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人生价值观——现代化初期苏南人价值观研究之二李宁宁人生价值观在一个人价值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对其它价值观有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它的变化和发展将引起整个价值体系的更新,从而带来其它价值观念的革新和进步。因此,在对苏南人的价值观的研究当...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婚姻价值观——现代化初期苏南人价值观研究之一李宁宁苏南现代化是一个以经济现代化为中心,以人的现代化为主体,以社会全面现代化为目标的综合发展过程。①作为现代化主体的人,在实现着现代化的同时,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历经着个人现代化的过程,他...  相似文献   

3.
人际价值观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价值观研究一直是个令人感到棘手的问题。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它的复杂性,例如,人际价值观的结构怎样?假如是多维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序列如何?人际价值观的研究应从社会文化角度还是认知发展角度展开,还是二者兼而有之?二是它的模糊性,许多心理学家对价值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感到疑惑。有的认为信息涉及的是实际社会世界的知识,而对这些知识的评估则涉及到一个理想社会世界,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从另一角度来考虑,假如个体或社会没有价值观念作指导,该是怎样的一幅行为图景呢? 基于以上原因,人际价值观的研究一直很少有人涉足。这可从研究文献中得到证  相似文献   

4.
选取传统谚语、俗语中关于人际关系的语句编制成传统人际价值观问卷,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传统人际价值观的维度。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理论构想的拟合性。探索性因子分析中,一阶因子分析抽取了14个因子,对14个因子进行二阶因子分析又抽取了人际道德、人际亲疏性、人际防御、人际智慧4个主因子。根据这一结果建构了一个含有人际道德、人际亲疏性、人际防御三个主因子的模型。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对模型进行修正,使之分别含有4个、3个、2个次因子,经检验,模型的拟合比较良好。  相似文献   

5.
《学海》1995,(5)
苏南现代化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苏南现代化课题调查综述《苏南现代化研究》课题组为了贯彻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并促进苏南地区在本世纪末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省社科院“苏南现代化问题”调研组在胡福明和贾轸同志率领下,于1995年元月16—22日、2月9...  相似文献   

6.
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我们不仅应该进行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和鼎力推动,而且应该对工作的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和评估。201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一次关于湖南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的社会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撰写了此份调查报告。此次社会调查共发放20000份问卷,回收18229份问卷。社会调查以湖南省20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大学生乃至当代中国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目前主要处于认知阶段,揭示湖南省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价值观的结构和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价值观是一种拒绝与其他任何价值相互交易,尤其拒绝与经济价值进行交易的观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保护性价值观分为“有关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价值的保护性价值观”和“有关人伦人权和人际情感的保护性价值观”,并发现前者比后者更受重视和更有普遍性。研究还验证了保护性价值观具有的数量不敏感性、当事人相关性、道德责任感、拒绝、愤怒情绪、故作姿态这六个特征,并初步分析了两类保护性价值观在各特征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东亚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11~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东亚价值观的特质及其成因、传统东亚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东亚价值观的形成,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的郑万耕教授认为,《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价值理念,其中“保合太和”、“天…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在东亚经济腾飞中令东亚人引以自豪,也令世人普遍赞叹的“亚洲价值观”,目前正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经受着冲击和考验,许多人正在重新审视这种价值观,有些人甚至怀疑起它的价值和作用。作为亚洲人而又深切关注着国家建设的中国伦理学者,我们更加有责任,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学习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按其对自身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与决定取舍的观点.它使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和方向,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体系,设计自己的人生蓝图.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时期.这个历史的转折,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中学生学习和职业选择的价值观.为此,我们对学生学习的价值观和职业选择的价值观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中学生在当前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学习和职业选择的价值观的主要特点和规律,为当前中学的教育和教学提供心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企业职工的工作价值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企业管理者可以借助三种不同的力量来激励和影响职工的工作行为 ,一种是外在的经济力量 ,一种是与工作相关的内在激励 ,还有一种是以人的信念和价值观念为基础的影响力。前两种行为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传统领域 ,而工作价值观则是近来随着组织文化的兴起而提出的新课题。本研究以企业现场调查为基础 ,分析了企业职工的工作价值观的特点 ,指出工作价值观是由工作行为评价因素、组织集体观念因素和个人要求因素三个方面构成 ,它们与职工的工作动机有着显著的相关。职工的工作价值观还表现出年龄的差异 ,年轻职工 (3 0岁以下 )的工作价值观并不是与年长的职工 (3 0岁及以上 )完全不同 ,他们在工作行为评价因素、组织集体观念因素方面有着共同之处 ,但是他们在考虑问题和判断时 ,思想更复杂 ,更多地考虑个人要求因素。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职工 ,其工作价值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中 ,国有 /集体企业职工的组织集体观念显著地高于外资 /合资企业职工。  相似文献   

