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或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伊斯兰教可否有相适应的空间?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回答是肯定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同的“宗教信仰自由”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这个宗教和那个宗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公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条纳入国家母法之列的规定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宗教问题的观点和立场;也表明了国家对公民人权的充分尊重。《古兰经》第二章第二百五十六节说:“宗教信仰没有强逼,正…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不是印尼的国教,但是在印尼2亿国民中,穆斯林人数的比例达到了90%。其余的居民除了一部分信仰印度教(主要在巴厘岛)及少量信仰自古传袭的原始宗教外,主要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其中就包括绝大部分已加入印尼籍的印尼华人。  就这一现象,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印尼媒体也曾作过调查,结果并不令人乐观。总的来看,印尼华人对伊斯兰教存有一些消极看法和戒心,主要有:认为它是“下等人”的宗教,原住民穆斯林“不值得信任”、“敌视华人”等等。关于华人穆斯林的人数,历来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80年代初印尼《罗…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的佛教徒越来越多。根据1993年的一次调查,意大利信仰佛教的人数已有4万5千多;宗教学者认为,最近几年内信仰佛教的人数已显著地增加了。意大利有许多佛教寺庙与佛教区,有的属于南传佛教,有的属于藏传佛教,有的属于汉传佛教的禅宗和日本的日莲宗。在意大利,虽...  相似文献   

4.
在新世纪我们必须对世界宗教有新的了解,对宗教问题有新的视点,对宗教工作有新的思路。 一、必须面对的几个基本事实 1、宗教是世界上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据统计,截止2000年,世界总人口约为60.55亿,信仰宗教者约为51.3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4.8%。其中基督教徒(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有19.99亿人,伊斯兰教徒有11.88亿人,印度教教徒有8.11亿人,佛教徒有3.59亿人。以上4种传统宗教信徒总数约占世界信徒人数的88%以上。另有数据表明世界信仰宗教的人数的增长率同世界总人口的增长率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全…  相似文献   

5.
“宗教就是忠诚”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圣曾说:“宗教就是忠诚”,圣门弟子问:“对谁忠诚?”穆圣回答:“对真主忠诚,对他的经典忠诚,对他的使者忠诚,对穆斯林的领袖忠诚,对穆斯林大众忠诚。”穆圣把本属于宗教信仰一部分的忠诚喻为宗教,是在强调忠诚的重要。宗教一词,这里专指伊斯兰教,包括信仰、...  相似文献   

6.
墨家宗教因缘析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最早的思想派别──儒道墨三家中,墨家是宗教意识最浓的一派。但是,这一本来作为儒道后来者的思想派别,恰恰又因其强烈的宗教情绪而最早陷于“中绝”。由此,中国人成了无宗教或不信宗教的民族。不过,如果说中国人根本缺乏宗教关怀,那墨家为什么会以其宗教精神继儒家之后而成为当时的“显学”?如果说中国人有其宗教关怀,那产生于中国且具有更强的宗教性的墨家为什么又会很快“中绝”?所以,墨家的崛起与灭绝,不仅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宗教基因,而且也昭示了中国人所以不信教的秘密。下面,笔者将从粗略的历史线索入…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围场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在新宪法公布后,组织部分神长教友进行学习,颇有收获。宪法第三十六条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岐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相似文献   

8.
文摘二篇     
《科学与无神论》2006,(3):61-61
一、如何理解“宗教信仰的自由”青海省人大副主任桑杰在《世界宗教研究》 2006年第一期发表文章《我国宗教立法论要》中提到“宗教立法”有三个基本原则,即宗教信仰自由、独立自主自办和政教分离。文章认为所谓“宗教信仰自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宗教信仰绝对自由”, 因为信仰“是个人内在的思想追求,属于个人的私事,”国家不能干涉;二是“宗教活动相对自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北爱尔兰的天主教与新教的冲突中,不知有多少人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无辜伤害。纵观历史长河,“宗教裁判所”、“十字军东征”等,因信仰不同发生冲突的,无不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切实地落实,特别是以江泽民...  相似文献   

10.
宗教道德化或道德宗教是一个再三出现的话题。近现代史上,曾有一些人陆续提出了理性宗教和道德宗教的概念,如康德的“道德宗教”(“纯粹理性界限”内的宗教)、费尔巴哈的“爱的宗教”、孔德的“人性宗教”和爱因斯坦的“道德宗教”等。这些尝试都希望摒弃宗教信仰的所谓荒诞色彩,但又意识到宗教的积极作用,因此创造出一种没有信仰基础的道德宗教。  作为一个宗教,首先要有信仰和宗教观念。没有信仰,没有宗教观念,也就无所谓宗教了。另一方面,宗教也要有一套保证信仰的道德戒律,但更有关于伦理道德的说教。没有一个宗教不要求信…  相似文献   

