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腊尔山苗族祭坛"炯"的数量多,空间分布密集度高,以村为单位遍及腊尔山苗区。围绕祭坛"炯",腊尔山苗族形成了一系列的祭祀文化现象,其相关的仪式过程、组织体系、功能特征十分鲜明,并衍生出一系列有关"炯"的神灵观、神性观、神迹观。祭坛"炯"是腊尔山苗族自然信仰与祖先信仰相结合的原始宗教承载形式,披着山神崇拜的外衣,实质上是祖先崇拜的隐蔽形式。  相似文献   

2.
陆群 《宗教学研究》2017,(3):143-150
火炉坪苗族村寨宗教祭坛分布密集,以合鼓坪总祭坛为中心,周边分布了一系列祭坛,其类型涵盖了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几乎所有形式,尤以祖先祭坛居多.这些祭坛形态原始质朴,多用石头简易搭建而成,其特征呈现出“类型性”而非审美性;同时,外来宗教信仰的渗透不明显,家设祭坛的情况非常突出,可见出苗族村寨传统信仰惯性力量的强大.  相似文献   

3.
"三坛小法"是活跃于闽台传统社会的一群特殊宗教仪式专家。不同于地方受聘行法的伙居道士和法师,三坛小法不是专职的神职人员。他们不在家中设坛开业,而是附属于地方庙宇,以庙为坛,或在庙中设坛。坛靠庙显,庙借坛兴,两者相得益彰。三坛小法通过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义务法事仪式,极大地丰富了地方社会民众的精神生活和宗教民俗活动。台湾的三坛小法源于闽南原乡,既有传承又有变迁。通过两地三坛小法的比较研究,互补互证,有助于更加全面了解三坛小法的历史渊源、宗教形态特征,及其在传统社会的角色功能。  相似文献   

4.
陆群 《宗教学研究》2015,(2):161-166
吕洞山苗族山神祭坛作为吕洞山苗族重要的"非正式神圣场所"具有特殊的形塑功能:以它为中心,构成了独特的区域地理文化地图或文化景观;而其在空间位置布局上的变化,不但能较好地体现历史时期特定区域里少数民族信仰兴衰的过程,而且对少数民族信仰的发展、民族融合乃至人文景观分布都可提供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有着丰富的神灵信仰与祭祀仪式。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的祭坛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坛场设置不同程度受到道教坛仪的影响,道教神灵在少数民族傩坛占据主导地位。认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祭坛的道教意蕴,是历史上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所致,是华夏文化在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辐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学海 《管子学刊》2010,(4):108-110,128
陈庄西周城是周代考古的重大新发现。南城门内的祭坛与贵族墓地对城的属性作出了证明。祭坛为社坛、贵族墓地是家族墓地,两者的平面关系体现了"左祖右社"的思想观念。陈庄西周城是齐侯所立之"家",是迄今首例西周卿大夫封邑。  相似文献   

7.
道教举行斋醮仪式 ,都要设立专门的祭坛 ,作为祭祀神灵的场所。道教斋醮科仪的祭坛 ,有着悠久的历史源流。新中国考古发现的成果 ,说明祭坛随原始宗教祭祀而产生。如内蒙古大青山莎木佳和黑麻板遗址 ,发现石块垒砌成的圆形圈祭坛 ,是新石器时代晚期 (四千多年前 )的村落祭祀坛场 ① 。甘肃永靖的齐家文化遗址 ,墓地中有固定的“石圆圈”祭坛 ,利用天然的扁平砾石排列而成② 。浙江余杭瑶山遗址 ,有三重结构的祭坛 ,建坛的地点选择在山顶之上 ,是用以祭天礼地的祭坛 ③ 。先秦宗法宗教的祭祀 ,已有初具规模的祭坛。《尚书·金》说周公“三…  相似文献   

