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前言中国人很喜欢过节,一年中大大小小的节日也不少,除了比较传统的,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还有一些比较新潮的本属于西方人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记得小的时候,很盼望过节,因为过节了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有零花钱。现在长大了,依然喜欢过节,除了可以放假休息,一家人聚集在一起热闹、乐享天伦之外,就是会收到很多祝福,不论是远处的、近处的;新朋旧友、亲戚邻里;通过口头的、电子的方式传递着彼此的祝福。不论如何,这是一个表达美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是多元共生的,不同的节日文化可以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通过吸收和借鉴外来节日的优秀文化因素,为本土节日文化补充新鲜血液和营养成分.我们应当在保持和巩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节日文化成果中汲取营养,并有机融合、补充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系中,改进和革新中国传统节日中那些不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过节理念与运作模式,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3.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有中华第一节之誉。春节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是传承历史悠久、涵盖范围广泛、礼仪习俗丰富多彩、过节人数多达十几亿的民族节日,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春节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文化,在增强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母亲而设的节日王晋平目前,世界上约有四十多个国家把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母亲节。但是也有的国家并不在这天过母亲节。世界上最先为母亲过节的是美国人。它是由美国妇女安娜·嘉维斯小姐在母亲去世后,于1906年设立的,并于同年在费城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为...  相似文献   

5.
通过操作消费者的权力感,考察权力感如何影响消费者为自己和为他人消费的行为。实验1采用想象法启动149名被试的权力感,考察不同权力感下,消费者为自己和为他人消费的特点,结果发现,与为他人消费相比,被启动为高权力感的被试为自己花费更多金钱,而启动无权力感的被试为自己花费更少金钱。实验2采用角色扮演法启动对227名被试的权力感,进一步探讨消费者为自己和为他人消费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低权力者因对他人更依赖而为他人花费更多;而高权力者认为自己更重要,所以为自己花费更多。这些表明,权力感影响消费者为自己和为他人消费的金额。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7,(12)
<正>基督徒以开放、宽容的态度看中国传统节日,便能在生活实践中自由见证信仰怎么过传统节日,是多年来中国基督徒一直谈论的话题,观点不一而足:有人觉得基督徒不该过有祭拜内容的节日;有人觉得传统节日不是宗教,可照常过;有人认为,基督徒可在传统节日中加入信仰内容。基督徒怎样看待传统节日,怎样过节,不是中国教会才遇到的问题,乃是近两千年来基督  相似文献   

7.
普天下基督子民所共同热烈庆祝的伟大节日——耶稣圣诞瞻礼,激励着昭通的神长教友。为了庆祝这八十年代第二个圣诞佳节,他们在节日前几天,就开始了庆祝活动的准备工作。在十年动乱期间,原有的大教堂被彻底破坏了。教友们为了过好圣诞节,修复了一个临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俗节日承载着不可估量的人类文化价值。尊重传统民俗节日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有利于推动当下文化的发展。立足于艺术消费的民俗节日中的文化创意品,能够在更有效地促进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兼顾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实现市场和文化的共赢,更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物化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经济关系的所有不同形态在实践中差不多总是表现为物的关系。生产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同物发生联系。人生活和活动在物质世界中,与他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这种同他人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物表现出来的。一些人生产产品,而另一些人则消费产品。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这种某一个人生产的产品被另一个人用于生产或者个人的消费的情况,正在越来越普遍。反之,每一个人消费的并不是他所生产的。一个人生产的物被另一个人所消费。物不仅应该通过生产过程,而且在进入消费之前还要通过分配和交换的过程。因此,在生产  相似文献   

10.
日日新     
在人类不同的文化中有各种节期,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意义.但是,人们节日过得多了,要么将它的来临看得很淡,要么就为节日吃喝玩乐热闹一番,并不去在乎其中的含义.其实,在圣经里我们发现,神的选民以色列入有一大堆节日.神为选民所制定的不同节日,让他们在节期中感受人生的各种滋味,使岁月充满情趣,使生活充满意义.如果神的子民能在不同的节日里很认真地来享受,都会使节日更有属灵的意义和价值,从中大获益处!  相似文献   

11.
李栋 《天风》2008,(2):12-14
在人类不同的文化中有各种节期,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意义.但是,人们节日过得多了,要么将它的来临看得很淡,要么就为节日吃喝玩乐热闹一番,并不去在乎其中的含义.其实,在圣经里我们发现,神的选民以色列入有一大堆节日.神为选民所制定的不同节日,让他们在节期中感受人生的各种滋味,使岁月充满情趣,使生活充满意义.如果神的子民能在不同的节日里很认真地来享受,都会使节日更有属灵的意义和价值,从中大获益处!  相似文献   

