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城区大西街中段南侧,殿宇巍峨,气势雄浑,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比较完整的辽、金寺院建筑。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华严宗是一个专门宣扬《华严经》的佛教宗派,为七世纪末唐武周时期高僧法藏创立,法藏号“贤首国师”,故该宗又称“贤首宗”,是中国佛教七大宗派之一。辽道宗耶律洪基曾  相似文献   

2.
温静 《法音》2009,(1):51-54
中国的辽金时期佛教兴盛,建造了大量佛教寺院,有很多遗构保留至今,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也为辽金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中地位的判定提供了依据。对于辽代统治者来说,信奉佛教是其吸收汉地文化,借以统治汉人的工具。因此,辽代皇帝研究佛教,支持佛教的发展。在辽圣宗、兴宗、道宗三朝(983-1100),佛教在辽统治  相似文献   

3.
《法音》1986,(2)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象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6,(1)
本刊讯应日本圣德宗的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周绍良居士等一行三人,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日至八日赴日参加法隆寺创建1380年庆祝活动,受到法隆寺管主大野可圆,执事长高田良信以及该寺全体僧众和有关方面人士的热烈欢迎和友好接待。奈良法隆寺建于六○七年,已有一千三百八十年历史,是日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该寺自一九三四年起对全部建筑进行大修缮,历时五十年,于去年圆满竣工。法隆寺与我国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因缘。该寺的创建者圣德太子就是日本古代王室派人来我国学习佛教、进行文化交流的先驱。该寺现在还保存不少我国古代佛教文物。一九八四年,他们从我国青岛购买大量巨型石块铺设全寺的甬道,以志佛法东  相似文献   

5.
黄春和 《法音》2009,(6):54-57
辽代是由契丹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疆域相当于今河北、山西、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北方广大地区。契丹族原来信奉萨满教.立国后为巩固在汉族地区的统治.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其中也包括对佛教的信奉。辽代帝王从太宗开始都奉佛崇佛,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圣宗、兴宗和道宗。这三位帝王不仅扶持佛教.大兴佛教文化事业.而且还表现出对佛教思想的极大兴趣和较高修养。辽代《契丹藏》的刊刻、房山石经的续刻等佛教文化事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展和完成的。在辽帝王崇佛带动下.辽代社会奉佛之风也十分盛行.各地都出现了的奉佛组织——千人邑会.即以民间组成的集体力量来共同履行一项项佛教事业。正是在辽代整个社会崇佛风气的影响下.辽代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6.
谭睿 《法音》2023,(9):13-17
辽代佛教深受唐代佛教影响,总体上沿袭唐制,辽代佛教义学也在继承唐代佛学传统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辽代佛教发展繁盛、宗派众多,华严学是辽代佛学中的显学。活跃于辽道宗时期的上京开龙寺圆通悟理大师鲜演是辽代华严宗的代表人物,撰有《华严经玄谈决择记》六卷。他一方面继承了唐代华严宗祖师的义理学说,特别是澄观的学说,弘扬华严思想;另一方面又在前代诸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主张,提出了许多义学创见。  相似文献   

7.
正一、辽代佛教发展概说有辽一代,虽儒释道三教并弘,然独佛教大兴。辽自会同元年(937)得燕云十六州后,佛教于辽方始肇端。太宗耶律德光时就于木叶山建菩萨堂,尊观音菩萨为家神,表明佛教已经渗入到契丹贵族的信仰当中。后经世宗、穆宗和景宗三朝(947-972)的迅速发展,佛教已成气象。至圣宗、兴宗和道宗三朝(982-1101),辽代佛教更是发展到  相似文献   

8.
辽代人对佛教的尊崇,使佛教在辽国具有很稳固的地位。为了对佛教进行管理,辽代统治者仿效中原国家建立了僧官制度。辽代僧官与唐宋僧官有很大不同,即许多僧官拥有俗职。这些俗职名目是:门下省的侍中,三师、三公和鸿胪寺卿等公卿官,崇禄大夫和特进等文散阶。僧官的俗职有三个特点,一是所加的官职都是政治地位较高无实权的加衔,二是有俗职的...  相似文献   

9.
王丽心 《法音》2004,(4):36-39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二千五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成为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行了不少佛教题材的邮品。如泰国发行的“金玉大佛”,越南发行的“罗汉图”,印度发行的“阿育王石柱”,孟加拉国发行的“铜佛”,蒙古国发行的“跳布扎面具”,日本发行的佛像、佛教建筑,澳门地区发行的“观音系列像”等等。中国作为佛教的第二故乡,三大语系佛教齐全,佛教文化极为丰富,因此在当代,我国也发行了不少佛教题材的邮品。说起邮票,就不得不先简单介绍一下邮票的历史和集邮的知识。邮票的发明者是英国…  相似文献   

