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离婚会给夫妻双方,尤其是女方带来很大的心理创伤。有些人在离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终日以泪洗面,沮丧之情难以言表,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据有关的研究资料表明,离婚给女人造成的心理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孤独:虽然由于离婚而解决了眼前婚姻生活中产生的矛盾冲突,可能获得一种暂时的安定感。但是,过去形成的家庭人际关系一旦崩溃,对女人总要产生凄凉、孤独的感觉。据对离婚者的心理调查表明,尽管离婚夫妻中,5对有4对在提出离婚申诉前  相似文献   

2.
你不必自卑     
人人都自卑。形成自卑的过程大约有两种:一是在小时候跟成人的比较过程中,都有不如成人的深刻体验,再加上某些不太利于成长的环境,自卑的状态就可能凝固在心里。二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事情都比较了解,对别人的事情比较不了解,在自己的视野下,神秘的那边被不自觉地赋予一些同样神秘的力量或者光环。自卑源于所有生物都具有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的呈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和行为层面,时时处处跟他人的比较。比较就是竞争,竞争就是在智力和体力上对他人实施攻击。  相似文献   

3.
自卑是一种性格的缺陷,表现为对自身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通俗地说,自卑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缺陷的存在会导致自卑的产生,不恰当地比较也会导致自卑的产生。前者多发生在一些有先天缺陷的人的身上,后者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一个无所畏惧的人,最终还是要惧怕孤独的。我看,孤独未必可怕。23岁时,由于火灾毁损了面容,我变丑了,从此,自卑的压抑与无奈的深愁不住地困扰着我,以至后来竟不敢走出房门,呆缩家中,过起离群索居的日子。这时,我才真正领略了孤独的滋味。孤独之初,当寂寞有如风暴向我侵袭而来,心生凄凉时候,人世喧嚣的诱惑与内心自卑的压抑激烈地冲突着,我确实感受到了孤独的可怕。然而,过一段时间,当烦乱的心绪平静下来并逐渐适应寂寞生活以后,先前那种无所适从的空虚感烟消云散,内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  相似文献   

5.
孤独遐想     
仰望着穹苍,我时常被那种深邃高远的蔚兰深深感动。我在感叹人类自我渺小的同时,又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切肤之痛的孤独。 我常想,大地因其广袤而孤独,却又在孤独中孕育着勃勃生机,正是在这种广袤的孤独中,大地才得以付出其深厚的情爱,哺育着无数以己为托的芸芸众生。 上帝造化以其独特的方式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孤独不是一种失落的状态,更不是一种愁苦的情绪。肉体上的单一不是孤独,因此不觉失落,灵性上  相似文献   

6.
珍惜自己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一些人由于身体的某种缺憾感到烦恼,他们或者为秃顶而困扰,为个子矮而自卑,或者为眼睛小而忧虑,为肥胖而发愁,这些人往往只看到缺陷,没有发现瑕疵实际也是完美的一部分。其实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只要与自己分不开  相似文献   

7.
中国无神论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的观点;1,无神论与有神论贯彻始终的斗争焦点,集中于鬼神的有无,而围绕天人关系与形神关系等方面展开;2.中国无神论以“一以贯之”的人本与自然为本同神本相对立,而人本更具特殊的地位;3.无神论的发展有高潮有低潮,是一个起伏消长变化的过程与曲折发展的规律;4.无神论是一种宗教观,它既是研究阐明宗教本质的学说,又是批判有神论的理论武器;5.在意识领域里,无神论与有神论作为两种对立的世界观,两种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矛盾还会继续长期存在,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11名护士实习生在高温运动应激下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温运动应激可导致T3、T4、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皮质醇、IL—1明显升高。人格特质变化组应激前后T3、T4及淋巴细胞变化明显,而IL—1上升幅度小,提示机体对应激源的低反应性和异常人格特质对免疫的抑制作用。(2)T3应激时的变化值与X2、X3、Y1呈明显正相关,与X1、STAI(2)、SCL—90明显负相关;T4变化值与SCL-90、STAI(1)、STAI(2)、SDS呈明显负相关;IL—1与Y1、X2呈明显正相关,与SDS呈明显负相关;皮质醇变化与人格特质无显著性相关,X4与免疫功能变化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学习适应性测验》结构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前言结构效度是测验的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程序的重要指标,传统的结构效度分析常采用相关的方法或专家判断的方法进行,但是,由于变量较多,各种相关错综复杂,仅凭经验很难判定,经常会出现错误。而验证性因素分析则提供了一系列检验和判定的指标,使对结构效度的分析不仅可以从单一参数水平上进行,还可以从整体水平上进行,并对潜在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2研究方法2.1被试北京市某中学高一学生,共187人,男103人,女84人。2.2材料《学习适应性测验》。周步成等1991年5月修订。3结果与讨论3.1验证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1 1=?     
1+1=?一般来说,1+1当然等于2。但是,这仅仅是抽象出来的一个数学答案,放进大千世界,你会发现并不尽然。 1、如果一滴水滴进另一滴水,它可能仍是一滴水,只是后来的一滴大一点罢了。如果是一对夫妇加一套住宅,它应该等于一个家庭。这些,是否可以认为 1+1仍等于 1? 2、如果是一根棍子和另一根棍子的组合。可以是“+”也可以是 11等,所以 1+1也可以是“10”也可以是“11”。“11”若代表一个2进制数,则等于3。 3、1+1如果是代表一个电子加一个正电子,抑或一个质子加一个反质子(到1964年差不…  相似文献   

