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黟县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保留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遗存。如今传统村落物质遗存普遍性价值得到肯定与保护,传统村落发展如何体现出各自的特殊性需要探索更多的路径。文章以黟县碧山村为例,对当地村落保护现状以及特色资源进行梳理,并根据村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周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文化景观概念、内涵分析入手,综述了国内现有相关研究进展,在探讨历史文化景观空间保护的问题及研究热点两方面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李祎恒 《学海》2023,(5):176-185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我国亟待通过法治化手段来消除国土空间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构建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区域国土空间同质化、碎片化、等级化发展等结构性问题的根源是国土空间权力(利)的失衡。要破除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困境,就必须将空间涵摄于法权关系,并以区域国土空间的结构与功能为基础,遵循整体性、平衡性和多样性的空间需求,完善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法理逻辑,进而为建立健全充满开放性和可能性的差异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保持本色     
在欧洲的“音乐王国”奥地利有许多年代久远的古堡,古堡里陈设着十七八世纪的木器、吊灯、画作等古物。政府时常将这些城堡连同里边的古物一同出售,售价仅为一先令,约合人民币一元钱。有趣的是,卖得如此“便宜”的古堡,一般人却不敢问津,因为要购买这些古堡还必须遵守一个附加条件,就是不得对古堡进行翻新改造,只能修缮和加固,保持古堡的原貌。这样一来,买下“一先令古堡”的人所要承担的维修费用就难以数计了。  相似文献   

5.
刘峰  佐斌 《心理科学》2018,(1):154-159
群际隔离微生态认为当公共空间中群际接触自然发生时,相比较内群体成员个体在空间距离上远离外群体成员;介绍了群际隔离微生态的维度、心理机制、实施过程、测度指标;分析了群际隔离微生态的相关研究现状和不足,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强立论点、解释机制、研究方法的探索的研究,为群际接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及重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对传统村落空间进行更新和改进之外,更重要的是基于传统村落实现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在促进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在研究过程中,以广东东莞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为例,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芜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拥有儒林街、大清监狱、中国第一城隍庙等文化、宗教、商业载体的历史建筑遗存。但在古城改造中,由于保护不当,许多文化遗存遭到损毁。若能以古名居、古巷道为依托,以大清监狱为主体构建文化旅游区;重建城隍庙主体,与财神街交相辉映构建宗教旅游区;修建十里长街,重塑黄金商业地带的商业旅游区,不仅可以使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真正得到保护,同时还能彰显芜湖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效带动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具体历史文化保护片区中的阴角空间出发,研究阴角空间的利用情况。运用举例和对比两种方法来分析目前宁波老外滩中阴角空间在利用方面的问题,从而提出再改造方案,进一步实现空间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此来体现历史文化保护片区中空间的灵动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更新作为老旧街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以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街区的地理位置、街道肌理、历史遗存建筑、人口结构、居民建筑,并总结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明确公共空间景观可持续更新内容和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从存量空间、景观特色、绿化设计、基础设施、历史建筑修缮、公共卫生六个方面提出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以更好地促进街区景观提升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徐艺 《美与时代》2023,(8):23-26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老旧厂房改造与空间再生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城市更新的概念强调对城市进行改造和提升,以满足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要求。空间再生作为城市更新的一部分,注重将老旧厂房转变为具有新功能和价值的空间。不同的模式,如文化创意模式、产业创新模式、生态修复模式和地产模式等,提供了多样化的改造方式。在实施老旧厂房空间再生设计时,需遵循可持续性、多功能性、历史保护、社区参与和灵活性等原则。然而,改造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历史保护与功能转换的平衡、资金压力、社区参与和沟通、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等。