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生态美学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还能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通过深入了解生态美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可以创建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城市空间。探讨生态美学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以及如何基于生态美学语境研究和设计城市景观,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态美学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关系,并探索运用生态美学原则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经济和文化的体现,是在原有城市文化基础之上的锦上添花,体现着城市主人的审美价值和美学追求。城市景观包括园林绿地景观、道路景观、广场景观、居住景观、滨水景观、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城市综合环境景观等,与城市的地理地貌、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俗民风紧密相联。文章结合案例,阐述了城市景观设计的类型及其设计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粗野和苍白是当代城市景观的病症,而开展当代城市批评需要以一种景观美学为尺度和方法。为这种美学的构建本文首先注意到了三种优质学术资源:佩茨沃德符号论的文化批判哲学、科纳等人推动下的正在城市中复兴的景观建筑学,以及后现代主义、批判的地域主义等建筑师的设计关学。借助这三种资源将使我们有希望建构一个具有哲学基础、意义分析和景观批评三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跨学科的美学视域。  相似文献   

4.
景观美学是一个宽泛的、多学科交叉的概念,它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密切相连。同时景观美学需要面对具体的土地和人的关系,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化的自然,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景观美学主要研究自然美的保护,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景观美学拥有其自身的形式美、构成美以及工程美学的综合要素。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每当我们谈到设计,就会说到设计美学,不同的设计又有不同的美学要素。以城市景观为例,围绕现代心理学研究以及传统的意境研究,结合古典画论、文论以及造园论等理论,并应用现代设计学、心理学、美学成果等研究方法解析相关设计,从城市景观设计的形式美、意境美、意蕴美分别探讨城市景观中设计美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城市景观普遍存在风格雷同、建筑雷同、缺乏审美情趣的问题。城市景观反映着城市的人文特征,本应是城市中最靓丽的风景,但我国的城市景观却普遍缺乏灵魂,难以给人美学享受。通过分析城市景观美应具备的三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即分别是自然元素、历史元素和文化元素,希望设计者们能够注意到这些问题,并共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邢璐 《美与时代》2022,(8):14-16
为提高城市景观建筑形态的美学价值及设计效率,以凸显城市景观建筑的区域性特征为目的,在学习城市景观建筑参数化设计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设计原则,进而构建城市景观建筑参数化设计的思维过程。同时,归纳利用参数化方法设计的景观建筑形态的特征,从中归纳问题并找出基于参数化方法的城市景观建筑形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景观小品在城市公共空间和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实用性和功能性的结合,也彰显了美学功能和规划功能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水系工程是城市景观建设中最具魅力的卖点。开封作为我国传统古都城市,其蕴涵的文化资源是任何新兴旅游城市都无法比拟的。开封市水系工程"一渠六河"工程兼具实用性、艺术性,充分挖掘出城市景观文化建设的潜力。开封市因"一渠六河"所创造的艺术氛围和特有的文化气息而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从实用性的角度而言,开封市文化旅游、水系旅游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欢迎,特别是在城市景观中展现出的美学意义,是尤为值得观照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滨河景观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河流在城市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通过滨河景观设计的方法来传达历史文化信息,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实现经济等功能价值。"地区性"的影响因素在滨河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地区性"的城市滨河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域人文文化因素和地理性因素。所以,在进行城市滨河景观设计时必须要联系到"地区性",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河景观中的重要体现对设计出与地区相适宜的滨河景观之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城市正在快速发展,GDP每年保持中高速增长、工业实现迅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得到转变等都是近年来快速发展带来的好处,但人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身体健康与经济的代价,其中城市雾霾问题就是随着城市发展而来的越来越棘手的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屋顶景观不仅能改变城市小气候,并且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条件下,以最小的改动增加了绿化面积与绿化率,也能为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方案。文章从雾霾的危害入手,分析了屋顶景观设计的发展、设计原则及城市屋顶景观在雾霾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屋顶景观植物的配置方法,说明了屋顶景观绿化无论是从美学角度,还是从对抗雾霾、环境保护的功能上来看,在设计中因地制宜选取治霾的景观设计方法必将是景观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什么样的造景才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最佳状态?在现今这样一个"注重精神需求,强调情感交流与情感宣泄,唯体验至上"的"心"时代环境下,一个充满美学情感的城市景观,不仅仅是对人们的一种感情上的满足,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文章从情感化设计的角度出发,探索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与情感美学相融合的途径,深思如何才能使景观超越感官刺激而投予心灵以理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城市成为了现今大多数人的生活空间,这也就意味着市民文化已经取代农耕文化成为了主流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不光体现在纯粹的艺术中也体现在我们的城市景观中。城市景观在文化层面上更为内在和含蓄,这也就注定了城市景观与绘画这一艺术形式的关联具有了更大程度的可能性,它不光在城市景观规划的艺术性上,也能够从美学意义上改善城市视觉面貌,还能帮助保护和延续地域性文化和地方特色。从作为"记录"的绘画和作为"指导"的绘画两个方面对城市景观与绘画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当代的城市景观规划提供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李璐 《美与时代》2022,(8):83-85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快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难免会让人心生疲惫,渴望心灵的回归。亲近自然的天性使得人们对室内空间景观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微缩自然景观逐渐被引入室内设计领域。微景观的美学,是在符合美学原则的基础上将自然界中的植物景观从室外引入室内,以崭新的方式创造浓缩式的微景观,于方寸间微缩自然,创造美丽的微观世界,实现“人—空间—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越发注重精神追求和享受,对城市景观美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色彩的合理运用成为现代化城市景观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文章从色彩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出发,结合色彩在运用过程中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一般规律,通过典型案例解构,进一步探讨了色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并提炼出一些具体设计原则和策略,以提升城市景观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6.
水作为一种构成要素,是城市建设艺术的核心。在城市形态的发展中,城市中水体作为景观,不仅在功能上也在优美城市环境的创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美学作用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分类。  相似文献   

