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论公平范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平体现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公平有不同的外延 ,如分配公平、经济公平、社会公平等等。公平的种类可以从动态和静态的不同角度进行划分。社会主义公平是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的统一 ,要努力实现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的结合 ,静态公平与动态公平的结合。在经济伦理领域 ,公平范畴具有两个层次 :一是作为规范的公平原则 ;二是与效率联系在一起作为经济伦理的重要价值目标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本来是党和政府改革以来在分配领域提出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是一种市场经济,它的首要的基本的分配原则只能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即按效率分配。按效率分配在理想意义上并不否定基本权利的公平、机会与规则的公平。但在以经济赶超为根本任务的语境下,就分配而言的"效率"却被置换为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数量意义上的"效率",并被赋予了增长主义的含义。与其说近年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提法是针对原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本来含义的大幅调整,倒不如说是针对扭曲了这一理念的增长主义及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引发的贫富差距与公平缺失。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个基本问题徐琴效率与公平是任何一个现代社会所遵循的规则和追寻的目标。无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为高效率地创造国民财实提供最优越的条件。而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条件和权利予...  相似文献   

4.
分配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分配公平之所以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制度性特质,一方面是为了维系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另一方面是基于维系社会合作体系的需要。在现代社会里,实现分配公平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人类财富的日益增多使分配公平的实现具有现实的可能性;现代制度文明也为分配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分配公平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公平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公平作为一个社会范畴,主要是解决社会资源分配中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即个人在享有社会权利和承担社会义务时与社会上其他人相比较是否合理的问题。美国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指出:“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更准确地说,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之划分的方式。”(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第5页)在西方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由于它们深刻体会到只追求效率不顾社会公平所付出的十分沉重的代价;因此,从实践上都着眼于把确保社会公平从而达到社…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极为丰富,涉及到了民本执政理念、经济定国战略、公平分配定律、社会救助体系、民主决策模式、中庸领导方法、和平邦交策略等。这些思想是指导中国古代社会建设的理论精华。认真发掘研究和继承这些宝贵文化遗产,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认为医疗保健的功能在于保证每个公民自由而平等的道德地位,与其相关的具体决策在立法阶段而非原初状态中进行。格林将卫生保健当作社会基本善之一,并确立了卫生保健的平等可及原则,这种理论由于严重修改了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论框架而难以成功。丹尼尔斯发展了罗尔斯的机会公平平等理论,认为卫生保健应受到机会公平平等原则的约束,以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正常机会范围内的公平份额。他的论证成为卫生保健分配正义最为重要的论证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四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宣布: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人们都很熟悉这个论断,却未必都充分意识到它的严肃含义。因为“经济”这个范畴不但包含了社会的生产与交换,而且包含了分配与消费,宣布一个经济形态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就意味着不但在生产与交换领域,而且在社会的分配领域与消费领域,也都要遵循商品经济那些基本的规律。而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还必须坚持公有制、计划性、按劳分配等原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正是要实现上述两个方面(即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冲突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医学伦理学追求的是在基本原则指导下建构一个程序规则,让各种理论和价值观获得平等对话和合作的机会。但由于方法本身的缺陷及现代性伦理的内在矛盾,它并没有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谨慎而合理的利用西方医学伦理资源。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学伦理学追求的是在基本原则指导下建构一个程序规则,让各种理论和价值观获得平等对话和合作的机会.但由于方法本身的缺陷及现代性伦理的内在矛盾,它并没有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谨慎而合理的利用西方医学伦理资源.  相似文献   

11.
推进代际公正 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公正社会。代际公正理念强调对于每一代人(包括老年人)基本贡献的肯定和尊严的维护。在现阶段,公正对待老年人的问题正逐渐凸现,这个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否实现。为此,除了社会的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外,还必须继续弘扬尊老、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会、社区乃至每一个家庭中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以代际和谐、家庭和谐推动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田一  王莉  许燕  焦丽颖 《心理学报》2021,53(9):1003-1017
为探究中国人社会善念的心理结构, 研究采用人格词汇法, 在开放调查收集的词汇中选取代表社会善念的心理词语, 确立了社会善念词库。通过两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得到包含18个人格特质词的社会善念词汇评定量表和包含17项描述的社会善念自陈量表。研究表明, 中国人的社会善念是一种具有二阶四因素结构的人际特质, 二阶是指宜人特质和外倾特质, 四因素分别是善良尊重、谦和恭逊、包容理解和积极开放。  相似文献   