8.
考古发掘、金石铭文及历史文献重现了明清时期老司城宗教坛庙时空分异状况。在彭氏土司入主溪州前,这里即有土家族传统宗教坛庙。老司城佛教建筑发展于彭世麒时期,道教建筑在彭翼南时期进入鼎盛,根基于原始宗教却又圆融了中央王朝意识形态的官宦信仰建筑则在万历年间彭元锦时期得到发展。其间,一方面,传统宗教信仰中以血缘为纽带的祖先崇拜在新的政治环境下融入了土司信仰,出现了土司王与"八部大王"祖先神神性叠合情况;另一方面,佛道教及官宦信仰迅速发展并本土化,逐渐融入到当地民众的信仰生活中。老司城宗教坛庙多元并置状况呈现出土司时期溪州社会国家力量渗透下的独特地理历史单元,这是土司政权调控地方文化,对国家正统文化和意识形态主动借用和圆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祭祀的频繁程度”、“坛庙的豪华状况”、“神灵数目和祭品的数量”、“祭祀的费用”等方面把秦汉以后中国古代的宗教气氛和商周以前作了对比,认为我们过去过高地估计了商周时代的宗教气氛,误判了秦汉以后社会生活中的宗教成份,以致得出中国古代是“无宗教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黔中坛神信仰有其独特的信仰生态与流布范围,涵盖汉族、苗族、穿青人及屯堡文化社区。坛神奉祀方式与庆坛仪式因族群不同而有差异,并衍生出多种流派与坛门。不同流派之坛场法事、仪式类型及科仪本均表现出共性与差异并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临水夫人与妈祖信仰关系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水夫人与妈祖,是福建乃至海内外都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位女神。从当代信仰情况看,她们从神格、社会功能及地位影响都有较大差异,但是从历史文献及当代大量民祀情况分析,两位女神原属同一神班,妈祖即是"陈林李三夫人"中的林九娘。出于政治需要与社会功利原因,历代统治阶层对妈祖频频敕封,对临水夫人进行抑制,这使得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地域的信众对两位女神之不同的诠释,造成她们主从及神职等方面的转换,其关系十分微妙。  相似文献   

12.
在古典和后古典时期数量众多的玛雅诸神中,有大约30位主要神灵的名称和象形文字名符已得到较好的解读。本文介绍了相关的研究历史,从1904年须尔哈斯(Paul Schelhas)为神灵们创建了拉丁字母的序号开始,直到今天;并以"死亡之主"、"创造之神"、"统治者太阳"和所谓的"月亮女神"为例,说明其名称和名符的构成与解读情况。  相似文献   

13.
章乃凹 《天风》2006,(22):38-39
《祭坛》单价:12.00元(邮购另加邮费每本1.50元)100本以上每本10.00元;300本以上每本8.50元.《金边的云》单价:8.00元(邮购另加邮费每本1.50元)100本以上每本7.20元;300本以上每本6.40元。以上书籍由辽宁省基督教两会书刊发行组销售。邮购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北一经街48号,邮编: 110014,电话:024-22719830银行户名:辽宁省基督教协会账号:33010071092490023-10开户行:工商银行大西分理处坛上的火要在其上常常烧着,不可熄灭。祭司要每日早晨在上面烧柴,并要把燔祭摆在坛上,在其上烧平安祭牲的脂油。在坛上必有常常烧着的火,不可熄灭(《利未记》6章12-13节)。由吉林音像出版社出版,辽宁省基督教协会书刊发行组销售的《祭坛》、《金边的云》二书把一名牧者的心路历程展现在众人面前。《祭坛》全书16万字,包括123篇灵修小品,19个专题。每篇灵修小品分为经文、默想、资料、见证、祷文5个部分。《金边的云》每首诗歌附有创作背景,也是一篇讲道提纲,取材广泛、记录真实。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关于庙产的政策文件将其主要界定为"社会所有"。解决当前庙产权属难题的关键切入点就在于如何理解"社会所有"。自清末民初之庙产兴学,始有庙产的公共性与公产化问题。但彼时庙产的公共性具有多元含义,包括宗族之公、村社之公、行政之公、财团之公等。寺庙僧团的组织形式植根中国传统社会,深受宗法制影响,并形成以师徒传承为纽带的拟制宗族。庙产也与传统宗族财产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譬如特殊"共有"、限制处分等方面。我国现行政策对庙产"社会所有"的界定并非完全忽略法权概念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实是出于对传统庙产权利形态的历史尊重与现实考量,而这也正是未来立法调整寺庙财产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以腊尔山为中心的苗族聚居区存在被称之为"苗老司"的"巴岱雄"和"客老师"的"巴岱扎"两类民间仪式专家,他们分别代表苗族和汉族的文化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巴岱信仰不仅在信仰空间上实现了互嵌,还在仪式实践中出现了仪式功能、仪式环节、仪式结构等不同的互嵌类型。这些现象表明汉文化进入了苗族"权力的文化网络"。巴岱信仰互嵌是民族互嵌的历史缩影,民族嵌入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张力可以通过巴岱的逆转仪式及其他交融方式来释放。交融是一种过渡状态,它不仅能够释放嵌入的张力,还能为互嵌赢得时间和空间,促进新的社会结构形成,实现新的社会凝聚和团结。  相似文献   

