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伦理:意涵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伦理从日常伦理衍生而来,但也具有自身的场域逻辑;企业伦理主要涵括企业之于社会系统的责任伦理和企业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职业伦理;企业伦理的功能渐次演绎为“约束效用”、“工具效用”以及“价值效用”;在一定情境下,企业伦理与其组织功效、经济绩效其实还存在着一种“兼容性”。  相似文献   

2.
论企业伦理品牌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伦理品牌是企业伦理价值积淀、凝结形成的独特社会资本,是基于技术品牌、质量品牌、服务品牌、信誉品牌等形成的综合价值体系,也即是在伦理行为方面因广具社会声誉而形成的品牌.伦理品牌是企业品牌的基础,伦理品牌的塑造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塑造企业伦理品牌,是企业步入文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塑造企业伦理品牌的方法包括培育企业的伦理精神,加强企业自身的伦理特色建设,勇肩企业的社会责任,重视公共活动的参与,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等.  相似文献   

3.
“企业伦理”之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伦理”属于应用伦理学中的经济伦理学之微观部分。对企业伦理的研究应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研究企业伦理之根源、特点、结构、功能、原则等问题 ;实践部分研究企业管理伦理和企业员工伦理。前者包括企业管理伦理中的社会背景、一般问题和特殊问题 ;后者包括企业家伦理、一般管理人员伦理和普通职工伦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企业和企业伦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伦理的问题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是个全新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存在本来意义上的企业,也不存在企业特有的行为规范;企业是一种执行社会和政治任务的生产组织,而一种政治的伦理原则取代了一切伦理原则。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使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发生分化,于是出现了伦理原则的分化和整合的问题,企业伦理作为一种特定的伦理规范成为人们的研究对象。企业伦理问题的研究所应遵循的理论原则是:伦理关系的基础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企业伦理关系则涉及到企业运行的利益相关者。这一基本原则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伦理模式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伦理模式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价值共识和文化积淀的产物 ,是企业伦理个性特征的表现结构 ,具有惟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从本质上讲 ,企业伦理模式又是一种文化模式。本文基于对不同企业的伦理支点分析 ,从比较文化的视野 ,提出了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七种主要模式 ,即权威模式 (又称企业家的人格感召模式 )、使命和责任模式、制度伦理模式、家族模式、嫁接模式、市场经济中的集体伦理模式、激情模式 ,并对企业伦理模式建设的机制从增强政府政策的伦理性、设置践行伦理理念的有效操作模式、企业规章制度伦理化、树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道德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企业伦理的制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伦理发挥着协调内部员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企业与社会的重要作用。企业在伦理问题上实现制度化管理,需要通过伦理准则、监督机制、反馈机制等一系列内部制度的建设以及企业外部环境适当的制度补充,使企业的伦理标准得以真正内化到员工个体,从而使每个员工自觉地表现出符合企业伦理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论企业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企业伦理●李健企业伦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那些为国分忧,为民服务,忠诚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企业赞赏有加,而对那些制假贩假,偷税漏税,行贿受贿的企业行为则深恶痛绝。企业伦理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  相似文献   

8.
企业伦理:社会的普遍约束与企业的内在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天平 《哲学动态》2006,1(4):18-22
近几十年以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重视。围绕企业伦理的核心问题即企业道德责任,美国学者提出了诸种理论,比如,普拉利(Peter Pratley)提出的“核心道德责任论”、恩德勒(George Enderle)提出的“多层次的企业责任框架”理论、卡罗尔(Archie B.Carroll)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等。我国学界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企业伦理的研究,虽然稍晚于国外,但成果颇丰。国内外学者探讨的主要问题有:企业伦理精神、企业行为的道德推理方式与模型、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及其管理等。笔…  相似文献   

