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年是毛泽东召集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60周年,今天的我们应更明确毛泽东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在读书过程中,毛泽东不仅对苏联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和内容观点有诸多议论,还提出中国如何编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一问题,旨在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不仅提出"虚""实"结合的基本遵循、既要"有经济"也要"有政治"的理论定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要求,还对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具体写法给出建议。重新回顾毛泽东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若干原则的思考,对今天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写这篇文章的念头缘起于一次美术欣赏课的经历.我与学生在论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名作时,尤其是在让学生描述蒙娜丽莎如何美丽时,他们大有如数家珍之势.我并不怀疑学生们对艺术的热情和他们的基本写作能力,但却怀疑他们的描述和判断是否来自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我相信学生们对蒙娜丽莎的溢美之词并非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是来自那些铺天盖地的欣赏阅读词典,甚至一些教科书.这些教科书和词典在相互引用、甚至转抄过程中常会派生出许多因语意联想而产生的"新"的词汇.  相似文献   

3.
田兆耀 《美与时代》2008,14(1):22-25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和海德格尔{1889.9-1976.5)虽然相隔两千余年,相距万里之遥,但是从<天运>、<艺术作品的本源>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艺术思维主要特征的认识存在互证互释的可能.他们分别借助于"咸池至乐"和"希腊神庙"等艺术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我们把二者放在一起讨论.不仅有助于理解他们二人各自的观点,同时有助于深入理解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道德"和"平等" --哈佛大学斯坎伦教授在华访问演讲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真 《哲学动态》2005,(9):42-46
美国哈佛大学斯坎伦(T.M.Scanlon)教授是目前西方最著名、最活跃和最具影响的道德哲学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他和内格尔(Thomas Nagel)等人创办了<哲学和公共事务>(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杂志,该杂志已成为国际上最权威的哲学期刊之一.1982年,他发表了在西方学术界影响极为广泛的论文--<非自利契约论和功利主义>(Contractualism and Utilitarianism),使他成为继罗尔斯之后非自利契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事实上,自这篇文章发表后,"Contractualism"一词已成了他理论的专有名词.该文也成为许多道德哲学论文集和研究生教科书必选的经典论文.2005年3月30日至4月5日,斯坎伦分别访问了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哲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围绕着"何为道德"和"平等何时变得重要"的主题做了四场演讲.  相似文献   

5.
意识问题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读了一些国内心理学界关于意识问题的讨论文章,还看了我国自己编写的心理学书籍中有关意识问题的论述,受益非浅,但也有一些想法,在这里写出来。一我国自己编写的心理学教科书逐渐地多起来了,在普通心理学教科书方面,仍当推曹日昌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为首。然而,在这部权威性的教科书中,对意识的解释仍然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2007年是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的高校文科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一版出版25周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12月22日举办了"纪念李秀林等主编哲学教科书出版25周年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创新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约7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和日本的佛教史上存在过被称为"隐僧"和"聖"的团体,他们同出而异名,有着相当密切的文化渊源.但是在各自国家的佛教发展史上起着不同的作用,尤其是在推进宗教改革、向民众的普及佛教以及倡导社会救济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可见两国佛教文化的不同走向.  相似文献   

8.
王鲲 《美与时代》2005,(3):36-39
塞尚是"现代绘画之父",是大家公认的立体派先驱.蒙德里安是"新造型主义"的代表画家.塞尚的"森林"与蒙德里安的"树",分别体现了他们两个的艺术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帝王们意识到道德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以仁义、明智、勤俭为其主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但是,在"权位"的阴影下,他们对于道德往往敬重却又厌恶,履行又想拒绝,希望他人尊奉,自己却要逃避质;持工具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明清之际儒生天主教徒论及"十诫"的著述为基础,探讨他们对"十诫"不同于耶稣会士的的诠释.文本诠释活动是建构身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关注儒生天主教徒如何通过对"十诫"的诠释而建构他们的身份,从而呈现本土文化对基督教在中国的文化植根所作的回应与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的晦涩和复杂而著称.拉克劳坦承他们的思想来源于"现象学、后分析哲学以及其他总体上被称为后结构主义的思潮".[1]但若深入探究,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是构成了其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源泉.因此,考察拉康与拉克劳和墨菲之间内在联系,就构成了本文的要旨.我们认为,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有关"他者"的理论,是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这特别体现在其核心的"对抗"思想中.本文通过对拉康"他者"概念与拉克劳和墨菲的"对抗"理论的考察,以试图沟通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并力图阐明拉康学说对理解拉克劳和墨菲思想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远"是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历代山水画家对山水画意境的不懈追求,就是对"远"之意境之美的追求,尤其是山水画中的"平远",更是他们的至爱.这主要是因为山水画中的"平远"之意境,与文人士大夫所钟情的老庄哲学精神境界是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3.
历史有时会出现惊人的相似.鉴真东渡和"五月花"号就是这样的故事.鉴真出于佛教目的,历尽艰险,先后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教;而乘坐五月花号的英国清教徒们也是出于宗教迫害原因,飘洋过海,到达美洲,在大洋彼岸信守他们的宗教信条.  相似文献   