10.
公元9世纪,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契丹族崛起,占据北方大部分地区。公元947年,建立了大辽王朝。辽代各皇帝笃信佛教,在各京城与州城里建造佛寺,佛寺中建立佛塔,其数量之多,足以说明当时佛教发展的状态。辽代寺院规模比较大,有的建塔,有的不建塔。建塔是根据寺院的经济状况和各宗派主持人来决定的。凡在寺院内建塔,都将塔建在寺院中轴线上,大雄宝殿的前端或者山门外,完全是仿照唐代佛寺市局风格。辽代塔造型基本相似,从总体观察,各种塔具有基本的标准式样。辽塔平面呈八角形,有繁复的基座;第一层塔身特别高,自第二层起做密檐式,…  相似文献   

11.
石经山和云居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山云居寺石经山位于北京西南75公里房山区境内,是隋代高僧静琬于大业年间创刻,历经唐、辽、金、元、明代代相传、锲而不舍、绵延千年,是我国古代碑刻艺术之伟大宝藏,是佛教石经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远,而且保存最完整的文化珍品。解放后全面发展拓印是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共拓印7份,每份拓片三万张。房山石经可分为两大部分:隋唐刻经与辽金刻经。石经山高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赴日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重点考察了日本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寺院,如觉王山日泰寺、新胜古寺、奈良东大寺、高台寺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和启发的是,日本在战后恢复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非常重视将古寺庙作为珍贵的活态历史建筑和原生态文化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佛教史上,辽朝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又因辽朝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佛教在这个社会里呈现出与汉族王朝不同的特点。20世纪以来,辽金史研究领域关于佛教探讨成果颇多,尤李的《辽代佛教研究评述》一文作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而本文所关注的焦点即"佛教"与"社会"关系,力图把佛教纳入多元的民族社会视野下考察。  相似文献   

14.
尹娜 《法音》2015,(2):52-55
<正>众所周知,中国对日本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而佛教则在很大程度上担当了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随着佛教传入日本,与佛教相关的文化也开始生根发芽,佛教美术就是典型代表之一。日本从飞鸟时代开始就以极大的热情在寺院建筑等方面效仿中国,以致于当时日本出现了远高于其社会发展水平的寺院建筑与佛像雕塑。这种单纯的模仿一直持续到平安时代前期,直到唐朝安史之乱后日本中止向唐朝派遣遣唐使才告一段落。在中国佛教美  相似文献   

15.
域外佛教文献,本文仅指现存于域外并以汉文书写的佛教文献而言。这类文献,日本保存的数量最为丰富。本文在介绍日藏佛教写本的来源、书写与流传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日本学界对佛教写本的研究概况,并指出日藏佛教写本可以为研究中国佛教写本大藏经、保存中国佛教古佚书,乃至在文本辑佚、校勘等方面提供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对中国佛教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中国佛教既是印度佛教在中国的开花结果,也是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佛教的根源。中国佛教不仅独存于中国,还以种种方式流传、保存、移植于域外。利用域外佛教文献研究中国佛教,可以拓展研究的空间和视野,具有广阔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杨曾文 《法音》2008,(3):46-50
朝阳北塔中隋仁寿舍利及相关文物的发现,不仅是中国文物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也中国佛教学术界的一件大事。朝阳北塔是辽塔,然而上承"三燕"——前燕、后燕和北燕、北魏、隋、唐,朝阳学者称此塔为"五世同体"是有道理的。本文拟先对辽代佛教概况进行介绍,然后结合相关发现对朝阳北塔的四个问题作简要考察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佛教建筑,以其保存的情况和各自的特点可分为佛寺、佛塔和石窟寺三大类型。佛塔从佛教意义上说是最早最为神圣的建筑,大约公元一世纪随佛教传人我国,并与我国传统建筑相结合,成为中华古建筑中一束绚丽的奇葩,也是中华大地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1,(6)
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接待,以台湾法鼓山中华佛学研究所所长、农禅寺住持圣严法师为团长的台湾佛教建筑考察团一行12人,于4月10日至5月1日分别在北京、山西、甘肃和四川等地对古代佛教建筑进行为期22天的参观考察。该团这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佛教古代建筑,雕刻和石窟艺术等,为建造台湾法鼓山佛教研究院,收集详实的建筑资料,使法鼓山的建筑更具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传统风格。  相似文献   

19.
大同善化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辽金佛教寺院之一,对于佛教思想和佛教文物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寺大雄宝殿中保存的金代二十四诸天塑像,既是金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又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历史价值。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记载,对二十四诸天像的名号及其宗教内涵进行考察,并从辽金时代佛学思想、大同佛教宗派等角度探讨这些造像的佛教思想内涵,进而揭示辽金大同佛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宗教文化十分浓厚,佛教建筑也十分之多,这些遗留下来的佛教建筑,有的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经历朝历代的损毁与扩建,能够保留到今天,十分不易,是人类十分可贵的文化遗产,对人们研究和理解宗教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