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机测量方法的探讨经历了初期对TAT及其评分方法的怀疑、争论和认同,到对内隐与外显动机系统的概念区分,又开始转向了对新的测量方法的尝试、验证和发展。早期的内隐动机测量以投射测验的“大三”内隐动机计分为主。多动机网格技术的出现,为同一构念下的内隐动机测量带来了新的活力。工作风格测验另辟蹊径,从行为表现入手,使测量结果更为可靠。内隐联想测验则引入了当前内隐社会认知的最新研究方法,实现了更为高效、便捷、精确的内隐动机测量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使用自陈量表测量的自陈动机与使用TAT测量的内隐动机的区分;以Winter的动机计分系统为例介绍了内隐动机的测量计分方法;并对内隐动机的测量从信度(重测信度、分半信度、评分者信度)、效度(建构效度与预测效度)方面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建立我国内隐动机测量计分系统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内隐联想测验:信度、效度及原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是一种评估个体对两个概念的自动化联系强度的间接测量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有很多证据显示,较之于外显测验,IAT能为研究提供更多新的信息,但其信度、效度指标都有待改善,而且不同学者对其测验原理仍有不同解释。因此,研究者对IAT的应用及对其结果的解释需持谨慎态度。另外,文章还简单介绍了IAT数据处理的新方法和一些IAT的变式。  相似文献   

4.
利他行为是指人们自愿付出一定代价做出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该研究以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内隐和外显测量对利他行为的预测效度,研究以193名大学生为被试,将4种内隐利他测量方法和1种外显利他测量方法相结合,以自发性水平不同的3种利他行为为结果变量。结果发现,IAT和BIAT的信度和效度较好,BIAT尤其值得采用。内隐利他自我概念测量能有效地预测真实情境中自发性较高的捐助行为,外显测量则预测了意识控制下自我报告的利他行为。结果表明,只有内隐利他自我概念测量能预测真实情境中快速发生的利他行为。其作用是外显利他测量和内隐利他态度测量所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5.
内隐关系评估程序(implicit relational assessment procedures,简称IRAP)是Barnes等人于2006基于关系结构理论(relational frame theory,简称RFT)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测量内隐态度的研究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是一种计算机化的判断任务,以反应时为指标,被试通过对目标词进行关系判断,从而考察个体的内隐态度.本文主要阐述内隐关系评估程序的由来、关系结构理论与内隐关系评估程序的操作,并对内隐关系评估程序的性能和应用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中国青少年中对数学家庭作业动机量表进行修订并考察其信效度。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762名青少年,对数学家庭作业动机量表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测量等值性检验以及信效度分析。结果:中文版数学家庭作业动机量表包括认同调节、内部动机、外在调节和内摄调节4个因素,并具有跨性别和跨年龄组的测量等值性以及良好的效标效度和信度。结论:修订后的数学家庭作业动机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可以作为测量和评估中国青少年数学家庭作业动机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
复杂系统控制内隐学习范式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晶 《心理科学》2007,30(3):647-649
在人工语法学习、序列学习以及复杂系统控制这三大内隐学习研究范式中,复杂系统控制范式尝试模拟出入们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内隐学习,具有更高的生态效度。对城市交通系统、英国经济学模型、糖生产任务以及人际交互任务等复杂系统控制任务进行研究后,我们得出复杂系统控制范式的特点:任务情境的自然性、学习过程的互动性、系统变化的连续性、系统规则的隐蔽性及内隐-外显学习的混合性等。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社会效度的方法,对中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涵盖了认知、人格等许多方面;2.在创造性内隐观上,高中生和初中生差异显著,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男生和女生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总体上,还表现在许多具体的特征上;并且,各因素间交互作用显著,一种因素对创造性内隐观许多方面的影响通常会随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发现不仅加强了我们对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了解,还使我们认识到创造性内隐观的可塑性,这对我们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创造性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内隐联想测验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新的社会认知研究方法,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应用内隐联想测验在对内隐刻板印象、内隐态度、内隐自尊以及内隐攻击性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对内隐联想测验本身存在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它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内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福义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7,30(4):785-790
本研究以102名大学生为被试,从多重内隐测量的视角出发,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Go/No-go联想任务(GNAT)和外部情绪性Simon任务(EAST)三种实验程序对内隐自尊及其特性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同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对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结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IAT、GNAT和EASI这三种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自尊测量方法是有效的,均能有效检测出内隐自尊效应,内隐自尊的特性表现为个体倾向于将自我与积极属性或事物相联,将他人与消极属性或事物相联;(2)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分离的结构,两者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自我评价系统,支持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两维结构说;(3)双重态度模型和信息加工双过程模型两种理论模型都可以解释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总被引:189,自引:0,他引:189  
由Schwarzer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目前在国际上广泛使用,本研究拟对中文版GSES的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412名大学生接受了GSES的测试.结果表明①和其他文字版本的GSES一样,中文版GSES也具有较高的信度;②中文版GSES的单维度性得到了证实,印证了Schwarzer等人的有关发现;③中文版GSES具有很好的预测效度.  相似文献   

12.