12.
友善既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标签,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体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准则。友善诠释和承载着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宽容友善、互相帮助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愿。以和谐共享为价值旨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友善第一次提升为核心价值观,使友善在化解社会矛盾、维系和营造和谐社会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21世纪以来,友善核心价值观成为研究的热点,就友善的内涵、外延、特征、要求,以及践行友善面临的困难、挑战与如何应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友善核心价值观在其内涵与外延及其具体要求的共识有待形成;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制度性意义和世界性意义有待深入研究;友善信仰化的有效路径有待探究。  相似文献   

13.
彭耀光 《哲学动态》2005,(12):54-56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东亚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11~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东亚价值观的特质及其成因、传统东亚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苏南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与首选战略──苏南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三论叶南客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进步,而人本身也正是苏南现代化大业的设计者、开创者和建设者。正因如此,苏南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的充分开掘已构成苏南现代化这一跨世纪工...  相似文献   

15.
论孔子人生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孔子思想典籍中,没有出现“人生价值观”一词,但是,围绕着“人”的问题所进行的探讨和论述,却时时涉及到个人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实际上阐述了现代意义上的人生价值观。对于这部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仅限于“批判地继承”这样一句抽象的口号已经远远不够了,现实要求我们用当代人的眼光去审视传统,用理性的思维去分辨其中的良美,用现代意识去汲取其精华。(-)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确立怎样的人生价值目标。所谓人生价值目标是指人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所确立的行为指向。一般说来…  相似文献   

16.
儒学和佛是几乎同时在公元前6—前5世纪产生的思想学说。儒佛所探讨的对象都是人,都对于人生价值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独特的说明。两家思想的核心都是人生价值观。儒佛的人生观表现出现实主义与出世主义的鲜明对立,在人生价值观方而的差异是: (一)对于人的地位高下看法不同。他们所取的参照系不同。儒家是就其他“物”尤其是一般动物的比较而论人在天地间的意义。佛教则主要就“佛”而言人在世间的地位。 (二)对于人的生命——空有观点的对立。儒家认为人是生物,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实体的,且在天地间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与内地企业员工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余华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0,23(6):739-740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的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它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近二十年来,研究者对大中学生、社会青年、企业员工等群体的调查表明,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青年的择业标准也在不断地变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灵魂,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9.
"追求卓越"是对当代经济活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伦理价值观.其基本含义是经济主体必须把经济绩效与伦理道德两者统合起来,在优异的经济绩效基础上去谋求优秀的道德表现,强调的是经济主体要具备经济关德,通过市场有规划地做好事.伦理道德并不是经济绩效的绊脚石,而是所有追求优秀业绩的经营者们的必备素质.作为一种经济伦理,卓越包含着人是目的的理念、健全的责任意识、超越法律追求道德的观念、自律意识、服务意识、竞舍意识、可持续发展现等思想,具有功利价值与道义价值统一、工具理性与实质理性共融、人际伦理与生态伦理并重、普遍伦理与地方智慧结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由《人民日报》理论部、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教学与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委党校、《中州学刊》等单位发起召开的“改革开放与人生价值观”讨论会,于1993年5月4日至8日在郑州召开。30余人出席会议。这是继全国人生价值观多次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讨论会。会上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人生价值观产生的变化。在充分肯定积极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会议讨论了“人本主义价值论”或“需要价值论”问题。有的同志提出以满足人的需要界定价值是错误的。它将使用价值看成价值,有用即有价值。而价值指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