》四篇与《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文献所述宋钘、尹文的思想虽有相似之词句,但意义并不符合。笔者不揣浅陋,于此再列《管子》四篇与宋尹思想不合之处有二:其一,《荀子·非十  相似文献   

5.
《管子》是管子及其后学思想所汇集的作品集,由齐国学者编纂而成。管子、《管子》一些思想观念与《鹖冠子》相同。通过比较《鹖冠子》一些篇章与《管子》思想,发现鹖冠子、《鹖冠子》在君主修养、施政、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思想观念,与《管子》有不少相同之处。可见,《鹖冠子》与《管子》、齐国思想文化的关系极密切,《鹖冠子》应受《管子》影响。  相似文献   

6.
道家黄老学“天、地、人”一体观的思想内涵颇为丰富,包容在《管子》、帛书《黄帝四经》、《易传·系辞》、《■冠子》、《文子》及《吕氏春秋》等文献之内;不仅如此,其影响所及,又扩展到先秦儒学《孟子》、《荀子》等著作中,因而形成了对文化传承及民族心理具有深层的渗透力。一、“天、地、人”一体与《荀子·礼论》道家“天、地、人”一体的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推天道以言人事。儒家荀况长期生活于道家相对集中的稷下,因而深受这种影响,屡言“天、地、人”一体,如:“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  相似文献   

7.
正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存在着性恶、性朴之争,以及调和二者的观点。但以上做法均对《荀子》文本做静态的理解,往往取《荀子》某一篇作为立论的根据,而排斥观点相反的其他各篇,或将不同篇的内容强行统一在一起。其实荀子一生可分为居赵、游齐、退居兰陵三个阶段,其人性论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荀子》各篇也是在不同时期完成的,记录的是荀子不同时期的看法,故《荀子》各篇观点不尽一致,甚至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是十分自然的。根据内容及成  相似文献   

8.
清华简《心是谓中》提供了先秦心论与命论的新材料,其中首章对心之地位、功能的阐论与传世文献多有牵连。该篇所讨论的心并非伦理心性,与思孟学派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五行·经》崇尚圣智以及心具有主导性的观念可能为《心是谓中》提供了直接启发。该篇的心论与《管子》诸书也有相似之处,然不甚合黄老的思想倾向。从心论和命论两方面看,该篇与《荀子》的思想可为同调,当为后来的《荀子》提供了思想资源。《心是谓中》总体而言更接近儒家的旨趣,具体来说处于《五行·经》与《荀子》之间,且与稷下之学多有交集,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战国中晚期思想交融过程中的复杂面向。  相似文献   

9.
《管子》的社会保障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齐鲁文化的思想体系中,《管子》的社会保障思想最为丰富,其中的富民济贫、救灾赈济、鳏妻篓銎废疾善皆i所养、安老怀少等思想不仅在当时而且对以后的中国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直到今天也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荀子的天人关系论与稷下道家的相关思想之间有密切的理论联系。荀子的“天行有常”“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官天地”“裁官万物”等重要思想皆吸取了范蠡、帛书《黄帝四经》、《管子》相关思想并对之进行了理论提升。同时,对荀子思想的拔高和过度解读在理论界已流行多年,作者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