14.
孔孟有自己的生死观.他们将人的生死与"命"、(生死)祸福与"德"联系起来确立了"乐天知命"、"修身以俟之"的生死态度.以"德"取福的延伸就是生死以"义"的生死价值观.这种生死价值观最终决定于生死的目的.孔孟认为,人的目的在于"仁",修德行义都来源于对"仁"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由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大学、乌拉尔大学和阿塞拜疆大学的教授和教师组成的作者集体编写的《哲学史简编》,是第一本考虑到高等学校人文学科学系讲授哲学史课程的特点而编写的教科书。直到目前为止,大学生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得不或者转向篇幅过于庞大部科学院出版的  相似文献   

16.
"人工美女"的产生是社会进步、思想开放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结果.一方面,社会进步、思想开放,给予美容受术者以足够的尊重和理解,使他们有了选择不同生活方式的自由,敢于公开"露脸";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她们愿意公开"露脸".而商家为谋取经济利益,打着"人工美女"的旗号,刻意进行商业炒作,将伤及广大消费者,危及美容外科行业.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予以坚决抵制,倡导在追求形体美和容貌美的同时,注重心灵美的培养,营造出一种真、善、美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回顾 由卫生部组织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教材(俗称"统编教材",后称"规划教材"、"21世纪教材"),是一套影响深远的优秀教材.该教材自1978年推出第一版以来,至今已有5版问世.该教材因其编写水平高、发行量大、使用面广而始终成为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材建设的主线,占据着重要地位.这套教材先后哺育了数以百万计的莘莘学子,他们当中不乏硕士、博士,不乏专家、教授,有的甚至已经成为院士.这套教材也代表了我国医学院校生物化学的教学水平,通过它不仅可以洞悉我国医学教育的历史轨迹,也可以把握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刘彬 《管子学刊》2004,(2):66-70
本文通过对帛书<要>、<管子·五行>、<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魏相传>及<汉书·艺文志>等文献资料的考索,初步梳理了早期阴阳家的源流和一些特点,发掘了其在象数易学史上的贡献.认为,早期阴阳家出于古代史官.在史官那里,已达到了象数易学阶段,他们已有了以卦与岁时相配的"卦气"说.早期阴阳家承其做法,以六卦与"五时"相配,纳入五行,而有富有特色的"古五子"的"卦气"说.文章指出,史官是<易>之"古义"的主要掌握者,后来早期阴阳家、道家、儒家等所传习的"卦气"说等象数"古义",当皆本之于他们.  相似文献   

19.
沃伦和马歇尔关于发现幽门螺杆菌的出色研究,为临床医师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宝贵案例.他们经历平凡,研究执着;打破教条,挑战权威;面对抵制,甘耐寂寞;争取支持,善于合作……体现了从事临床医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学术品质.临床医师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自觉作"研究型"的临床医学家.  相似文献   

20.
卢毅 《学海》2005,(1):74-84
作为"整理国故运动"的三大中坚主体,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古史辨派"、史语所的学术路向虽有所歧异,但他们的方法大都不脱考据.由此出发,这个运动明显呈现出一种"非哲学"、"非史观"的倾向.今天看来,这固然对纠正当时的空疏学风起到了一定作用,却也使"整理国故运动"带有了考据史学的弊端,因此而遭致一些学者的严厉批评.这说明曾经风靡一时的考据史学延续至此,已不适应时势的需要.与此同时,其阵营内部成员的纷纷转向和唯物史观派的崛起,更宣告了"整理国故运动"的最终衰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