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消息     
《天风》2017,(3):62-62
<正>以色列政府启动搜寻更多死海古卷以色列政府于2016年12月发起了一个新的探索行动,希望在发现死海古卷的地带搜寻出更多的古卷,以色列古物局(Israeli Antiquities Authority)宣布了这个项目,研究团队将在未来三年内,大量搜寻死海古卷附近的山洞。这项行动起因于最近几年,有些人极力挖掘古物,在那附近找到一些羊皮卷,而这些古卷对圣经学者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已发掘的死海古卷中,有许多片段的旧约圣经书卷,包括《创世记》、《诗篇》及一些先知书。  相似文献   

2.
路平 《天风》1996,(11)
犹太语言专家用电脑恢复圣经死海古卷 美国南加州大学两位犹太语言专家赛克门和伦堡,目前正利用先进摄影及电脑影像技术,拼合死海古卷的残篇断简。这是首次以电子技术,恢复圣经手卷原貌。该批古经卷包括812套圣经手稿以及内文精髓,大部分为希伯来文,有些为亚兰文及希腊文,年份约为公元前200年至主后70年。这些古卷是在1947年至1956年间于死海以西  相似文献   

3.
陈培德 《天风》2006,(22):33
1947年,一个牧童在基伯昆兰(Khirbet Qumran)偶然发现古籍残卷,成为惊世的死海古卷大发现。死海古卷是泛称自1947至1956年间,在死海西北昆兰旷野之山洞发现的大量古代文献,文献大约是主前二、三世纪到主后70年间写成的。发现死海古巷的地方,主要有五处,大多数古卷都是残破不全,约有五百多卷:其中一百卷是圣经抄本,除了以斯帖记外,全部的希伯来文圣经都有。此外,还有些圣经注释、次经、伪经、论礼仪的、历法的、生活守则,以及启示文学等。发现的文献似乎属于一个犹太宗教社团的图书馆,比当时最早的马所拉抄本(Masoretic text)还要推前了一千年,为研究希伯来文圣经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献。  相似文献   

4.
《天风》2008,(19):44-44
世基联代表团探访俄罗斯及格鲁吉亚;英国教会每年流失5万女信徒;香港中神举办专题讲座关注中年妇女;“9&#183;11”使7万美国人患创伤性精神病症;死海古卷残片将上传互联网;俄罗斯发生骇人听闻的撒但教派食人事件  相似文献   

5.
《死海古卷》——“现代最重要的古文献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7年春天,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第伯的贝都因牧童,在死海西北岸犹大沙漠的库姆兰地区寻找迷失的山羊时,无意中走进了一个久无人至的古洞,发现了一些带盖的陶罐,里面存放着七轴古卷。 牧童把古卷带到伯利恒出售,有人又将它们带到耶路撒  相似文献   

6.
2012年圣诞前夕,我们一行十四人飞越关山万里,来到地中海西岸的以色列,沿着耶稣当年的足迹前行,一路朝拜,一路感恩,行色匆匆,记下点滴.不知这小小的一角,可慰你心否? 死海古卷的惊世传奇 接近死海海畔几公里处,便是昆兰.这里是一片荒凉的旷野,黄色沙石的山坡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相似文献   

7.
国际动态     
阿富汗要求英国返还《佛教死海古卷》11月17日,阿富汗政府宣布,将向英国图书馆要求返还《佛教死海古卷》。这部有两千年历史的手抄本,是上世纪90年代阿富汗内战期间被洗劫的无价手稿。英国图书馆收藏专家已承认这一事实,但声称并不知道手卷是如何从阿富汗最著名的宗教圣地之一的Hadda被偷运到伦敦来的。据了解,在公元2至7世纪期间,Hadda是印度和中国的佛教朝圣者心目中最神圣的圣地之一。亚洲主教团协会呼吁各宗教领袖学习大众传媒语言11月22-27日,来自20个国家约65位教会人士,参加了由亚洲主教团协会社会传播委员会举办的第五届…  相似文献   

