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视标识系统作为人与环境沟通的媒介,是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对外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对景区风格进行定位,然后以景区总体规划和景区地形为依据,结合景区的规划要求,紧扣景区的汉代文化特色,对导视标识系统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对遗址公园的导视标识规划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遗址公园作为历史的见证以及文化的载体,本身就具有着历史、艺术、科学人文等方面的价值,同时又从不同角度衍生出其他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因此,社会对于遗址公园的经济价值越来越重视,这些价值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我国遗址公园的保护以及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满足社会的人文建设,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那么保护以及开发利用我国遗址公园就成为了大众所关注的话题。遗址公园景观的设计不仅要将历史遗迹完好的保存,还要集园林开发与休闲娱乐于一体,在保护遗址公园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基于此,首先提出了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依据以及设计理念,其次举例说明我国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特殊性的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我国大遗址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文化遗产展示利用,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承担社区功能,提供科研、教育、游憩的重要公共空间。论文分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总体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的集聚趋势,但在东中西部、南北地区等地理区域上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和数量特征,这种分布特征受到大遗址资源、人文等因素的影响。推测未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形成以西安、洛阳、郑州、曲阜、荆州、成都为中心的8-10处片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的公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文化缺失”现象,其结果不仅加剧了城市景观的雷同,而且也使公园自身失去了吸引力,对公园的持续发展和城市整体形象都产生了负面作用。景观小品和导向标识是公园文化的主要景观载体,其设计不仅仅是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更需要讲究文化特征,应该把公园的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最大可能的彰显出来。景观小品可以用空间节点的方式让人了解场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导向标识则通过反复的出现,强化游客对公园文化内涵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考古遗址公园是文化遗存保护与城市化进程的矛盾加深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遗址保护方式。由于遗址本身的公共性特性明显,仅仅依靠政府及考古文博机构的力量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保护,公众考古也就是在处理考古学、公众、国家政府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考古遗址公园对公众考古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以"考古遗址公园对公众考古的发展"为题,通过梳理公众考古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日本飞鸟历史公园、英国弗拉格遗址公园和我国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不同展示方式及特点,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公众考古学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考,以期能够引起对于公众考古学的重视,将公众考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更好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遗址类博物馆分析其在不同地理环境影响下对公众的影响及特征,然后以大唐西市博物馆、杜陵生态遗址公园、汉阳陵地下博物馆以及大明宫遗址博物馆等发展实例予以分析,最终从整体的视角来看待在不同地理环境影响下的发展模式区别,来论证怎样更好地发挥和再利用每座遗址类博物馆自身不同的地理与文化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7.
后工业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码头作为城市滨水区旧工业发展的重要地段,位于城市重要的水道上,占据城市独特的地理条件,蕴含丰富的工业遗产文化,此特殊区域的整合性设计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几年国内对于城市工业区的保护与利用,城市工业区的户外公园广场遗址改造设计居多,而针对城市码头遗址景观进行单独的设计研究较少。从城市码头遗址景观的保护、利用、遗址景观文化传承的设计几个角度出发,同时分析国内外近几年城市码头遗址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现状,梳理城市码头遗址景观的设计理念与相关设计原则,归纳总结城市码头遗址景观的空间整合性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城市视觉导向系统是标识指引性图形的有序组合,在复杂的城市空间中进行引导和规范,其价值包括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我国现有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和图形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亟待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青年在城市中小型公共空间中的心理需求表现在感受户外空间、体验行为场景、参与活动项目及缓解情绪压力四个方面。我国城市中小型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安全性、易识别性、适宜性与功能复合性问题,制约了共享城市的发展。文章研究纽约泪珠公园案例中空间建构、环境营造、景观设施和植物绿化内容,归纳空间、环境、设施及植物的设计策略,结合青年心理需求规律,营造情感、精神与文化融合的景观空间。依据青年群体心理需求,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与环境心理学、行为学概念,重视服务区域空间容量问题,可以营造出满足市民需求的城市生态共享场所。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国家大力支持文化自信建设的当代,地域文化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甘肃陇南礼县建设大堡子山考古遗址公园,既方便专家学者进一步弘扬和解读秦文化,又可以将博物馆与遗址保护的优势相结合,发展文化旅游。