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赢 《天风》2012,(3):25
情人节(英语:Valentine’s Day),又译为圣瓦伦丁节。根据教会传统说法,瓦伦丁是约公元270年罗马附近的一位牧师。那个时候罗马皇帝因为基督徒不敬拜罗马的神像而逮捕基督徒。在此风暴中,瓦伦丁也被逮捕了。审讯中,他们问瓦伦丁怎样看待罗马的神丘比特(Jupiter)和墨丘利(Mercury)。毫无疑问,瓦伦丁回答斩钉截铁:  相似文献   

2.
看过美国大片《角斗士》(Gladiator)的观众除了从内心爱戴那位正直善良勇敢的马克西穆斯外,一定会注意到那位像父亲一般地爱护这位勇士的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按电影创作者的意思,这位皇帝也许可以称作西方非基督教社会中的最伟大而贤明的君主之一。他为了罗马的长治久安和臣民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吴志福 《天风》2015,(3):54-55
2014年底,我赴欧洲旅游,于平安夜抵达意大利首都罗马。第二天一早,出发参观举世闻名的古罗马遗址。在这遗址里最有名的建筑当属被列入"世界新七大奇迹"的科洛西姆竞技场(Colosseo,亦译作"罗马斗兽场"、"罗马竞技场"等)。透过竞技场保留下来的残垣断壁,抚今追昔,一幕幕历史活剧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科洛西姆竞技场原名"弗拉维奥露天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72年,罗马皇帝韦斯巴芗为了庆祝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下令在原  相似文献   

4.
幽默大师林语堂曾经说过这样一则笑话:罗马时代有一个皇帝肆意残害人民,时常把人投到斗兽场上,给猛兽吃掉。有一次,皇帝又把一个人丢进斗兽场内,让狮子去吃。这个人胆子很大,他看到狮子不但不害怕,反而走到狮子身旁,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那狮子掉头就走。皇帝看在...  相似文献   

5.
约瑟夫·海勒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以其新颖独特的风格引导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黑色幽默。小说通过战争的描写间接表现了一个疯狂的世界,暴露了美国社会官僚与资本势力勾结的腐败本质给普通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死亡。小说运用了后现代主义手法,颠覆了传统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对叙述本身进行了反思和解构。  相似文献   

6.
张蕊青 《学海》2001,(5):159-162
作为一部著名的笔记集,《扬州画舫录》兼具历史史料和文言小说的双重性质,而后者至今尚未引起人们注意.本文在深入挖掘《扬州画舫录》史料价值的同时,又对其中的小说作了认真梳理,指出该书中的小说大致可分为传闻轶事、神灵怪异、人物传奇三大类,它们具有故事新奇可读、细节描写精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等特点,生动地反映了乾隆时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社会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7.
罗马教廷,自从四世纪依靠奴隶制罗马帝国皇帝起家以来,一贯利用宗教维护落后腐朽的制度,反对一切进步的和革命的事业,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庇护九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8.
密特拉是琐罗亚斯德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的副神,也是契约神。庞培在公元前67年首次见到了奇里乞亚的密特拉崇拜。密特拉教的西传,极可能经过了小亚等希腊化地区,直接传播到罗马帝国的可能性不大。密特拉在1世纪晚期传入罗马世界后很受欢迎,在军队中很流行,在罗马上层也有传播,得到戴克里先、尤利安等皇帝的支持,被视为罗马的太阳神。在3—4世纪的罗马帝国,密特拉教一度成为和基督教相提并论的两大东方宗教。虽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密特拉教在罗马世界的传播最后失败了,但对罗马社会和文化宗教等领域产生了多种影响。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的作品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尤其是长篇讽刺性小说《围城》妙语连珠,妙趣横生,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处处显示出学者的渊博和才情,颇具辛辣痛快和睿智幽默的风格,后被译成多种外文。 《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它是一部以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的空虚、虚伪、灰暗的精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书名《围城》取自法国  相似文献   

