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理——东方的日内瓦。这里风景如画,洱海风景名胜区的苍山丽景、洱海丽景、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蝴蝶泉、南诏风情岛、高原明珠、洱海公园、天镜阁、金梭岛、感通大索道、观音塘、清碧溪、小普陀、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独具特色,风、花、雪、月四绝更是闻名于世。大理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有13个世居民族,总人口318万,其中白族有130万,是全国惟一的白族自治州。大理古城内街道都是南北、东西走向,纵横交错,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建筑为青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垒砌墙壁,十分的古朴、别致。全城清新湿润,一尘不…  相似文献   

2.
苍山洱海,九街十八巷,妙香古国,寺塔悠悠,大理处处可流连。在新民街,有一座典型的白族风格庭院式建筑,殿阁巍然,飞檐翘角,屋顶高耸着十字架,这便是闻名遐迩的大理古城天主堂。这座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天主教堂以其本地化的建筑风格,记录了早期传教士尊重中国文化、学习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段历史。今天,这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教堂仍迸发着勃勃生机,见证  相似文献   

3.
甘肃环县历史悠久,文化低蕴深厚,皮影、香包、刺绣等闻名遐迩,属于"两山夹一河"的带型城市。县城的街道呈"三纵六横"方格网状道路系统结构,街道布局基本合理,能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要求。同时街道两侧建筑普遍为低层或多层,街道有良好的日照,两侧绿化良好,是居民乐于驻足的室外公共空间。县城广场位于环洲大道与世纪大厦交接的东北侧,交通方便,设施齐全,绿化景观与硬质铺地相结合,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各种大型的民俗活动都在此举办。县城内有三处公园,且每个公园各具特色。县城的建筑与构筑物,色彩普遍淡雅,以土黄色为主色调,显得古朴粗犷。环县县城城市空间的总体感知及识别度上,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适度调整用地功能,保护古城历史风貌,适度配建、增建停车场地,应运用现代技术,不断增强其公共审美的城市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4.
大理佛教漫谈王锋位于我国云南省西部的大理,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白族的主要聚居区。大理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尤其是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向来闻名海内外。1982年,大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苍山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地...  相似文献   

5.
南京和苏州作为历史名城都有其独特的古城建筑艺术风格,南京古城建筑主要分为民国建筑和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而苏州古城建筑分为园林和临水而建的民居。同时,南京与苏州也必须面对古建筑传承和保护问题。这两座城市运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古城建筑保护规划,苏州是尽量保留古城建筑群,另外建立和发展现代化新城,南京则采用不整体保护建筑群,而是把古迹和现代化建筑融合,造成新旧融合的风貌。通过比较可以看到只有对古建筑进行完美的保护,才能突显城市的特点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6.
崔颖 《美与时代》2014,(4):17-17
大理处于中国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交汇口,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大理所遗留的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是人类文化遗产最密集和杰出的一个区域。唐代中期佛教传入大理地区,并成为南诏国的国教,佛教成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自此成为大理地区盛行的宗教,佛教建筑盛行。大理佛寺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崇圣寺。以崇圣寺为例来介绍大理古城的佛教建筑。  相似文献   

7.
西安城墙的完整格局是西安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限定要素。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西安城墙景观是西安古城风貌的靓丽城市景观,承担的价值功能由之前的城市防御体系转向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的价值源泉。依托西安明城墙修建的环城公园、护城河景观、顺城巷街区等都成为集园林建设、健身休憩、艺术建设等为一体的新型城市空间。历史遗留建筑景观对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是一个重要课题,在西安城墙的历史发展基础上,分析如何在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中发掘和利用西安城墙景观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与城市的聚落景观相比,乡村景观与自然相融合,具有独特的人文艺术价值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美学与旅游价值上更具有优势。随着国内对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推进,各地都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但由于没有经验,城乡一体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最快的方法便是借鉴已完成改革的实际案例,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对于乡村社区发展这一块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欧洲的城市和乡村的距离不断被缩短,乡村的景观布局及房屋构建与当地的人文景观密不可分。扎科帕内作为一个欧洲典型的旅游城市,每年都承担着非常大的人流,当地的居民人数较少,但旅游的人数每年递增,如何能既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保护乡村的自然景观,成为主要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扎科帕内当地的建筑及建筑景观分析欧洲乡村的景观布局。  相似文献   

9.
汪熠 《美与时代》2021,(3):96-97
在当前的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城市风貌如果没有与当地的文化以及特色景观结合起来,那么就无法凸显出城市独有的精神及文化内涵。就目前情况来看,城市的景观及功能性设施设计落后于城市发展,因此,开展城市景观及功能性设施建设就显得极为必要。文章对皖北地区的城市景观与功能性设施建设展开系统的研究论述,并综合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INOUT城市趣味性景观及功能性设施建设,从而展现出城市独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推动了沿海港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港口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聚集和财富增长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也引导着城市空间的拓展方向。原先依托港口自发形成的城外商业街区被括入新建的外城,发展成综合航运交通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城市经济功能区。整个城市空间也因而呈现出复合式的格局:子城以官署为核心的规整布局与外城街道沿水道自然发育而成的随机布局相容并立;礼制秩序的官府社会与自由开放的民间社会互融共生。  相似文献   

