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的图形艺术之中,吉祥纹样在传统文物建筑的装饰中是比较古老的一种,这种传统古老的装饰艺术有着丰富的领域以及广泛的应用范围。作为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的历史价值以及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文化价值都是不容小觑的,针对吉祥纹样在传统文物建筑装饰中的构成原理以及造型形式,提出了一些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打散重构以及删繁就简等,对有象征性意义的符号进行了提炼,从而使其更加适应于现代化的设计之中。对吉祥纹样在文物建筑的装饰中的图形艺术进行探析,将更加有益于现代图形艺术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传统吉祥纹样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步发展演变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语言,它们不仅在造型上是美的,在内涵上更是传达了中华民族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认识。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应用传统吉祥纹样,并非是对其造型形式的简单照搬,而是注重对其精神内涵的传承和发扬,重在追求"形"与"意"的高度融合,追求不断突破、超越、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吉祥装饰纹样通过一定的题材表达富有喜庆吉祥的寓意,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宝,无论是纹样的造型结构还是寓意表达,都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对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征的分析,结合茶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具体分析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吉祥装饰纹样在现代茶具设计中的运用,进一步探索了茶具设计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吉祥文字是中国汉字文化和吉祥文化中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吉祥文字纹样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构成形式与文化寓意与现代中式家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联系,将它运用于中式家具的设计,将会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与文化性。  相似文献   

5.
木雕花板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装饰纹样种类众多,题材内容包罗万象,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传统吉祥纹样。常见的纹样有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传说故事、喜庆吉祥、博古器物等。其中,鹤纹是花鸟纹样中最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鹤在人们心中是善良吉祥的鸟类,相对于其他的鸟类,鹤以其独特的形象、秀雅的姿态、超脱的气质受到了众多文人巧匠的瞩目。鹤纹以有形的符号表达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这种传统文化意识,几千年来代代相承,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6.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瑰宝,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尚有不少的空间。仅从匾额、楹联这个角度,探讨了苏州园林的思想内涵和美学特征,从而认为,匾额、楹联在古典园林中不是点缀,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是园林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刘畅 《美与时代》2007,(9):96-97
在土家族服饰艺术中,无论是图案纹样还是装饰的图画,其寓意的中心主题是"吉祥".朴素装饰纹样的吉祥主题不仅表明了土家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理想,而且以寓意的方式表征着土家人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和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以及不屈的力量,它既是理想性的又是现实性的.  相似文献   

8.
拙政园调研     
拙政园在众多苏州园林中可算是学院派的代表,其规模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布局也比较工整,园林的造园手法像借景、对景等手法在这里都能看到。拙政园也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展现出深厚的文人底蕴。艺术是结合创作者当时生活的时代和思想而产生的,所以苏州园林的发展必定受到了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文章分析地理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习俗等文化因素及经济因素等对苏州园林的生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卍字符,一个远古的符号,经由佛教的借鉴和展现,使它变成了一个更为神圣吉祥的符号,推动了万字纹的发展普及,为其增添了符号精神内涵和寓意。除了佛教盛行的推动,当然也离不开其与生俱来的神秘审美形态,在发展中不断延伸和扩展了多样的图形形式和意蕴表达,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成为一种中国传统纹样符号。如今,人们在对其进行传承和弘扬的同时,也不断赋予它更多新的精神和内涵。  相似文献   

10.
窗格纹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中的一大闪光点,在我国传统艺术中不仅影响深远,而且还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以苏州园林古典窗格为例,探讨窗格的纹样类别、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进一步从窗格的构成方法、形式美运用等角度分析其平面构成形式,通过对窗格的平面构成的了解和学习,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民族的聪慧和人们对艺术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海水江崖纹是明清时期一种常见的服饰纹样,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寓意,同时具备极强的装饰性与审美特性。从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等方面展开分析,可以探讨海水江崖纹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形式,从而能够为传统纹样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创新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日照历史悠久,陶文化源远流长。日照黑陶是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然而,目前日照黑陶的设计和制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传统图形的研究不够深入,在生产中没有将传统图形的形式和价值进行有效挖掘,造成黑陶纹样单一;很多不适合用于黑陶设计的图形被融合进黑陶设计中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在设计层面上通过加强对传统图形的研究与开发,推动日照黑陶的整体设计理念的进步和设计产品的丰富。  相似文献   