11.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卑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  相似文献   

12.
一 意大利时装设计师詹尼·范思哲(GIANNI VERSACE),是20世纪末国际时装界举足轻重的大师级人物,也是世界各地追寻时尚的人们难以忘怀的时装天才.1997年夏天,迈阿密海滩上两声罪恶的枪响结束了大师绚烂而传奇的一生,然而时至今日,范思哲所缔造的"时装帝国"仍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不断续写辉煌.  相似文献   

13.
谦恭     
一位哲人说:谦虚是自信的本来面目坦然出场。谦恭则是自信戴着自卑的面目出场。其实我想谦恭与自卑应该有着本质的区别,自卑是人心理上的小气、胆怯、懦弱,表现在性格中的争强好胜或自作自贱,是心理冲突者所面临的障碍,而谦恭则是一种德行,一种通向真理、慈悲、仁爱的德行。它不仅可以培养人对于一  相似文献   

14.
聋生由于自小听力失聪,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感知能力较差。加之很多聋生父母的愧疚之心使他们在物质上尽量给予补偿,在感情上给与特别关爱。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由于听力残缺,使得聋孩不能很好与人沟通、理解别人的感受,他们就养成了孤独自卑、不管不顾、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等不良性格。  相似文献   

15.
肠瘘治疗的联想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省吉林市132011)傅乃,张筱云一、惊人的进步肠瘘是指肠道管腔与体外或其他脏器发生了异常沟通,在需要外科治疗的肠瘘中,约有2/3~3/4继发于炎症和手术后 ̄[1]。手术后意外发生的肠瘘是一种灾难性并发症,令外...  相似文献   

16.
克山病主因的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山病自1935年黑龙江省克山县暴发流行以来,对它的致病主因,一直是学者们艰辛探索研究的难题。先后提出了十多种假说或学说:1.中毒说;2.缺乏说;3.感染说。从学术观点上可分为两大学派:1.生物性病因学派;2.非生物性病因学派。这两个大学术思潮的形成主要是受着克山病本身在它的流行规律和症状,病理特征之间,具有明显对立矛盾的影响。本文从克山病作为独立疾病的整体,系统出发,着重研究机体各系统,层次病…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探讨了对置于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圆中的刺激点所进行的1点定位、2点定位、3点定位,并比较了在定位有框架和定位无框架时的情况。结果发现:(1)在刺激呈现时间为100ms和300ms时.在3种定位任务中,当定位有框架时被试定位的绝对误差均小于定位无框架的。(2)在两种呈现时间下被试在3种定位任务中的绝对误差均处于同一水平,表现出现了视觉定位中的结构效应,并且几个不同的框架没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以来,在对待民族文化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矛盾的心态:文化自卑与文化自负。这两种心态或倾向,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都是极为有害的。不论是文化自卑还是文化自负,都是一种对于自身文化的片面的态度。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普遍交往和碰撞的时代,我们必须克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心态,确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对待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从容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并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反面突破法1927年,德国乌发电影公司开始摄制世界上第一部描述太空旅行的科学幻想故事片《月球少女》。在拍摄火箭发射的镜头时,为了加强影片的戏剧效果,导演弗里兹·朗格想出一个点子,将顺数计时发射程序1、2、3、发射,改为3、2、1、发射!这一颠倒的发射...  相似文献   

20.
耶稣也孤独     
李世峥 《天风》2016,(2):42-43
正身为牧者,要承受很多常人难以承受的东西,孤独就是其中之一。每与同仁交流,大家都有共识,工作的压力、经济的拮据、家庭的矛盾,甚至身体的疾病,都没有心灵的孤独来得难忍。有一阵子,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交织在一起,我的整个心灵都被强烈的孤独感笼罩,以致食不甘味、夜不成寐。持续了很久之后,我在一次个人灵修中突然领悟到,其实,耶稣也很孤独,并且比任何一位牧者都要孤独。想到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