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宗教的道德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初的道德与宗教处于混沌一体之中。二者分化以后 ,宗教以其特殊方式提供道德规范的神圣性、道德理想人格的完满性与社会正义的至善性 ;在宗教信仰的特殊形式中蕴含着对真之笃信与对存在终极性关切的道德价值精神 ,并为道德规范提供价值合理性根据。  相似文献   

2.
3.
4.
民族和宗教虽然没有必然联系,但二者之间却又联系得非常密切。这看起来很矛盾,却是事实。脱离开民族实体去看待宗教是不对的;完全从民族的角度去看待宗教亦是不对的。就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的相互关系而言,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不仅相互联系,也相互作用;就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各自的特点而言,民族道德重在自律,宗教道德重在他律。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宗教的社会作用,常常囿于“左”的偏见,只看到它的消极面,而否定或忽略它的积极面。本文以宗教道德为视角,说明在特定条件下,宗教的道德观念也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作用。例如,佛、道二教道德观念中所包含的奉献意识、行善意识、制欲意识、宽容意识,等等,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积极效应,即使到了今天,仍有其值得重视的价值,只要我们善于提炼和引导,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在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价值     
论道德价值孔润年:道德价值是价值现象的一部分,它既体现着主体与主体之间道德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又体现着一定的社会道德现象(客体)对于个入、群体和社会(主体)的意义。对个人来说,道德是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必。要形式。从根本上说,道德对个人的价...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弗洛伊德反对神道设教的主张。他认为,道德神圣化虽然能增强道德对一般民众的威慑力,从而对保护人类文明做出贡献,但将道德建立在宗教基础之上,却会使道德因失去现实基础而遭遇风险。另外,他强调宗教道德有着诸多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人的道德,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成就人,是道德存在的根本价值,是道德建设的终极目标。但是,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为满足构建和维系社会秩序的需要,道德的规范功能倍受偏爱,并被片面强调,而道德对心灵的滋养、道德对人之成为人的基础性作用却被忽视了,以至道德本身所蕴涵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康德哲学体系的拱心石,自由是他的道德宗教的拱心石。康德证出自由的先天依据,指出自由的实践必然。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保证“至善”目标的神圣性与公正性。积极自由则将“至善”日标转变为人为自己立法的绝对律令。自由、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三理念的关系为:自由在上帝的保证下达到不朽,上帝(至善)在自由的不朽追求(积极自由)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逐渐明晰,即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根本价值认识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1.
(一)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公民道德?道德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规范,它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理性意识,在调节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人们凭着内心的善恶观念、情感和信念,自觉地按照道德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大约在1998年底, 《中国青年报》曾有过一 次"关于大兵瑞恩与梁晓声"的讨论。起因是《拯 救大兵瑞恩》这部美国大片在中国播出后,媒体纷 纷发表评论文章,有人对于片中故事的真实性提出 质疑,认为在战场上让那么多的人付出生命代价去 救一个人,是不合常理的,是好莱坞对美国文化和 所谓美国精神的一种渲染罢了:也有人赞同影片所 传达的理念,以为即便这故事有点夸张或是虚构, 这种在战场上不轻易丢弃任何一位战友的精神却彰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民族和宗教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就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的相互关系而言,两者不仅相互联系,也相互作用;就民族道德与宗教道德各自的特点而言,民族道德重在自律,宗教道德重在他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考察人的内在进化,揭示道德价值的本质,揭示人的道德价值的生成与实现机制。 人由于现实的社会实践——认识活动,成为主体,并进一步发展成为道德主体。人在成为主体的同时就获得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内在规  相似文献   

15.
论宗教的人生关怀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并没有带来宗教的消亡迹象,反而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宗教热,这说明宗教在现代社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人生关怀的角度来探讨宗教存在的根源、宗教的本质及其价值,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宗教、客观评价宗教和处理宗教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让我们设想:前面有一只闲逛的狗,中间是一棵树,树后地上有一个萝卜。为什么狗对萝卜毫无反应?是狗不知萝卜在那儿,还是狗不需要萝卜?也许应该根据这两种假设之一,或同时根据这二者,来对此作出解释。这就是动机的两面性:信念和评价交织在一起。这是一种深沉而古老的思想和感情、脑与心、皮质与丘脑、语词与音乐之间的二元性。可以把这种二元性追溯到最简单的条件反应。如果因刺激 a 而作出的反应得到奖赏,因刺激 b 而作出的反应受到惩罚,那么根据主体内心的相似标准,在这之后作出的反应,往往就是那些与刺激 a 相似而不是与刺激 b 相似的种种刺激引发出来的。据此我们来观察信念与评价的二元性:这种相似标准不过是依习惯形成的基本认识因素,而赏-罚轴则是评价因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有效的理论必有其有限的边界,把握以人为本的边界限度是科学地应用之的前提.以人为本理解泛化进而使用的滥化现象应当引起警惕.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性、目的性和人民利益的至上性,是对权本论、物本论和神本论等的否定.应当避免用以人为本取代具体的法律和规则,模糊道德责任的具体分工和特定担承,以感情取代理性,这是科学贯彻以人为本精神时必须把握的边界.  相似文献   

18.
今天在中国,谈论宗教已成为一种时尚。人们不只是谈论作为信仰的宗教,更多地开始谈论作为伦理道德的宗教或宗教道德(丁光训,1989,1994-1998;何光沪,1994),谈论作为文化的宗教或宗教文化(何光沪,1994)。根据本人理解,这些关于宗教的讨论不只是关于宗教的目前形态和功能的讨论,更  相似文献   

19.
宗教及其道德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功能上说 ,是对人性的压抑和否定 ,但从宗教文化上说 ,它的产生是文明社会的产物 ,是人类精神的自我超越 ,它折射出的是人类的精神需求和对自身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大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宗教道德进行扬弃和提炼,继承和发扬它的传统美德,对于现代的道德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