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建议制定综合规划,实现多功能利用,注重可持续性设计,加强社区参与,引入创新技术,寻求合作伙伴,保护文化遗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成功实现老旧厂房空间再生设计,推动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活力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寨建筑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通常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在乡村振兴趋势下,部分相关的保护传承决策和村民现代生活需要有差异,导致空间活力降低。文章围绕河北省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现状,分析了其中的公共空间与空间活力,并简单概述了村寨建筑文化特征,进一步探讨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方向,涉及保护方式、传承主体、整体改造及差异化分类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老年社区的活动空间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面临社区绿化面积较少、闲置空间较多、服务型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老年社区的活动空间急需重塑和改进。因此,分析居民生活空间现状,整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老年社区活动空间的研究成果,对健康视角下老年社区的活动空间设计进行研究,以期为老年社区活动空间的改造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潇贺古道作为一条贯穿湖南、广西、广东的古道,有着重大的历史作用,虽然现如今已失去了当时的功能,但是作为历史文化景观空间还是具有修缮的意义。作为开拓历史的人,我们应该立足今夕,回首历史,展望未来,为此古道遗存的历史遗迹做阶段性的保护和研究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空间与设施体系进行田野考察,全面了解非遗空间的主要功能、基础设施等基本情况,评估分析非遗场馆能否满足保护和传承非遗的需要、有无提升的必要等。通过梳理南京市非遗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构建江苏省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标准,以实现对南京市非遗的高质量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5.
通过雷州地区传统民居研究的必要性,对传统民居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传统民居保护对策等几点问题进行再次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数学是在初等数学和变量数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产生的标志是非欧几何、群论、泛函分析等学科的创立。非欧几何、群论、泛函分析扩展了数学研究的对象,几何不再是只研究直观世界的空间和形式,而且研究与它相联系的罗巴切夫斯基空间、射影空间、黎曼的四维空间和各种拓扑空间,代数考察的对象“量”更具有普遍性,如:向量、矩阵、张量、旋量、超复数、群等,在泛函分析中,不但“数”是变量,而且函数本身也是变量。现代数学还扩大了数学的应用范围,如:爱因斯坦把黎曼几何应用到广义相对论,冯·诺伊曼把希尔伯特空间应用到量子力学,等等。现代数学关于数学理论的研究有集合论、突变函数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城市建设中,旧工业建筑遗存导致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凸显。一方面影响了城市总体规划,另一方面导致了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等问题。由此,旧建筑遗存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具体的设计中要深入调研以找到适合的改造方式,切不可复制其他城市模式。目前我国城市有大批旧工业建筑正在被恶意破坏,已经到了不挽救就消失的地步。有些建筑虽然已经被确定为保护性文物建筑,但是也难逃被强拆的命运。对于这种现象的发生,人们是深感痛心的。旧工业建筑并不是城市发展的障碍,相反它应该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如何找到旧工业建筑与现代城市共生的方法是当前我们所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史亚娟  庞丽娟  韩小雨 《心理科学》2007,30(5):1116-1119
测量是数学的主题之一。空间非标准测量能力的发展对儿童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对儿童思维抽象性、逻辑性、创造性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近四十年来儿童空间非标准测量能力发展研究的成果进行概括分析,发现研究者主要对儿童空间非标准测量的认知加工线索,长度测量策略与工具的使用,空间非标准测量知识的获得顺序以及相关的测量教学顺序,空间非标准测量能力与守恒和推理能力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儿童空间非标准测量能力发展研究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类型不断拓展,地标建筑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部分,在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对城市网红地标建筑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信息化时代城市地标建筑设计的要素与不足之处,以解决城市地标建筑设计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国对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基因是否属于科学发现、关于运动和植物品种的概念、关于基因治疗方法的专利保护、关于伦理道德标准、关于微生物菌种的保藏和发放、关于实用性和专利的授权范围以及关于遗传资源的保护等生物技术领导专利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观点和作法,并提出了笔者的粗浅看法,另外,还对如何解决基因资源的保护问题、生物技术领域是否需要专利保护和怎样防止生物技术的滥用等问题,介绍了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