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冬,《中日价值哲学新论》出版。这本书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哲学价值理论研究在东方的进展。本文想就其中涉及的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效用”与“效应”有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对这种作用和影响,有的用效应来概括,有的用效用来概括”(第5(?)页)。查《汉英词典》“效应”与“效用”的英文词都是effect,换言之,effect的汉译既可以是“效应”,也可以是“效用”。再查《现代汉语词典》时“效应”和“效用”的释义,我们  相似文献   

2.
读了宋祚胤同志所著《周易新论》(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多受启发。该书对《周易》的宇宙观、政治观进行了分析,不少见解颇有新意。但总的感觉是,由于作者在研究方法中没有摆脱《易传》提出的“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的思想束缚,对该书提出的“恢复《周易》的本来面目”实际没有做到。本文不拟对《周易新论》一书所涉及的内容作全面的讨论,只是通过分析《易传》对《易经》的注释,就治“易”方法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正于海内治“易”通家及宋祚胤同志。  相似文献   

3.
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了华南师范大学余少波教授的力作《社会生产力新论》(以下简称《新论》),表明了我国学术界在对生产力问题长期探索中取得了新进展,也是余教授对这一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执著追求、潜心研究的新贡献。 本书从社会历史哲学的视角,认真探讨人类社会为何“获得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 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了华南师范大学余少波教授的力作《社会生产力新论》(以下简称《新论》),表明了我国学术界在对生产力问题长期探索中取得了新进展,也是余教授对这一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执著追求、潜心研究的新贡献。 本书从社会历史哲学的视角,认真探讨人类社会为何“获得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对这一主题,书中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探讨,无论从历史评述还是现实发展资料分析,以及从理论推导上,都给我们很多启示。本书的出版,对我们加深理解我国将努力实现的“两个转变”是有帮助的。除了深邃的理论探讨和认真的推导分析外,本书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新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总结评析了从古至今国内外有关生产力问题的各种观点,广泛地吸收了前人的理论成果,科学地构建了作者自己的理论体系。本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在它指导下,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由《经济新论》编辑部、《哲学研究》编辑部、三门峡市体改委、河南大学联合发起,邀请部分经济学、哲学工作者,于今年5月25—29日在三门峡市召开了“体制改革与社会生活的变革机制”小型座谈会。在座谈中,  相似文献   

5.
郭寿玉女士的专著《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新论》一书的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分工经济形态理论的探索”(以下简称《探索》),以43页占全书约五分之一的篇幅对马克思的分工学说给予系统的探讨。肖灼基先生在该书“序”中称:“作者从纵的方面和横的方面对(马克思论述的)分工所作的剖析,……颇有新意”;书中“对迄今为止流行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挑战。作者大胆探索的精神值得赞扬。”对此,笔者也表示赞同。然而细读《探索》,有几处疑问愿提出来就教于作者。第一,《探索》从总体上,把马克思关于分工含义的论述理解为“马克思分工经济理论的…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由江苏省社科院经济所毛系銮同志主编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论》(以下简称《新论》)一书是这方面研究成果的优秀作品之一。该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广采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作了系统、深刻的分析。该书的许多观点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实践工作者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列举其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对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杂志全文转载发表的143篇文章做了梳理。对各个栏目如“理论进展”“基础新论”“应用平台”等分别进行了介绍,重点推荐了有代表性的论文,并简单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旨在使心理学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最大化。从刊载的论文可以看出,心理学的研究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度,也有应用研究的广度。  相似文献   

8.
论哲学的价值范畴的“真谛”──与陈述、赵守运同志商榷杨清明拜读了《哲学的价值范畴研究述评》(《哲学动态》1992年第7期,以下简称《述评》)一文后,深感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述评》对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关于价值内涵争鸣的评说,是“不无偏颇”的。既然“不无偏颇”,便有商榷之必要。故此一陈已见,就教于陈、赵二位及学界同仁。了十下综观《述评》全文,可以清楚地看到,《述评》作者首先确认“价值是客体(指满足人类gi)二:二二二二一_二二二二:二__L,。。。__,、,。、。、____、。_‘____,L二上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产物)所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它透过‘主体需要’与‘客体满足需要’的自然关系,反映主体在创造物质财富、精力11财富、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贡献与索取的社会关系”。“劳动、奉献、创造、义务是价值的真谛所在”。①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它种种价值定义及争论之利弊得失进行评说。因其如此,所以“不无偏颇”。那么,《述评》作者上述关于哲学价值范畴的界定及其真谛的体认能否成立呢?回答只能是否定的,理由如次:首先,《述评》作者对哲学价值范畴的规定及其“真谛”的体认,肯定价值反映的乃是“人与人之间的贡献与索  相似文献   

9.
佛经里常说:“人身难得”;“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的宝贵和生命的价值,在佛经里有丰富的论述。佛教重视人间的意义是从它的根本教义出发的。佛教强调只有人才能成佛;其它各类众生虽具足佛性,但只有获得人身才有条件实现成佛的可能性。所以《增一阿含经》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不在天上成佛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中  相似文献   

10.
甘露津绀园 (显通寺) 甘露:甘甜味美的雨露。《老子》第三十二,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管子·小匡》:“时雨甘露不降,飘风暴雨数臻,五谷不蕃,六畜不育。”古代迷信认为降甘露为太平瑞兆。津:一为过渡,引申为传授。《刘子新论》一  相似文献   