不只是遗址公园,在任何一类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都应是设计中重点应用的对象。大堡子山遗址公园的建设,有利于促进陇南当地旅游开发走向“以文物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保护”的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如今,公共环境标识系统已不仅是一种引导说明信息的承载物,还是所处环境以及整个城市的视觉形象的象征,所以必须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的标识系统,这样才有利于塑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城市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这些交流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的领域,同样,全世界不同的文化也在各个国家之间相互渗透。在这一过程中,非文字性的符号图案,成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群之间无障碍沟通的桥梁。城市标识导向系统中的符号形象,作为传承城市文化和城市意象的重要战略部分,通过与城市特色产生共鸣,赋予一个城市独树一帜的个性,让停留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感受到独特的城市文化底蕴。以景德镇为例,研究城市文化符号与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之间的丝丝联系以及标识符号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袖珍公园是伴随着城市发展而产生的一类特殊的城市公共空间,它被称为大片稠密建筑群中的一片绿洲,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环境,更为城市生活提供了交流,休息的舒适场所。本文以纽约佩利公园为例,通过分析佩利公园设计中的方方面面体现出袖珍公园赋予城市生活的舒适体验。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政策支持推动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概念及构成。在游客体验的基础上,针对现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旅游景区标识系统智慧化设计的新构思。并从设计原则、表现形式两个方面来论述标识系统智慧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湿地公园是城市发展中的生态过滤器,是展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个生态窗口,文章通过对中山市湿地公园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目前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根源,提出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建设,基于在地域文化的影响下的湿地公园开发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型的公园类型,城市生态公园不仅具备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功能,还在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城市乡土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型城市公共绿地系统,展示生态文化景观方面独树一帜。以衡阳南湖生态公园为例,从功能分区、植物景观、服务设施三个方面,探讨基于生态文化体验的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旨在为同类型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视觉导向系统是将标识或标志很好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图形,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的导向系统能为我们城市起到规划的作用,其价值包括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我国现有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存在着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和图形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亟待改进和创新。文章就中国传统元素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导向系统方面进行阐述,希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每年都要经历洪涝灾害,建设海绵城市被国家提了出来。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海绵城市理论在公园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过程中起到重大作用。选取江苏省镇江市京口片区华润新村社区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内容;其次介绍了研究区域概况,江苏省镇江市是国家生态市,镇江市京口片区华润新村社区公园是集居民日常休闲、儿童活动、散步、跑步为一体的综合型活动空间;再次对华润新村社区公园在海绵城市理论下的改造进行分析,主要从公园的地形、水体、道路铺装、植物这四个方面进行改造处理;最后总结一下对海绵城市理论在公园中的应用措施。期望今后的公园设计都能把海绵城市理论考虑在其中,根据当地实际条件打造海绵化公园。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的扩张,全国各地大批工业遗址被拆除或破坏。因此,对工业历史文化的保护,以及对工业遗址空间环境的再造和再利用,成为当前城市公共艺术实践的重要方面。以位于河南省郑州地区的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区为例,探讨公共艺术介入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区的模式,从空间转向、情景叙述及氛围营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是区域文化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城市生存的根本,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撑,是城市发展的最大资源与资本。太原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多处古迹遗址,盛产数量众多的文物。在新时期,如何保护和利用独特的地域文化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如何通过城市文化建设推动与引导城市建设,目前已成为太原建设面临的困难。文章分析了太原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太原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当前,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管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协调城乡发展,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太原的特色优势,保护历史文物和古迹遗址,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勇于开拓创新,从而使太原的文化产业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