11.
漫谈伊斯兰教的“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已经成为时下大众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诚信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最多的社会问题。那么,伊斯兰教中诚信的含义是什么?对诚信的要求有哪些?穆斯林应该怎样解读“诚信”?怎样具有诚信?这些都是穆斯林应该了解的。“诚信”即阿拉伯语“”的意译,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道德要素,所以“诚信”在伊斯兰教中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人们达到某种功利的工具,诚信应该有其完整的内涵。首先,诚信是信仰的一种表现。伊斯兰教信仰———“伊玛尼”的含盖面很广,体现在宗教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伊斯兰教的“伊玛尼”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主教》2010,(1):49-49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美国天主教神职队伍越来越年轻化,多元化,而且新加入到宗教生活中来的成员更倾向于传统的宗教生活和衣着方式。据设在华盛顿的“使徒应用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美国宗教社区的人员组成以及生活方式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这项由“全美宗教职业会议”授权从事的研究显示,各个年龄、各行各业的男女继续蒙召过一种奉献的宗教生活,而且新一代成员对天主的敬拜、特质以及集体生活重新表现出欣赏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佛教事业亦得到了发达.据《中国日报》消息:目前我国有1亿人口信仰宗教,按信教人数多少统计,依次是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在全同55个少数民族中,有20个民族几乎全部人口都信仰某个宗教.现有八万人从事宗教职业,45所宗教学校,4万多个寺院、教堂.由此看出,佛教仍是人们的重点信仰对象.然而在众多的佛教院校中,能否在短期内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学僧呢?这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本篇亦想就僧伽培训班问题,谈点肤浅的认识,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有一位日本朋友,他的妹妹是耶和华见证会的信徒。可能是由于不赞成妹妹的宗教信仰,所以他从来不提妹妹的事,后来他告诉我他虽然不满意妹妹加入那个宗教,但是又说不出她有什么其他不好。他觉得信仰新宗教的人一般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可是他们往往不被一般人所理解,原因是一般的日本人都同时信仰两种以上的宗教,而新宗教的人大多只信一种宗教,于是在人们眼里就显得有点古怪或偏激。日本人对新宗教的态度,也反映在新宗教的称谓变化上,50、60年代,人们普遍使用“新兴宗教”的提法。它所指的是一种所谓“类似宗教”,即看似宗教而又比宗教低…  相似文献   

15.
编辑先生: 作为贵刊的忠实读者和一名宗教艺术的爱好者,我一直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为什么伊斯兰教不像基督教、佛教等宗教一样,有绘制的圣像? 山东 小林小林读者: 信使者是伊斯兰教基本信仰之一,但又严禁绘制、塑造任何一位使者(又称“先知”、“圣人”)的圣像,常令教外人困惑不解。其实,道理很简单,即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反对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的核心信仰是那句著名的“清真言”:“万物非主,惟有安拉;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句话,具有极为深刻的信仰内涵。 “万物非主,惟有安拉”,强调安拉…  相似文献   

16.
论信、信念、信仰、宗教信仰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植根于人性之中并且是人之生存、思考和行动的基础。研究信、信念、信仰、宗教信仰的含义、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信仰作为一种具有超越性的人生终极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宗教观念联系在一起的。宗教信仰具有个体性、选择性、神圣性等特征。信仰(包括宗教信仰)对人生的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为人生提供终极的基础;为人们提供价值体系中的“应当的应当”;对道德进行聚合和圣化;给人生带来无限的希望;使人生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时下有人按职务能力或人的信仰及工作的特点,把中国与宗教界有关的部门和人群划分为三部分,即所谓的政.教、学三界。“政”是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部门,“教”是信仰各宗教的团体,“学”是宗教学术研究界。这三界中,“政”是有实权的部门,“教”是有经济基础的实体,...  相似文献   

18.
宗教学五问     
大陆宗教学新生代,所指是这样一批人:在五、六十年代出生,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接受宗教学专业训练,目前在学术界、政府和宗教界仍然从事专业者。我作为其中一员,与大多数同行稍有不同的是,十余年来将有关宗教的政、教、学三界及地方与首都两层,均有幸经历了一遍,当然尚属肤浅,但总算得以从以上各个角度将大陆宗教检视一遍,自觉眼界始大,感慨邃深。略举数端,就教同行。1.在研究宗教的态度和方法上,所谓“外部”与“内部”的划分合理吗?我一直怀疑,所谓的“纯客观”“科学的”研究和“信仰主义”的研究,这种对立是唯独我…  相似文献   

19.
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间信仰研究至少应包括三个基本领域,即民间信仰志、民间信仰论、民间信仰史,它们又各有自己的支系,共同合成一个较完备的研究体系。其中,“民间信仰志”是研究的基础,“民间信仰论”是总体系中的主体,而“民间信仰史”则是对这一研究的总结与深化。民间信仰研究体系的建构,不仅是丰富学理的努力,也是对研究实践的引导。其理论的完善与研究实践的深入,标志着“宗教民俗学”这一学科的建立与成熟  相似文献   

20.
208问: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信仰宗教问题?答:中共中央【1982】19号文件指出:“绝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出家和到寺庙学经。”这里用的是“不允许强迫”任何人包括青少年,而不是“严禁”,因此在执行中对任何人包括青少年信仰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