13.
李妍  陈成 《美与时代》2014,(11):50-51
从古至今,龙纹始终是广大中国人民所追求的吉祥文化的典型代表,龙纹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最能体现我们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的图形。通过分析龙纹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体现标志设计中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不仅在于发现其龙纹标志本身的图形语义,更重要的是分析、理解其龙形标志本身所蕴含的企业理念和思想价值。更好指导设计师运用现代标志设计方法去重新诠释传统图形所具有的价值和魅力,从而使传统融入现代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钦州坭兴陶构成美主要体现为其造型、材质和装饰的完美统一。坭兴陶的装饰设计主要受到书画艺术、诗词文化、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以及壮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当代艺术家根据当代人的心理感受特征,对现代图形元素进行挖掘,把现代图形元素结合在坭兴陶的装饰设计当中,对坭兴陶装饰元素进行了创新,使坭兴陶的装饰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内容。坭兴陶的装饰技法也非常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几类:线条雕刻、平面雕刻、浮雕雕刻等。坭兴陶的装饰的内容和技法相互融合,是坭兴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坭兴陶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将更多的理念和思想融入到其设计与装饰工艺中,使传统的工艺美术形式焕发出时代的气息,以促进坭兴陶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佛为主要框架,自商周文字记载至今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道、佛三家思想文化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园林文化,苏州园林多以文人士大夫所居,三家思想对苏州园林的造园法则、设计理念的构成和完善有着必要性的作用。本文就以儒、道、佛思想为出发点,从苏州的私家园林入手,探讨传统文化礼教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探寻隐于苏州园林造园法则中的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纹样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一种具体的表达方式,是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的敬仰与期盼。而现代环境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无论是在什么形式上都需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将中国传统纹样运用于现代环境设计中,是人们的心理需求,也是文化发展的需求。结合中国传统纹样的诸多表现形式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以不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为前提,分析其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典型,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最高阶段,假山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是必不可少的园林要素之一,也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史来分析假山造型风格以及形成的原因,并阐述苏州古典园林的假山设计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吉祥万字作为佛陀相好庄严中的旋转之相,具有向右旋转的隐喻,在佛经和佛教艺术中屡见不鲜。然而关于吉祥万字的图形,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有人认为"卍"是右旋的吉祥万字,有人认为"卐"是左旋的吉祥万字。这两个明显镜像翻转的符号在佛经中都有出现,不同佛经撷取不同图形,前者较后者更为常见。本文认为这种现象源自梵语中方位词的混用、梵语语法格位变化与词义关系的复杂性、右旋与左旋的相对性、右旋与左旋概念的歧义性,以及万字图形本身产生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沈玥  宗雯 《美与时代》2014,(11):68-69
目前国内艺术设计专业装饰图案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传统美术学科的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遵循一定的美学法则及技法规律。课程教学中对于中国传统图案的学习不够深入,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够重视。汉绣艺术是楚文化的代表,其图案丰满,装饰性强,因极具楚韵遗风得名“汉绣”。在汉绣的纹样中可以看到很多象征性的造型,其中大部分的纹样就是驱邪接福、谐音寓意等祈福、吉祥文化的体现,这些装饰图案的形成都是受到了中国民间民俗思想的影响,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吉祥富贵的向往。成为民间艺术造型中最富美学价值、学术价值的一部分。将汉绣艺术精粹运用于装饰图案课程教学改革中,学习汉绣的历史、精神、民俗、文化,加强学生对荆楚传统图案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20.
张立 《美与时代》2005,(1):54-56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为这种文化载体,中国传统图形艺术追求"丰富完满之美"、"空灵脱俗之美"、"天人合一"之意境美.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注重理想浪漫的"神似"及"情"与"理"的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