10.
道教“洞天福地”思想对韩国汉文小说影响至深,无论是韩国汉文小说中的“三神山”描写,还是“洞天”意象的蕴含,或是“桃源”情结的展现,都折射着这一思想。其中,小说中的“三神山”描写,不仅将中国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山看作是“三神山”,还把朝鲜舆图上的金刚、汉挐、智异三山附会此说;小说中的“洞天”意象包含避乱功能、田园牧歌式生活场景和修仙之所三方面内涵;而小说中的“桃源”情结,一方面与“洞天”意象融合,阐释战乱中的人们渴求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另一方面与隐逸思想结合,表现文人出世、肥遁山林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描写的是唐代高僧玄奘及其弟子历尽艰辛前往西天求取佛经的故事。但是,小说中也描写了大量的道教人物,介绍了道教的基本信仰和主要特征,为读者了解道教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12.
《封神演义》与宗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封神演义>的主题是歌颂仁政,痛斥暴政,伸张正义,鞭挞邪恶.<封神演义>那些宗教的和貌似宗教的描写,皆紧紧围绕这一积极的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貌似宗教的神魔斗法的情节,变幻奇诡,光怪陆离,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性的新神话,使作品与<西游记>一起揭开了"神魔小说"的新篇章.故而,<封神演义>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13.
吻之趣谈     
在人类所有的文字当中,十有八九是描写爱情的;在所有描写爱情的文字当中,十有八九有描写亲吻的。轻轻的一个吻,在无数的诗歌和小说里,在无数的经典影片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篇小说的成败。现实主义大师鲁迅先生对于“应环境而产生的”文学作品的环境因素是十分重视的,在他的多篇小说中,景物描写都非常成功。在《祝福》中通过“雪”所创造出来的气氛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在整个故事的进程中,作者总共五次提到了雪。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这位震惊美国文坛,曾被福克纳称为"作家中的作家"的文学大师为世人创造出了一部主题深远、文体优美的小说<林中之死>(1933年).此书描写了一位随夫姓而姓格林莫斯的女人,在冬日的夜晚,在丛林中的一棵树旁,因饥渴交迫,长途跋涉,休憩时被冻死.格林莫斯夫人是安德森勾勒出的一位呵护生命、善良坚强的母亲.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朗吉努斯“伟大的心灵”论入手,用美学视角剖析“伟大的心灵”在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社会时期的形成、运动和跃迁,从而在“伟大的心灵”的阐释中把这一崇高的主体精神实体有意识完满建构的美学意义引向主体塑造意义、审美创造意义和民主政治社会意义。以期为我们发掘古希腊罗马这部美学打开一条通道,为建构现代美学接通-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人本思想和人性文化的主血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朗吉努斯"伟大的心灵"论入手,用美学视角剖析"伟大的心灵"在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社会时期的形成、运动和跃迁,从而在"伟大的心灵"的阐释中把这一崇高的主体精神实体有意识完满建构的美学意义引向主体塑造意义、审美创造意义和民主政治社会意义.以期为我们发掘古希腊罗马这部美学打开一条通道,为建构现代美学接通一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人本思想和人性文化的主血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主教》2008,(5):8-11
“圣保禄的足迹”主要指保禄当初偕同他的数位同伴,为宣传主耶稣基督的福音而走过的行程。保禄在有生之年为宣传福音,作了三次在中东的希腊和土耳其以及塞浦路斯的行程,第四次的外出长途旅行。则是往罗马的行程,但这次的行程其原因和目的,主要是到罗马去受皇帝的审讯和坐监,因此也称为“坐监之旅”。在上述行程中所经过的传教地区,主要是塞浦路斯,希腊和土耳其,最后则是马尔他和罗马及西班牙。而这些地区和国家正是我们将要朝拜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19.
邹大炎 《心理学报》1987,20(3):28-36
本文对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的文学心理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诗经》中的文学想象与联想,二、《诗经》中的情意描写,三、《诗经》中的人物性格描写。  相似文献   

20.
罗马教皇原来只是罗马城的一般主教,从四世纪起,依靠奴隶制罗马帝国皇帝的扶植,逐渐变成西方教会的首领,即成了所谓的教皇。贪婪的教皇们,倚恃着罗马皇帝的势力,运用巧取豪夺和诈骗的手段,例如:接受贵族的“馈赠”,作小土地所有者或中等土地所有者的“保护人”等等,攫取了不少小块领地,成为帝国境内的大奴隶主之一。随着罗马帝国的衰弱,他们又乘机掠取了许多土地,并夺得了罗马城的实际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