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主要探讨了布依族民居建筑艺术近年来边缘化的突出问题,从时代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发展角度出发,以国家倡导的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为契机,着力发展黔南旅游为切入口,具体阐述布依族民居建筑发展民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对保护和传承黔南布依族民居建筑艺术探索新的途径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民居建筑文化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基础和源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全球化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各地区建筑逐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如何去维持地区建筑的文化特点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以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为主题,重点探析豫西地区建筑文化存在的特点,首先以绿色建筑和美丽乡村的概念着手,逐渐深入地研究豫西典型建筑窑洞的背景及环境特点,最终为构建"美丽豫西"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体验式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乡村旅游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同时,面对着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形式简单、产业链短等问题,体验式旅游所提倡的"天然的体验活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文章基于美丽乡村的时代背景,以永泰县全域旅游规划项目为例,从体验式旅游视角,通过对永泰县全域旅游规划项目的综合分析,为永泰县美丽乡村县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炉古镇作为耀州窑制瓷旧址,延续了千年制瓷文化,保留了众多百年制瓷窑洞以及窑洞民居。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窑洞逐渐废弃、破坏,为保护发展陈炉文化,窑洞修复、改造工作势在必行。文章对陈炉古镇现状发展问题进行浅析,结合地域历史文化、陶瓷文化及其民俗,提出对窑洞修缮、改造的对策,推进历史名镇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一部分,现阶段我国的旅游产品也逐渐丰富起来,给人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旅游体验。在全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人们每天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因此在闲暇时更期望体验一下乡村生活,为此,乡村旅游产品广受人们青睐。为了开发出更好、更新颖的乡村旅游产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文章针对乡村旅游产品的概念以及分类进行阐述,同时结合人们对乡村旅游的理解与需求,对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认为旅游产品不但要满足美学体验,同时也要突出功能性和多元化,实现乡村旅游文化与资源保护的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人们创建绿色、健康的旅游产品,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贵州土家族传统民居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民居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内涵,同时还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贵州土家族传统民居面临着消失殆尽的境地。文章以沿河县后坪乡葫芦湾传统村落为例,针对旅游开发和传统民居保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求推动贵州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土民居是人类在20世纪以前生活方式的表达,以保护传统乡土民居为切入点,探讨传统乡土民居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变迁,传统民居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居住者的生活需求。文章首先回顾了传统乡土民居的背景及创作历程,并对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探索性的理论和研究,概括了当代乡土民居创作的新思路,提倡乡土民居在乡村振兴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提出乡土民居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今后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农村危房改造和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保护是一对耦合命题,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民居的保护,要注重体现地域特点,突出乡村特色,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建筑风貌。通过总结农村危房改造中传统民居保护的主要措施,分析农村危房改造中传统民居保护的经验与成就,以期为提升传统民居保护水平,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民居具有独特的建造布局手法,是我国重要的乡土建筑类型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将传统民居建筑布局手法运用在现代建筑中,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功能提出的更高要求,能够使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从而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民居建筑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乡村农家乐根植于农村,主要服务于城市人群,成为近年来乡村建设的热点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乡村农庄发展后劲不足,建设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现以四川成都三圣乡大榆农家乐为例,通过统筹消费者需求和当地具体情况,以使相关人员更好地通过艺术设计改造旧有建筑外貌及周边环境,并新建娱乐设施以建设新时代多功能的农家乐,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将艺术设计融入乡村民居建设,有利于农庄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对居住环境的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装饰艺术从业人员如能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巧妙地运用和融入现代建筑元素,赋予传统民居建筑以现代特色文化理念,将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蕴含的深厚建筑文化。为此,文章从探讨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态特点入手,分析了装饰艺术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尝试提出了装饰艺术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应用的有关思路办法。  相似文献   

12.
民居、榕树、竹丛以及村井不仅是越南乡村文化的象征,还是越南北部三角洲人民的骄傲。越南北部三角洲传统民居是其乡村文化的一部分,与水稻种植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越南北部三角洲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价值体现出以下特征:传统民居与乡村空间整体非常和谐;民居形式简单,符合当地风俗习惯、气候;布局对称,装修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格;只用天然材料;社区性;地方性。这些传统民居建筑艺术对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借鉴价值,值得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窑洞是豫西地区传统建筑的代表,窑脸又是窑洞装饰的主要部位,是豫西地区建筑装饰、点缀生活和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重要艺术形式和集中体现。但是,近代钢筋混凝土建筑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窑洞建筑,窑脸的装饰之美逐渐被忽视。调研考证发现,窑脸的装饰题材众多、构图追求形式美法则、配色素雅构成了具有豫西特色的装饰艺术特征。在豫西窑洞中,窑脸的装饰艺术特征潜藏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文章对坚固实用的民俗符号、具有吉祥寓意的民俗符号、具有豫西特色的民俗符号进行分析,形成民俗符号的完整构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从甘肃兰州的青城古镇民居建筑装饰入手,结合当地实情,从文化艺术的视角,以高家祠堂为个案进行分析,总结了青城民居的装饰艺术特点。通过对民居建筑的深入了解,可以对青城古镇的历史、建筑艺术、文化传统等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对于该地区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土建筑营建文化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新的机遇,继承和发扬优秀乡土营建文化是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鼓励自组织施工传统的技术帮扶是新时期乡土民居建造范式之一,考虑到乡村基础设施缺乏以及实践地点与设计人员相隔遥远交通不便的现状,"自组织改造帮扶"的方法是帮助当地居民实现农居综合功能提升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归原小镇改造设计为例,总结乡村农宅帮扶式改造设计策略,延续乡村风貌与乡村文化。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地区在民居建筑上避俗趋新,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出发,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特色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生态保护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云南腾冲荷花湾乡村旅游景区的设计分析,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景区设计应遵循生态伦理原则,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强化乡村旅游景区的绿色营建。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获益两者协调共生发展才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的美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也需要体现在精神文明方面。赣南地区拥有着传承已久的客家文化,也有丰富的客家民间技艺,这些既可以转化为文化产业,改善物质条件,也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基于此,文章对民居、民艺、民俗三方面对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文化保护的联系进行论述。赣南客家传统文化保护可以和美丽乡村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旅游开发成为许多传统村落的选择。文章通过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石洞沟村发展之路进行探究,挖掘石洞沟村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旅游开发资源,分析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探索保护传统建筑、传承民俗文化的方式,为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性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于传统民居建筑这一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必须跨越单纯的显性的建筑本体现象进行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深层次探索。从地域文化视角探讨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出蕴藏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富有历史特色和地域特征的建筑文化价值,为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对苏北地区民族性、地域性新建筑创作具有指导意义,更有利于打造苏北地域旅游和文化品牌,促进苏北地域文化圈的建立。另外,通过对苏北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研究,也能为其他地区民居建筑保护研究开拓思路,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