11.
基于《隐藏的祖先:妙香国的传说和社会》的阅读,理解洱海地区作为南诏大理王朝中心经历元朝的收编之后,成为帝国的边疆这一历程。连瑞枝透过对大理白族地区的传说、书画和经卷爬梳,来厘清南诏大理国的结构样貌,以"过去"作为田野来构筑和理解洱海边白族应对外来变化的能力与方式:最初依托佛教建国、确立权力的神圣来源,并设置了相应的政治体制;而当遭遇元军铁蹄入侵之后,便和平归顺,且转投儒学,以之作为攀附帝国中心的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寻城市景观风貌与现代户外广告融合的形式与方法,户外广告的规划设计应与地域文化充分融合,设计的形式和风格需要高度匹配建筑环境,广告效果的呈现应该多样化并体现创新性,现代户外广告的发展应该以人为本,找到城市景观与户外广告的融合之路。城市景观与户外广告可以和谐发展,具体思路和方法可以为城市形象提升工程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不发达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依托该区域的地域性文化。目前,城市景观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景观不仅要用形式表达,更需要用独特的历史文化来表达。地域文化是区别不同地域的关键,受自然地域及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城市及乡镇的分布特征复杂多变,产生了不同的景观,这种区域性的景观标志着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相辅相成,形成独特文脉和特色人文的景观。热贡地区,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该区域拥有多民族和谐共存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大自然创造的独特自然风貌。通过对热贡地区聚落分布的原因及特征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区域独特的自然风貌、宗教文化及民风民俗对县域、城镇、乡镇、村庄等范围的聚落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七朝古都"、"北方水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称,有着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其传统居住生活区和商业活动区的功能延续,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文化保护和延续古城风貌,通过古城保护与新城发展重组城市空间格局,提高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15.
乡土植物景观营造是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乡土植物应用于新农村景观建设中,不仅保护了当地乡土景观文化,同时也推动了新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衡阳新农村植物景观营造应当基于当地地域特色,理性分析当地民族特色以及人文风俗。而乡土植物景观的重塑,不仅能使农村具有独特的乡土风貌、景观资源得以传承,同时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摆脱模仿城市景观营造模式,建立乡土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规划和浙江省亚运行动纲领,提升杭州市的城市景观风貌,设计从智慧、康体的角度出发,依据北塘河过去承载着东萧山农业水利灌溉以及内河道运输功能的背景,对杭州城市历史变迁的元素加以提炼,将设计主题定为"流眄杭迁,怡情北塘"。规划设计以"泛舟北塘悠悠走,杭迁文情漫漫寻"为愿景,规划布局为"一河两岸六区",致力于打造一个智慧、康体、文化的滨水公园。  相似文献   

17.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明确提出南京的绿化目标为"国内知名的花繁四季,‘山、水、城、林、文’相交融的美丽古都"。自此,城市发展目标正式将城市花卉体系发展纳入轨道。文章在此背景下展开,通过对城墙辐射范围内的花卉资源现状、花卉景观特质、花卉布局特征进行系统调研梳理与思考,提出基于明城墙风貌的"一环、五片、六街区"的南京主城区主题花卉布局结构,致力于构建南京作为世界级人文花都城市的赏花蓝图。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是由漫长的城市历史演变形成,包括历史建筑、历史街巷、以及其内部的所有景观要素等。围墙作为最直观体现历史街区风貌的构成要素之一,不仅对内部的历史建筑起到保护作用,更为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形成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如何整治历史街区围墙,成为保护和提升历史街区风貌的重要问题。以南京颐和路历史街区为例,对其围墙现状、保护及利用进行分析与思考,结合围墙设计及园林景观有关理论,提出相关整治建议,使其能够更好地体现街区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进步与如今时代的发展,城市的规划建设与河道堤坝等建筑的建设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建筑形式,而是更多地趋向于多目标、多元化、生态化的发展。从原来简单的河道治理逐渐转化成关注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滨水区的景观化、功能化设计,趋向于关注动植物栖息地的合理保护、城市建设设计、大众审美及社会美学等多个领域。然而,在城市规划与建设部分,国内的城市建设与河道规划管理并没有着重体现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盲目跟风套用其他成功案例、不进行实地考察探究、不结合当地自然风貌与自然气候就进行模式化的套用等现象普遍。不仅如此,对河道的大肆改造,不合理利用,以及为迎合政策性的工业化社会面貌要求,对河道的改造更多的是趋向于"改造"性的"破坏"。我们要以尊重自然、改善环境为原则,从生态生存的角度出发,改善设计的景观形象,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开资,改造出更实用更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河道规划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20.
正佛教约在公元8世纪初传入洱海区域,到公元9世纪中叶在南诏就已十分兴盛。从南诏后期到大理国时期,受佛教影响,火葬在白族地区逐渐流行起来,一直持续到明代中晚期。到明末清初,火葬风俗在白族地区日渐衰微,为土葬所代替。唐初洱海区域的白族先民多为土葬。唐贞观二十年(648)梁建方出兵西洱河,其《西洱河风土记》记载这一地区的丧葬习俗时说"至于死丧哭泣,棺椁袭敛无不毕备",又樊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