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宗教》2023,(3):56-57
<正>普陀山佛教协会在传承佛教传统的同时,全面强化文化设施建设,多元开展文化研究、文化活动和文化宣传,挖掘和阐释以观音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特色佛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深度融合,营造热爱文化、学习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良好氛围,探索出了新时代文化润教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强基新路。  相似文献   

2.
江苏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服饰艺术,目前已有多项服装、服饰、染织技艺入选国家级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这些古老的传统技艺面临后继无人、传承无路的尴尬局面。让江苏传统服饰艺术走进校园,融入聋人艺术设计教育,在聋人艺术设计教育中弘扬民族传统工艺文化,创新传统手工艺,既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促进了高校艺术教育,对于二者的共同发展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林洨沣作品     
正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作为记录人类发展,进行文化传承的古建筑却在建设中遭到破坏。千篇一律,毫无中国特色的所谓现代建筑越来越多,独树一帜,象征文化的古建筑越来越少,这是我们破不容缓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重新重视和理解中国古建筑的现状和价值,历史的见证者应该得到保护、修复和传承,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4.
如今河北古建彩画在传统工艺与科技结合的工艺理念、审美取向等方面的影响已逐步显现,进而影响河北古建彩画的研究发展。"从回归本体到工艺与科技结合的跨界重生"给古建彩画带来了新的理念。从彩画本体来看,河北古建彩画中明清古建彩画是中国建筑史上繁荣一时的装饰形式,并在中国建筑装饰和文物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彩画匠人通过勤劳创造,将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审美物化于彩画之中,形成河北古建彩画的形式之美。因此,通过回归河北传统文化本体,寻找优秀传统彩画装饰纹样,进而确定建筑彩画的装饰题材内容,对古建彩画意象美学做进一步研究。应将传统彩画中重要的元素加以提炼,取其"形"延其"神",把传统艺术及能工巧匠的精神元素融入到河北古建彩画的保护之中,将燕赵文化精神的精髓融入到传统工艺与科技结合的彩画保护与修复的再造之中,对于河北古建彩画的传承发展必将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消费市场的需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需树立创新意识,首先是文化理念创新,以符合当下科技社会的发展水平;其次,深厚的文化内涵要通过创新表现手段形式展示,以适应当代消费者的审美要求。将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有机结合,使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等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延续,同时创造商机吸引游客,实现文化保护和产业开发的双赢,不断探究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整合过程中旅游经济与地域文化的互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座谈会大致达成了几点共识:一是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作出重要贡献。二是道教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时要找好定位,增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三是道教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只有固本培元,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推动全国道教界人士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更加明确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并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对道教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道教  相似文献   

7.
盛世新时代,我国重视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银饰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时代与时俱进得到了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与成就。民族银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一个文化命题,也是一个企业文化的命题,其传承和弘扬涉及到众多的领域和学科。通过对银饰文化的诠释、对银饰文化的传承和精神守望,希望与行业同仁同道及大国工匠进行交流和切磋,共同为我国的银饰文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生长,积淀着民族的智慧,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是艺术的瑰宝。以往的传统手工艺传播方式单一、传播范围小、距离短,技艺的传承需要依赖师徒传授,文化的传播则依靠书籍资料和作品实物,影响力受到限制。如今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兴盛,文化和技艺的传播迎来了新的机遇,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构建和演绎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创客"和文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发展趋势和策略,从而为自媒体时代下传统手工艺"创客"的发展道路和文化传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建筑彩绘的实际作用是保护我国传统建筑的木质结构,在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建筑装饰艺术和手工技艺。临夏地方建筑彩绘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独具特色。首先对临夏建筑彩绘的历史渊源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对临夏建筑彩画的艺术元素进行分析。同时,笔者对于建筑彩画及彩画技艺的发展问题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呈现了文化自信的独特意义,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是我们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引。通过对广府传统窗牖型式特点等内涵分析,结合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对广府传统窗牖装饰艺术进行原始归纳和提炼,从视觉设计、艺术品、产品设计、现代中式窗设计、精神传承等方面探索广府传统窗牖艺术转化路径和设计规律,是对文化与技艺的活化传承,是一种创新。处理好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关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新疆维吾尔族文化底蕴深厚,模戳印花布是其生活中处处可见、实用性极强的民间艺术品。石河子大学在2017年11月开展此项技艺的研修班,使传承人了解如何将维吾尔族模戳印花布织染技艺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创新予以大力支持并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对模戳印花布织染技艺优势、现状的调查,探究了印花布的发展、传承与创新路径,以期引导印花布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延岩 《美与时代》2023,(12):74-76
公共艺术是近年来艺术界的“热词”。公共艺术不仅是装点城乡环境的景观艺术,也是彰显城市或地域文化特色、营造空间的载体,具有文化传播和再生功能。中原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原灿烂的文化宝库,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外来文化介入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传统习俗、节日、传统技艺等传统文化逐渐淡忘。为了使中原民俗文化的宣传更加有效,促进中原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让文化滋养公共环境,分析中原民俗文化融入当代公共艺术创作的价值和可行路径,使中原民俗文化得到充分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传统的建筑文化,既要传承,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建筑进行创新。文章就以当代建筑设计工作为基础,提出应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融入到当代的建筑设计思想中来,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予以传承,实现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建筑文化技艺的传承与体现,再通过与当代建筑设计工作的创新,更好地起到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遗"中的传统造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重组与创新可以打造适应时代需要的设计作品,为"非遗"传统工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南通"非遗"中典型的传统造型为研究对象,结合"非遗"特点,从外在的造型到内在的文化深入研究非遗创新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古建筑彩画的产生历史以及艺术特征,并整理出中国古代建筑彩画从功能到装饰之间的过渡。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提升古建筑彩画发展范围的艺术途径,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环境重点探讨古建筑彩画得到新生的有效方法,帮助全面提升艺术发展价值,实现古建筑彩画与当代建筑涂鸦艺术上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意味深长地向美学和文艺工作者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那么,什么是“中华美学精神”?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当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呢?下面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和体会,谈谈一点初步的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赵芳  肖群 《美与时代》2014,(2):119-119
通过论述具有千年发展历程的陶瓷传统技艺的传承,探讨传承陶瓷传统技艺的现实意义,以此来叙述传承的重要性以及陶瓷传统技艺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正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的贵阳孔学堂,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发挥阳明心学的时代价值,从中吸取思想养料,创新社会心态问题研究,发挥多学科优势,积极寻找解读、解答、解决当今社会各种心态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相关部门支持  相似文献   

19.
长征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意识形态,其自身具有永恒的价值。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长征文化的关注度也迅速升温,在新时期大力弘扬长征文化更突显出其重要的时代意义。在这种形势的驱动下,长征文化题材的设计创作便找到了发展的契机。挖掘长征文化元素,运用现代设计语言进行设计和创新,使长征文化元素呈现新的视觉形式,是当下大众的审美诉求,同时也是传承和弘扬长征文化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城市人口持续增长、经济迅速发展和多元文化涌现,城市中的矛盾与问题越来越突出。想要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城市进行改造和再建设。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如何对古建筑进行保护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基于此,对古建筑保护进行分析,探讨城市建设中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具体的保护策略,希望促进传统建筑文化进一步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