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对个人未来的规划和态度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Beck抑郁量表-Ⅱ对723名大学牛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对未来的规划和态度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对个人未来教育、职业和婚姻/家庭的探索和投入水平处于中等程度以上,并对未来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大学一年级处于对未来发展进行探索和投入的过渡阶段;男大学生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投入更多、态度更乐观;大学生对未来主要发展任务的积极规划和乐观态度能够负向预测抑郁.  相似文献   

2.
普高生与中职生的个人未来目标和担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95名普高生和中职生为被试,采用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考察了普高生和中职生的个人未来目标和担忧的内容与时间广度。研究发现:普高生与中职生较多地关注未来教育、职业、婚姻/家庭、家庭安康和自我,预期重要生活事件发生在二三十岁左右。普高生更多地提及教育目标和担忧以及与家庭安康有关的担忧,而中职生更多地提及职业目标和担忧,并预期职业目标和担忧发生的年龄较早;农村学生更多地提及与未来教育和家庭安康有关的目标,而相对较少提及职业目标,并预期教育和职业目标以及职业担忧发生的年龄早于城市学生;男生更多地提及职业和婚姻/家庭目标以及与自我有关的担忧,而女生更多地提及与家庭安康有关的目标和教育担忧,并预期教育和职业目标发生的年龄较早。  相似文献   

3.
张玲玲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08,40(5):583-592
采用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亲子沟通和朋友沟通问卷调查了1741名高中生和大学生,从探索和投入两个方面考察了中晚期青少年个人规划的基本特点以及亲子沟通、朋友沟通与个人规划的关系。研究发现:青少年对未来教育的探索和投入水平高于未来职业和婚姻/家庭;从青少年中期到晚期,个体对不同领域的探索与投入遵循不同的发展模式;女青少年对未来教育的投入更多,而男青少年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探索和投入更多;城市青少年对未来教育的探索和投入更多,而农村青少年对未来婚姻/家庭的投入更多。亲子沟通对中晚期青少年成就领域的规划具有较大影响,且影响大于朋友沟通,而朋友沟通对青少年未来婚姻/家庭规划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以1261名高一和高三青少年为被试,采用个人规划问卷和抑郁量表,考察了高中生对未来教育、职业和婚姻/家庭领域的个人规划(探索和投入)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高中生的个人规划对抑郁的预测具有领域特殊性:教育探索和投入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抑郁,婚姻/家庭探索显著正向预测抑郁、婚姻/家庭投入显著负向预测抑郁,职业探索和投入均不能预测抑郁;(2)性别能调节婚姻/家庭探索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女生对婚姻/家庭的探索水平越高,其抑郁水平越高,男生对婚姻/家庭的探索则不能预测其抑郁。  相似文献   