9.
企业伦理建设:挑战、关键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伦理建设构成了诸多挑战;企业伦理主体性的缺乏是企业伦理建设的瓶颈;重建企业伦理主体性是企业伦理建设的关键;确立"权利"意识则是构建企业伦理主体性的前提;构建企业伦理规范体系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企业伦理规范体系应体现当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企业伦理规范体系应注意层次、结构与机制的合理安排;必须正确处理好企业伦理规范体系与惯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伦理的观念让企业重新思考其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伦理关系。企业伦理的建设要求制定一套具体的行为规范作为企业遵行的标准 ,从而促成了企业伦理规范的产生。企业伦理规范的建立是一项依据企业伦理价值四原理的系统工程 ,其内容可以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规范指示程度和指示类型等层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1.
自古至今,西哲们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把西方的政治伦理观推陈出新:美德政治伦理、神性政治伦理、非道德主义的政治伦理、权利政治伦理。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展现西方政治伦理思想的演变及其价值诉求,对于理解和把握政治伦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道德的产生大致经历了人类道德的真空——前人类社会的道德失范;民族道德的雏型——氏族道德;氏族道德向民族道德过渡的桥梁——部落道德;民族道德的形成——民族道德等几个阶段。在人类民族道德史上,氏族道德是起点,部落道德是中间环节,民族道德是基于氏族道德和部落道德而生发出来的。抑或说,民族道德是踩着氏族道德和部落道德的肩膀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西方伦理学主要有三种类型 :救世济时型、静观审思型和纯粹技术型。它们在话语模式、思想形式和代表人物的学术心态等方面各有其特点 ,这三种类型的伦理学各有其优长 ,相辅相成 ,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试论信息伦理的特点与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伦理学作为科技哲学与伦理学的边缘学科 ,不仅要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行为 ,而且要深入研究信息的“元伦理学”问题 ,同时还要对信息化与传统社会现象交融过程中出现的“交叉伦理”问题进行相关分析 ,准确把握。信息伦理本质上有三个层面。即从信息伦理的起源上看 ,信息伦理是人类交往活动的现实需要和规律反映 ;从信息伦理的应用上看 ,信息伦理调节着人们在信息交往活动中的功利实现 ;从信息伦理的目的上看 ,信息伦理追求人类社会在信息时代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5.
启新、拓新与创新——论生态伦理学对伦理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弘扬生态伦理,繁荣生态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对伦理学的贡献功不可没,主要体现为:开辟了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确立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原则,培育了人对自然的新态度,对传统思想展开了新的系统批判,明确了人类在自然生活中扮演的新角色,对伦理学基本观念进行了新阐释,制定了人类行为新规范。  相似文献   

16.
战争伦理:一种世界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争伦理主要论及战争如何受到道德强制,或者说,它涉及道德的进步如何影响到战争。同时,与人类其他活动相比,战争行为更具国际性,因此,战争伦理作为抑制战争的一种道义力量,也更易成为一种世界观念。可以将战争伦理分为军事伦理、军备伦理、军人伦理三个层面,分别代表基于人、武器以及人与武器相结合而采取的行动———作战之上的伦理规范,它们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Scholars have proposed a number of courses and programs intended to improve the ethical behavior of scientists in an attempt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scientific enterpris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conducted a quantitative meta-analysis based on 26 previous ethics program evaluation effort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ethics instruction was modest. The effects of ethics instruction, however, were related to a number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 factors, such as course content and delivery methods, in addition to factors of the evaluation study itself, such as the field of investigator and criterion measure utilized. An examin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contributing to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 revealed that more successful programs were conducted as seminars separate from the standard curricula rather than being embedded in existing courses. Furthermore, more successful programs were case based and interactive, and they allowed participants to learn and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of real-world ethical decision-making skill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future cours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ethics consultation is offered as a clinical service in most hospit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few valid and practical tools are available to evaluate, ensure, and improve ethics consultation quality. The quality of ethics consultation is important because poor quality ethics consultation can result in ethically inappropriate outcomes for patients, other stakeholders, or the health care system. To promote accountability for the quality of ethics consultation, we developed the Ethics Consult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Tool (ECQAT). ECQAT enables raters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ethics consultations based on the written record. Through rigorous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testing, we identified key elements of a quality ethics consultation (ethics question, consultation-specific information, ethical analysis, and conclusions and/or recommendations), established scoring criteria, developed training guidelines, and designed a holistic assessment proces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QAT, the resulting product, and recommended future testing and potential uses for the tool.  相似文献   

19.
理解企业伦理的德性主义进路不可或缺。美国当代著名经济伦理学家罗伯特·C.所罗门成功地将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引入企业伦理学,为人们把握企业伦理提供了一条德性主义的诠释进路。而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强调实践、团体、人对幸福的追求和追求卓越等也为企业伦理的德性主义进路提供了思想资源。而美德自身也能够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商业和商业伦理、使经济交易成为可能、使经济的运行更为成功。但德性主义进路不是没有条件的,它需要个体或企业具有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判断力,也需要规范伦理与之匹配,以及一个尊重美德的社会环境和相关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本文希望从认知伦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伦理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道德问题认知的过程与人类一般认知的逻辑之间的一致性。人类认知的逻辑是由概念到判断再到推论的过程,伦理学史由德性伦理学到规范伦理学再到话语伦理学、元伦理学和新德性伦理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在道德认知上从概念伦理学到判断伦理学再到推论伦理学最后回归到概念伦理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