16.
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照着耶和华的吩咐离开父家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筑坛献祭(创12:7、8,13:4、18)。亚伯拉罕当时的祭坛,可称是家庭的祭坛,用现代的话说,亚伯拉罕当时每到一处都要举行家庭礼拜。家庭礼拜也是教会一贯的传统(指家庭成员在一起的礼拜),目前也为世界各地教会所倡导,家庭礼拜到底有何意义呢?对信徒有何益处呢?  相似文献   

17.
清代苗族巴岱手抄符本内容可分符咒、符图、符文三部分。苗族鬼符是苗族巴岱为人除灾解难、役使鬼神的重要神器,其鬼符纹样中,"鬼"纹多不胜数,"■"或"O-O-O"符纹出现频次较多,星符及雷公纹不乏其例。苗族鬼符移植道符痕迹明显,其结构大致类似,符义大致相通,功能大致相同。苗族鬼符中的道教纹样,反映了清代道教在苗族地区的传播,成为苗族传统宗教信仰与道教互渗融合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8.
凡到过澳门的人,都会惊奇地发现,在这块只有2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有40多座庙宇散布各处,如妈祖庙、莲峰庙、莲溪庙、北帝古庙、哪叱庙、康公庙、关帝古庙、包公庙、谭公庙等等。透过这些庙宇,人们可以看出道教在澳门传播和发展的程度。据史料记载,道教约于公元3世纪便在澳门有了传播。到了宋代,发展颇为活跃。当时的澳门隶属香山县,据《香山县志》记载,宋时已有北极观和真武堂两所道观存在,又据《香山县志》卷二《建置·坛庙》说,宋时还建有城隍庙、月山古庙和东岳庙。可见宋时澳门供奉的道教神仙大致有三清、真武大帝、无后…  相似文献   

19.
苗族民间信仰历史悠久,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特征明显。以酬神还愿为目的的杀猪相关法事是东部方言区苗族举办的最普遍的家庭祭祖仪式。在田野调查基础上认为,杀猪仪式分为请神、酬神、送神三个阶段;整个仪式过程体现出苗族祭司巴岱雄的"中心"地位以及东部方言区苗族民间信仰的包容性,同时也反映出苗族成员追求社区和谐的心理素质。对东部方言区苗族杀猪还愿仪式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苗族传统社会及其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马来西亚砂拉越州古晋市"上帝庙"的建立为中心,以"上帝庙"和古晋华人义山"粤海亭"的文献系统为研究资料,通过梳理19世纪砂拉越古晋潮人社会的建构历程,揭示其主要社会结构、建构历程、建构手段、结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讨论庙宇、义山等华人宗教平台的创立,在海外华人社会建构过程中发挥社会作用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