5.
采用追踪设计,以948名初中和高中学生为被试,在考察早中期青少年对教育和职业领域的未来规划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未来规划的预测作用以及青少年行为自主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在两次测量中,中期青少年的教育探索水平增长,早期青少年的教育探索变化不显著;早期青少年的职业探索和投入水平均高于中期青少年。(2)父母的接纳/参与能正向预测青少年当时及以后对教育和职业的探索和投入;父母的严厉/监督仅能正向预测青少年当时的教育探索和投入。(3)行为自主在父母的接纳/参与对青少年未来规划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家庭义务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家庭义务感问卷对711名高一和高三的城乡青少年进行了调查,考察当前青少年家庭义务感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青少年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家庭义务感;(2)农村青少年比城市青少年更为重视“未来对家庭的支持”;女青少年比男青少年更重视当前与未来对家庭的支持,以及对家人的尊敬;独生与非独生青少年的家庭义务感无显著差异;(3)在“当前对家庭的支持”与“未来对家庭的支持”方面,青少年的义务感高于他所感知到的父母的期望,但在“对家人的尊敬”上,青少年的态度与父母的期望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法,选取755名初中生(其中流动儿童562名)作为被试,对未来取向及其与学业卷入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未来取向与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城市儿童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领域未来目标显著较少,未来职业目标较多;未来计划得分显著较低;未来评价方面,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具有较少的内部归因,乐观性也较弱;(2)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未来取向主要表现出了年级差异,初一年级受教育目标显著高于初二年级,而未来职业内部归因显著低于初二年级;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则表现出了性别差异,男生在各领域上的外部归因和乐观性均显著高于女生;(3)教育计划和乐观性对流动儿童的行为卷入得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教育的外部归因和未来的职业计划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流动儿童的未来受教育计划、教育目标和乐观性以及职业的内部归因对其心理卷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中文版品格优势量表(Character Virtues Questionnaire,CVQ)的评价体系为理论依据,进行八周的"优势潜能训练课程"。结果发现:(1)该干预方案对提升中学生的积极情感、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表现有显著的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2)从干预活动的持续效果来看,中职生的亲和力优势得分显著高于普高生,普高生的意志力优势得分显著高于中职生。基于优势取向的纵向干预训练,关注学生的优势和韧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吴妮妮  姚梅林 《心理科学》2013,36(4):899-903
中职生的家庭资源是影响其学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调查了国内8个省市1185名中职生和高中生,探讨了中职生家长投入的现状特点及其与教养风格、学业投入的关系。结果发现:中职生家长投入水平显著低于高中生家长;家长教养风格(自主支持/控制)调节了家长投入对中职生学业投入的预测作用。在自主支持的教养风格条件下,家长的在家辅导、参与决策能显著预测学生学业投入的水平,而在控制的教养风格条件下则不成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5.12汶川地震后羌族青少年的家庭损失程度、乐观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定向测验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家庭损失的自编测量题项对震区421名羌族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个体遭受的家庭损失程度较重,但其乐观水平较高,且积极应对水平亦显著高于消极应对。(2)家庭损失与乐观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3)乐观在家庭损失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之间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乐观能较好地缓解地震造成的家庭损失对羌族初中生应对方式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元担忧与考试焦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郑希付 《心理科学》2004,27(2):367-370
我们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广东地区3所中学的1273名高中生的考试焦虑与元担忧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考试焦虑与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除考试担忧、命运担忧、家庭担忧和感官担忧4个项目男女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目都存在显著差异;对全体高中学生来说,考试、学习、将来、命运、家庭、能力和身体7个方面的元担忧对考试焦虑有正面贡献;将来元担忧和能力元担忧对男、女生的考试焦虑的贡献都是正值,且贡献显著。命运、人际、家庭、感官4个方面的元担忧对男生的贡献为正值,且贡献显著,即这些方面的水平的提高与男生高水平的考试焦虑相联系;考试、学习和身体3个方面的元担忧对女生考试焦虑的贡献是正值,且贡献显著,即这3个方面的元担忧水平的提高与女生高水平的考试焦虑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湖南、贵州四所中学的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高中生自我和谐情况不太理想;高中生在不和谐因子得分与大学生常模并无显著差异,在灵活性上差异非常显著(p<0.001),在刻板性上差异显著(p<0.05);高中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总分、偏执、敌对、适应不良等呈正相关。结论: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培养高中生的自我和谐性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深圳与北京中学生价值观特点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中国人价值取向问卷对507名深圳和北京的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深圳归侨生与非归侨生在“法律规范取向”上差异显著。深圳男女中学生在“金钱权力取向”、“爱情取向”和“家庭取向”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在“正义公理取向”维度上,深圳中学生和北京中学生差异显著,在“从众取向”、“家庭取向”和“公共利益取向”上,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829名高中生为对象,对“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加利福尼亚人格调查表”和“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测试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F检验,探讨学生智力水平与人格类型特征对其学业负担态度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智力水平学生对待学业负担的态度无显著差异,但积极进取型学生与固执冲动型及消极退缩型学生间的差异显著。积极进取的人格类型特征有助于形成学生对待学业负担的积极态度,而消极人格类型特征导致学生对待学业负担更为消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元担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希付  许锦民  肖星 《心理学报》2006,38(3):392-398
使用元担忧问卷,对1152名中学生的元担忧及其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中学生的元担忧项目共有5个类型的:社会评价、考试过程、家庭冲突、前途命运和父母状况。对考试焦虑贡献显著的元担忧项目有18个,涉及到所有5个方面,家庭和考试过程是中学生元担忧的2个主要来源。男女学生共有的元担忧项目有8个,家庭和考试过程家是初中和高中学生共同的主要元担忧来源,但是,考试过程因素更可能构成男生元担忧的来源,社会评价更可能构成女生的元担忧来源。初中、高中学生共有的元担忧项目有9个,也涉5个方面,家庭冲突和考试过程仍然是二者的主要来源,但是,初中学生更倾向于出现对结果期望的元担忧,高中学生则更倾向于出现对将来工作的元担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价值观是否可以通过未来目标和动机内化程度影响高中生的学校投入,对六个城市七所学校的1022名高一学生的价值观、未来目标、学习动机内化程度及学校投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自我超越型价值观和自我完善型价值观能够使青少年发展出内在未来目标以及较为内化的学习动机,进而更加努力学习,而物质主义价值观则会使青少年形成外在未来目标以及较为外化的学习动机,进而更少投入学习;(2)当考虑价值观对未来目标的作用时,内外在未来目标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动机,但影响学校投入;(3)当不考虑价值观对未来目标的作用时,内在未来目标能够促进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内化,进而更多地投入到学习中,而外在未来目标则会阻碍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内化,进而更少投入学习。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价值观比未来目标对学习有更重要的影响,说明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更应该注重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初中一、三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以三种类型的汉字(普通字、形似字和同音字)为实验材料,采用系列回忆任务的个别实验法,考察中学生完成系列回忆任务的错误类型特点。结果发现:1.各年级都出现了遗漏错误、侵入错误、移动错误和重复错误,其中移动错误随年级升高而减少且错误率最高。2.四种错误类型表现出不同的位置效应。3.同音字引起的错误率明显高于普通字和形似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中生应对活动的特点。方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自编的两个具体应激情境下(考试失败与人际关系紧张应激情境)的应对问卷KC与RC为调查工具,对河南省三所中学的466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自编的应对问卷KC、RC具有较好的信效度。(2)高中生在面临应激情境时,较多地采取问题解决这一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3)同一个体在不同应激情境下的具体的应对活动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结论:应对是个体与具体应激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