8.
“神力”究竟有几何?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回答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的一段提问。马克思这样诘难道:“希腊神话能够同走锭精纺机、铁道、机车和电报并存吗?在罗伯茨公司面前,武尔坎又在哪里?在避雷针面前,丘比特又在哪里?在动产信用公司面前,海尔梅斯又在哪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8页)这段话中的罗伯茨公司,是英国发明家理查·罗伯茨创办的一家生产各种工具、机器和机车的公司,动产信用公司,是法国当时的一家银行,从事金融中介和参加工业与其他企业的创建活动;武尔坎是古罗马神话中对手工业的保护神;丘比特是古罗马神话中的雷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科自觉——从胡适到冯友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四”时期到 2 0世纪三十年代 ,中国近代文化自觉在学术领域的重要表现 ,是具有了关于近代学科的自觉意识。本文分析从胡适到冯友兰所显示的中国哲学史的学科自觉 ①。一、学科独立性的自觉 :疑古和释古中国哲学史的学科自觉 ,首先表现为对这一学科的独立性的自觉。胡适的“疑古”和冯友兰的“释古” ,是他们研究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标帜 ,对其具体内容已有不少的讨论。这里主要分析它们对待传统的精神实质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自觉的关系。胡适的“疑古”是对“信古”即盲目崇信传统的反动 ,其精神实质是扫除对传统的偶像崇拜。就否定…  相似文献   

10.
杨思范 《中国道教》2002,1(3):38-39
贾岛《病起》诗 :“灯下《南华》卷 ,祛愁当酒杯。”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 :“已矣乎 !吾生有命归有时 ,我初无行亦不无留 ,驾言随子听所之 ,岂以师南华而废从安期。”“南华”一词 ,前者指《庄子》一书 ,后者则指庄周 ,然不知庄子之号“南华” ,最早起源于何时 ?据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二百十一 )云 :“(《庄子》唐始号《南华真经》。”① 李叔还《道经词典》释“南华真经”云 :“唐时称庄子为南华真人 ,故庄子书号《南华真经》。”② 《汉语大词典》(第 1卷 895页 )释“南华”为“《南华真经》的简称” ,又释“《南华真经…  相似文献   

11.
庚道集     
道教书名。为多家外丹术著作的汇编。我国古炼丹术称黄金为“庚辛”,“庚道”即炼黄金之道,故名。编纂人不详。卷一有“蒙轩居士书于绍兴甲子中元”等字样。绍兴甲子,系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据今人陈国符考证,书中所载丹法大部分为唐宋人所作,少数为唐以前或元明作品。全书9卷,每卷俱载黄白法(或外丹  相似文献   

12.
汪新建  刘硕晗 《心理科学》2005,28(1):149-151
人们关于自我的记忆经常会发生“错误”和“歪曲”,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其一是“压抑”,其二是“肯定性的错觉”,其三是“个体历史建构和保持”。它们是人们进行心理防卫的方式,其目的是使自我保持一种积极的、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苏联的读者焦急地期待着大型的哲学史著作的出版。多卷本“哲学史”头两卷的出版特别引起了很大的兴趣,因为它们仿佛总结了哲学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的全部科学研究工作。而且,它们是由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这样有权威的科学中心出版的。“哲学史”第二卷阐述了马克思以前哲学思想发展上的重要时期之一:欧洲许多国家(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波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捷克和斯洛伐克)、美利坚合众国、拉丁美洲各国以及印度、中  相似文献   

14.
在中医理论现代研究中,必须确切把握中医概念的特质。对中医概念的现代解释是中医现代研究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之一,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关系到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前途。由于西学东渐过程中遗留的历史问题,以及其后一些研究者对中西两种不同传统的医学缺少深刻的把握,使中医界对自身概念的现代阐述发生严重混乱。现在这个问题已影响到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是几十年来限制中医学现代研究的误区之一。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许多研究或文献之中,如“肝脏象理论现代研究述评”一文(《医学与哲学》20卷第4期,下称“述评”)综述并讨论了肝脏象的现代研究…  相似文献   