13.
性别平等是实现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特征.和谐家庭应是保障男女人格尊严、人生价值、权利地位、家庭责任及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平等基础上的新型有序状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我国家庭领域基本得到贯彻,但是当今家庭仍然存在一些性别不平等现象.实现基于性别平等的家庭和谐的社会途径是提高女性家庭经济地位、建设先进性别文化和进一步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相似文献   

14.
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炎国 《伦理学研究》2008,(1):57-62,72
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社会正义一直是人们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社会正义实质上是对人类社会关系(包括个人之间、群体及组织之间、个人与群体及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公平性、正当性的确认和捍卫,社会正义通常采取法律形式和道德形式来表达.法律正义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来表达的社会关系的规定性,它通过制度规范方式来确认和捍卫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守法义务.道德正义是以德性和良心的形式来表现的社会关系的规定性,它通过伦理规范的方式来确认和维护公民的伦理权利和道德义务.法律正义是道德正义的基础和保障,因而也是社会正义的底线和起点;道德正义是法律正义的前提和灵魂,因而也是社会正义的理想和目标.构建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的良性互动关系.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5.
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底线要求”,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所在,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人与自然和谐集中体现为环境公正。它首先是指人与自然物种之间的种际公正,具体体现为两个维度的公正:在空间维度上,要促进国际公正、族际公正、域际公正、群际公正;在时间维度上具有代际公正意识。  相似文献   

16.
Fairness of access to assistive technology is important for its allocation on an equitable basis and for broader social justice and rights issues. Although the use of Daniels’s notion of “justice as fair opportunity” is helpful to the context of assistive technology, other aspects of Daniels’s broader conceptualisation of “just health” are not appropriate in this context. It is argued that fairness of access to assistive technology is crucial for the equitable attainment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however, such access will be achieved only by the sector developing a much stronger systems thinking and market shaping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宪政必然遵从和反映人类优良的伦理,这些伦理维度主要体现为:幸福是宪政的根本关怀,正义是宪政的永恒追求,博爱是宪政的核心价值,人权是宪政的终极目的,和谐是宪政的理想状态。高扬宪政的伦理精神对建设宪政中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reason why justice and harmony are the most-prized values and the highest aims of human beings is that these qualities are the foundation which makes possible the realization of all other positive goals.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and conflicts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the society lead to social, cultural, and moral crises. Confucian culture argues that moral reason is only possessed by human beings, and that this is what can make human existence harmonious and rational. Harmony creates power, and power can defeat impediments. As a result, physical qualities are humanized, and moral qualities increase. Goodness promo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mutually beneficial systems and procedural justice in a society. Therefor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rovides a method for resolving contemporary social conflicts and crises, including accumulating goodness to increase virtue, constructing social integrity and harmonious righteousness, and the building up of a just society.  相似文献   

19.
启新、拓新与创新——论生态伦理学对伦理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弘扬生态伦理,繁荣生态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对伦理学的贡献功不可没,主要体现为:开辟了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确立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原则,培育了人对自然的新态度,对传统思想展开了新的系统批判,明确了人类在自然生活中扮演的新角色,对伦理学基本观念进行了新阐释,制定了人类行为新规范。  相似文献   

20.
公正:城市反贫困的伦理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价值理想 ,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的一个难点问题。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的日益加快 ,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 ,公正原则受到社会现实的极大挑战 ,公正原则的普遍实现与否 ,将决定我国城市反贫困工作的成败。基于上述理由 ,笔者从公正的制度化基础、公正的基本原则和公正原则实现的条件等几方面阐述如何以公正为伦理标准来推进城市反贫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