12.
上帝的居所     
洁银 《天风》1999,(12)
经文:路加福音2章10至12节;启示录21章3至4节;马太福音2章1至6节;启示录3章20节。 一年一度的圣诞佳节,是西方许多国家所重视的节日,更是虔信基督的人们庆祝耶稣降生的盛大节日。当今渐被我国同胞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接受的圣诞节,已被人们视为精神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且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作为基督徒,我们十分乐意与朋友们分享这份属天的欢乐。  相似文献   

13.
谢炳国 《天风》2013,(12):46-46
据2013年11月11日《齐鲁晚报》报道,“双十一”又来了,对于这个既是“光棍节”又是“购物节”的人造节日,人们又爱又恨。喜欢它的人们认为,这是年轻人表白和狂欢的好日子,购物狂们更是早就等着这天来“淘宝”;反对者则认为,这种人造节日已经成为商家牟利的手段,也导致很多人无法理性消费,还有可能带来社会问题。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双十一”这样的人造节日呢?  相似文献   

14.
身体作为整个时尚活动的中心,在消费时代受到时尚系统的深刻影响。在对时尚的追逐中,身体的"被解放"只是一种表象,而根植于这一现象中的是关于身体的悖论:一方面主动引领时尚又被时尚所塑造,另一方面主动进行着身体美学实践又被欲望所驱使、被商品逻辑所规定,这是一个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身体;一方面光鲜动人、被无限爱怜,另一方面只是作为物品、符号和资本,这是一个外在和内在相矛盾的身体。因此,时尚消费中它是一个表面被"解放"、其实被异化了的身体。  相似文献   

15.
浅析消费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各种文化符号来建构仿象,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消费,为资本赢得利润。艺术在消费文化中成为可利用的符号之一,从而也被消费文化所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外在,分别从物质、技术和文化方面影响了艺术的普及度、表现方式等;一个是内在,从素材、自身价值等角度影响着艺术的内容、形式和自身定位。  相似文献   

16.
严锡禹 《天风》2013,(1):22-25
元旦一过,春节将临。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基督徒该如何过,才能让传统的节日和我们的信仰紧密结合?基督徒当如何做,才能让热闹的春节对我们的灵性成长、生命更新更有意义呢?让我们看看几位牧者同工的分享吧!  相似文献   

17.
张远来 《天风》2012,(12):30-32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很多西方的节日也一同进入了中国。比如,我们熟悉的复活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一些有着基督教背景的节日,在很多都市教会渐渐被推广为年度性节庆。其中感恩节是近几年在中国教会开始推广但尚未完全普及的一个节日。以广东教会为例,广州教会较为重视感恩节,每年的十一月份教会都会举办特别的感恩聚会。但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市教会却基本没有过感恩节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圣诞史话     
12月25日,是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即圣诞节,又称为“耶稣圣诞瞻礼”,“主降生节”,是天主教等几个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的盛大节日之一。现在,圣诞节已成为欧美不少国家民族风俗习惯中的一个全民节日。一、圣诞节的溯源耶稣基督在世之时,希伯来民族(即犹太族)被强大的罗马帝国所征服。耶稣主张平等博爱,憎恶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他收有十二位门徒,将他们带到犹太各地传教,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手机支付使用者消费增加的现象及其心理账户效应,使用计算机程序对114名被试进行了三项模拟购物实验。实验发现:(1)手机支付组被试的商品消费次数和金额都显著高于现金支付组被试,且这种差异体现在功能型商品的消费上。(2)手机支付时被试不会倾向于对大金额的消费进行控制,对大钱和小钱的花费不存在显著差异。(3)手机支付时收到红包的被试消费次数和金额显著高于账户常规收入的被试,且更多用于享乐型消费。总的来看,手机支付减弱了对大额金钱和意外收入的消费控制,非现金支付让消费者花钱更多。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外来节日在大学校园里备受追捧。笔者担忧,大学校园浓郁的"洋节"风是否会冲淡大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继承和发扬。以调查问卷和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以郑州工商学院为例来研究大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态度。分析了解到大学生对"洋节"的态度,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育,目的是既要弘扬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又要借鉴西方节日文化中的元素,以此来思考如何让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得到发展和传播,形成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