11.
生活的哲学     
在缪勒的《辩证法》(Dialectic,1953年,纽约)这本书中,有一章是“伦理学”。本译文只译出“伦理学”中的一节。缪勒在这一节中,首先叙述和批评了伦理的唯物主义、快乐主义、进步哲学、道德主义与反道德主义,说它们“夸大和孤立生活的要素”,都没把握住生活的辩证的整体。缪勒于是提出他的生活的哲学。他认为生活是一个“辩证的整体”,是“诸矛盾的一个不矛盾的统一性”,“其中没有一方面能有希望获得决定性的胜利”。道德的绝对理念应当存在于生活的斗争中而又超出生活的斗争。他的生活哲学的辩证原则是:“无条件地肯定”“道德的斗争”,“不要夸大或孤立一个价值而牺牲别的价值”。他认为,活力和精神是伦理的两极,这二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如果只有精神而没有活力,那么精神就成为死的精神,这样就陷入了道德主义和形式主义。如果只有活力而没有精神,那么活力就没有意义与方向,这样就陷入反道德主义。在本节最后,缪勒强调“个人的快乐”和“社会的福利”这两个对立面的不可分的统一性,并借此反对共产主义。他说,“孤立起来的个人主义就成为一种与社会的福利相矛盾的‘粗野的自私自利’,而孤立起来的社会福利就陷入一种极权的共产主义。”缪勒的观点是一种反动的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凶恶敌人。  相似文献   

12.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主题转变论”质疑奚广庆人民日报1990· 1l·12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特殊发展道路的研究陈国新 思想战线1990年第6期《“市民社会”辨析》的辨析奚兆永哲学研究 1990年第5期再析《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的“人化了的 自然界” 张志刚天府新论1990  相似文献   

13.
陈鼓应先生继《庄子今注今译》、《老子注译及评价》之后,近又推出《老庄新论》一书(香港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以下简称《新论》)。这本书是作者在台湾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期间著作的一部论文集,它基本上体现了陈先生研究老庄的成果,从中我们可清晰  相似文献   

14.
刘志彪 《学海》2002,(1):202-203
城市是发展新经济的主战场。中国 2 1世纪新一轮的工业化 ,必须在新经济条件下依靠进一步的城市化来带动 ,因而对城市经济运行的研究 ,一直倍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且不断有新的论著问世。张曾芳、张龙平所著《运行与嬗变———城市经济运行规律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 0 0 0年出版 ,以下简称《新论》)一书 ,是新经济条件下城市经济研究成果中的优秀代表之一。书中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以及新的结构体系 ,反映了它是我国世纪之交城市经济科学研究文献中的一部创新力作。一、揭示城市经济研究的新逻辑《新论》以世纪转型期的世界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15.
易学是在心灵遥感演化机理的特异功能效应中形成的人类最原始、最庞大、最重要、最深层次的知识结构。在伏羲画八卦创《易》开创人类知识和文明传说的数万年以来,中华民族把物理与精神因果关系或逻辑概念地体验或判断,进行形式或辩证推理而构成了综合模式的易学。据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毛渐在唐州民间发现的古《三坟易》说明在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卦序的民族文化源头活水的《周易》以前,还有天皇伏羲氏的“山坟”即以君、臣、民、物、阴、阳、兵、象为卦序的《连山易》和人皇神农氏的“气坟”,即以天、地、木、风、水、火、山、金为卦序的《归藏易》,地皇黄帝的“形坟”即以乾、坤、阳、阴、土、水、雨、风为卦序的《乾坤易》。如《北堂书钞·艺文部》引桓谭《新论》说:“《历山》(即《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太平御览·学豁》亦引《新论》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另据山东大学一位教授不完全统计,易学的版本达三千多种,四川一位易学家认  相似文献   

16.
孙、老、韩合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言十年前毛泽东同志说过,《老子》是一部兵书。前人也有此论议。唐代王真说,“五千之言……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叙表》)。王夫之说,“言兵者师之”,“持机械变诈以徼幸之祖也”(《宋论·神宗》)。章太炎说它“约《金版》《六韬》之旨”  相似文献   

17.
对当代男性闲暇生活变迁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当代男性闲暇生活变迁的观察与思考叶南客“消遣时间是一种自由的时间,但在这个时间里,人们能掌握作为人和作为社会的有意义的成员的价值”。──摘自《消遣宪章》1970年版。一、走向“闲暇社会”的男人随着科技、信息在生产力中份额的不断增大,随着各国用工时数...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随着佛学的一度复兴,因明的研习也出现过高潮。“五四”以后三十年中因明的译著、论著多达三十余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吕徵的《因明纲要》、《因明正理门论证文》、《集量论释略抄》,熊十力的《因明大疏删注》,陈望道的《因明学》,周叔迦的《因明新论》,陈大齐的《因明大疏蠡测》等。建国以来,对因明的研究又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齐振海教授主编的《认识论新论》(以下简称《新论》),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新论》以当代的科学知识为依据,对认识论进行了新的开拓和探索。这部书是在齐振海教授讲课的讲稿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基本上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认识论研究的新水平和新成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联系人和自  相似文献   

20.
《易经》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逻辑学家认为,《易经》事实上是“一部关于推理的书”,“是一部帮助人们进行理性思维活动的工具书”,因为《易经》的卦爻符号和卦爻辞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抽象的符号推理系统。”这是不久前出版的《易经新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3月版)的作者周山同志提出来的。这个观点不可谓不新,也不可谓不奇。然而细细读书,你会觉得它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首先,《易经》以特定的、人为的符号语言为形式推理系统的对象语言。一是它有特定的初始符号,即两个相互对立的爻画—(阳爻)和——(阴爻)。二是,它有按一定规则而形成的“符号组”又称为“象”,也就是合式公式。初始符号是合式公式,由三个爻画构成的八个经卦卦形是合式公式,由六个爻画构成的六十四个别卦的卦形也是合式公式。这些合式公式和逻辑学中的p∧q,p∨q,p→q一类的抽象公式基本相当。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