亲密关系的外显测量与内隐测量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洪  王登峰  杨烨 《心理学报》2006,38(6):910-915
为了验证外显与内隐的差序格局,研究者考察了最亲密的家人、恋人以及最亲密的好朋友的外显和内隐亲密程度的差异与联系,以及性别对亲密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目标对象的外显亲密程度之间存在差异,但内隐亲密程度之间不存在差异;外显和内隐亲密程度之间相关不显著;外显测量结果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内隐测量中,男性比女性对恋人感觉更为亲密。研究者针对这些结果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学科能力内隐观的普遍性及其年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子娟  侯杰泰 《心理科学》2000,23(2):146-150
数学、中文等学科能力,是先天固有不可改变的?,还是后天环境培养塑造,可以改变的?学生心目中对这类问题的主观想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其影响的范围,将取决于这类主观想法是否具有普遍性。比如,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得父母遗传的,很难改变这些学生会不同同样认为中文、外语能力等,也是父母遗传的,变难改变?本研究了解是否有一主导思想,影响学生对不同学科能力的整体看法,同时也分析学生这类主观想法的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网络行为失范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内隐自尊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外显问卷调查结果作了对照.研究发现:相对于文明组而言,网络行为失范者不论在外显或内隐层面都体现出较高的攻击性与较低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内控自杀动机在认知资源与内隐自杀态度的关系中是否存在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控自杀动机低自我决定的大学生内隐层面对自杀的赞同程度在有认知资源时要显著低于无认知资源时,而高自我决定的大学生在有或无认知资源时内隐层面对自杀的赞同程度无差异显著。说明内控自杀动机在认知资源与内隐自杀态度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隐态度之“内隐”的涵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佐斌  张陆  叶娜 《心理学探新》2009,29(2):57-61
内隐态度,又称为间接测量态度或自动加工态度。很多学者认为内隐态度是无意识的,需要通过间接测量来获得。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当前没有研究可以证明内隐态度内容的无意识性,并且认为内隐态度也并非一定要用间接测量来获得。探讨内隐态度之“内隐”的涵义,对于更好地理解内隐社会认知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6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三个独立的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考察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构成及其内隐效应。结果发现:(1)在认知评价、情感反应、行为倾向及其三者合并的4个SC-IATs中,被试在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均显著快于不相容任务;(2)总的SC-IAT和三个独立SC-IAT的内隐效应显著;(3)65.27%的被试的内隐效应值大于0,表现出对心理疾病患者负面的内隐态度;(4)研究采用的心理疾病内隐污名SC-IAT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研究表明,被试倾向于将心理疾病与消极词联结在一起,心理疾病污名的内隐效应显著;心理疾病内隐污名包括自动化的负面认知、消极情感反应和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18.
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蔡华俭 《心理学报》2003,35(6):796-801
研究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内隐自尊进行了研究和测量,同时还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对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东方文化下内隐自尊是存在的,个体无意识中对自我持有一种积极的评价,但强度不如西方个体。(2)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的结构,二者间仅存在低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内隐追随理论,是个体心目中既存的关于追随者的特质和行为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当前组织行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的概念。内隐追随理论与X-Y理论、内隐绩效理论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内隐追随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可归纳为认知分类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及联结主义网络模型等。现有研究还对内隐追随理论的测量、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未来研究中,可能会注重开发更有效的测验工具,深入探索影响内隐追随理论形成的因素,采用多种方法进一步澄清变量间的因果联系,以及加强内隐追随理论的本土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分别对大、中、小学生被试进行IAT、EB、CFII测量,以探索是否存在内隐自卑.结果表明,大、中、小学生的三种测量都表现出显著的内隐自卑效应,备年龄学生都存在内隐自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