15.
洪放 《天风》2013,2(2):34-35
《和合本》圣经需要修订,是因为在这九十多年里,中文语文无论在用语和文法上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和合本》圣经很多用词,今天已成为生僻罕用的字,或含有歧义的词。此外,过去几十年来,由于圣经古抄本(例如《死海古卷》)的发现,学术界对经文的理解和诠释取得很大的进展。这些宝贵的资料都是一百年前《和合本》圣经翻译者所没有的。《和合本修订版》圣经是1919年面世的《和合本》的最新版本。2010年,香港圣经公会出版《和合本修订版》圣经的繁体字版,2012年6月,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和合本修订版》圣经的简体字版。现在与读者分享《和合本修订版》圣经的修订点滴。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6,(5):105-111
本文通过探讨死海古卷、斐洛的希腊化寓意解经、《密释纳》与《塔木德》及其与希伯来圣经之关联,呈现了早期犹太释经及其发展的概貌。圣经正典的合法化,第二圣殿之后犹太人的希腊化,以及不同犹太社群之间的身份冲突,都影响了早期犹太的释经活动。随着犹太人流散于各地,犹太释经传统受到当地文化的塑造。除了希腊七十士译本外,还有亚兰文译本塔古姆。独特的犹太释经进路与早期希伯来圣经译本的出现,对后来漫长的圣经诠释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有关儒家“仁爱”思想的研究,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仁”这个字的起源,即它最初的构形以及与此相联的本义。战国玺印文“”的发现和释读,①使人们看到了“仁”字的新的构形,也使重新理解“仁”的意义有了可靠依据。郭店竹简中所有的“仁”字(七十多个)都写作“”,不仅进一步确证了古“”字的存在,而且提供了有关儒家“仁爱”观念的新文献,为研究“仁”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活力。大家围绕“身心之仁”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此字的构形与《说文》“从千从心”之“仁”和“从人从二”之“仁”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但还不能令人信服。本文在…  相似文献   

18.
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卓新平耶路撒冷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和文化古城,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并先后成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故有“三教圣地”或“三教圣城”之说。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但中部犹太山地的中央。为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城。它东离死海约2...  相似文献   

19.
"仁"的起源探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观念,但追究其原始内涵,则尚无精确答案。早在《说文》中,仁就有三形三义,究竟哪个是“仁”之本源字形?许慎放过了这一重大问题。但这里留下了“仁”的本源的疑难也留下了如此的线索。本文通过甲文中“尸”字,与夏商周沿习的尸祭之礼,揭示了许慎“仁”字“从尸”的原因,说明它是仁的原始正字。又从甲文中“尸”与“人”的区别,说明“从人二”绝非本源的“仁”的内涵,同时也说明了“从千心作”之仁乃是在“从尸”之仁含义上衍生之意。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仁”的原始内涵不是横向的人偶相爱。而是悼亡哀死的纵深的内在心性;“仁”的源起早自夏商西周开始,而春秋时显要的人相偶爱的“仁”是“从尸”之心性之仁脱离尸礼后的推己及人;还借“尸”、“夷”假借,探讨了尸祭之礼和心性之仁的发明者或最重视的部族可能是东夷古族。从而辨明了思想史上并存的心性之仁、爱人之仁、以仁为心性三者哪个是本源,以及它们演绎的次序等问题。明白这些。对于我们认识仁的真相和地位,对于通过礼更深切著明地把握仁、孝关系及孔子儒家的思想源泉和体系,对于理解老子思想中舍仁取慈的实质等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的、地、得”三个词,在古代文言文中使用频率不高;在古白话中使用频率逐渐高起来了;到现代汉语中,它们的使用频率已经是相当高的了。对“的、地、得”三个词研究的文字、语言学家已有不少,并且已取得丰硕成果,但还缺乏系统性。因此,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