17.
梳理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及景观美学、休闲娱乐、康体健身、自然教育、民俗体验价值的内容。以伦敦湿地中心、香港城市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案例,分析城市湿地公园在基础构成要素不同的背景下确立自身的规划设计和理念、开发模式、游憩产品策划。  相似文献   

18.
美学作为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是无法离开人的生活世界而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片面分析的。一门正在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势必会受到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冲击。于是,在文化领域理性思维引导和多维知识体系推动下,中国城市美学研究开始逐步在实践中崭露头角,与时俱进。位于桂中的武宣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景观城市,文章通过考虑分析其现阶段存在的"消极或负面的审美价值",进一步将审美考虑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反思城市的价值和目标,从而找寻中国特色景观城市美学在传统与现代的弥合过程中新的审美起点,探讨美学文化精神在当代城市环境中的物质表现。  相似文献   

19.
林超 《学海》2003,(5):207-208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2 77页  关于景观美学的研究 ,时人前贤多有论及 ,但多为局部或个案研究 ,缺乏系统或体系 ,王长俊教授的《景观美学》则将景观美学的设想付诸实践 ,构筑了景观美学的体系。纵观全书 ,文词隽美 ,资料丰富 ,结构严谨 ,体现了作者较高的理论建树水平。全书首先界定了“景观”等概念 ,回顾历史并有深入的辨析 ,突出景观系统的整体性和景观要素的异质性 ,进而提出 :“景观 ,即价值风景” ,“景观是人的环境”等命题。说明景观是立体的多维的存在 ,要求审美主体从各个不同形象、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张唐景观提出的"趣味性"景观实验,将创新和趣味融入到城市景观空间的实践中去,主要有以下三点特征:一是景观视觉享受上的美学意义,将艺术装置通过的"符号性"的表达为景观设计打上了艺术性的烙印。二是城市景观空间功能的拓展与广泛的参与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强调空间的"动态"。三是"师法自然"在探寻自然环境中景观设计的无限趣味和更多可能的同时,注重游人的心理感受。文章以张唐景观设计作品"云朵公园"为例来探讨如何在设计实践中更好地融入创意性趣味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