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吉祥装饰纹样通过一定的题材表达富有喜庆吉祥的寓意,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宝,无论是纹样的造型结构还是寓意表达,都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对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征的分析,结合茶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具体分析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吉祥装饰纹样在现代茶具设计中的运用,进一步探索了茶具设计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苏州园林不仅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吉祥纹样的重要载体。选择苏州园林中的吉祥图形进行分析:古代园主及造园师在园林的特定环境下,不是对传统纹样的照搬和挪用,而是对传统吉祥纹样进行了相应地筛选和改造,其中包括"大图形"和"小图形"的创意再造,使其与园林环境、园主的品味以及世风完美融合。针对网师园、拙政园、狮子林等典型苏州园林中近乎无处不在的吉祥图形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体现的设计再造意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国民间吉祥艺术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会馆是明清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组织。中原地区分布着众多的会馆,它们大多是从各地来豫经商的商人筹资兴建的。在会馆建筑装饰中,汇集了大量具有吉祥意义的图案纹样,结合会馆本身独特的文化氛围,这些图案就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钦州坭兴陶构成美主要体现为其造型、材质和装饰的完美统一。坭兴陶的装饰设计主要受到书画艺术、诗词文化、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以及壮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当代艺术家根据当代人的心理感受特征,对现代图形元素进行挖掘,把现代图形元素结合在坭兴陶的装饰设计当中,对坭兴陶装饰元素进行了创新,使坭兴陶的装饰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内容。坭兴陶的装饰技法也非常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几类:线条雕刻、平面雕刻、浮雕雕刻等。坭兴陶的装饰的内容和技法相互融合,是坭兴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坭兴陶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将更多的理念和思想融入到其设计与装饰工艺中,使传统的工艺美术形式焕发出时代的气息,以促进坭兴陶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木雕是明清时期婺源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上的常见装饰,体现了古时候当地人民的信仰及艺术审美。木雕产生的装饰纹样赋予了建筑较高的艺术价值,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对明清时期婺源传统民居木雕艺术的发展及传承进行分析,探究婺源传统民居木雕艺术发展的特点及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6.
陶瓷装饰作为世界性的艺术形式,主要来自于自然,经过系列的艺术加工,可以形成一种赏心悦目的图案形式。在陶瓷连续纹样分析的过程中,其造型相对简单,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具有较为浓烈的象征意义。这种连续纹样被现代陶瓷装饰广泛运用。现代陶瓷装饰通过民族性以及现代性的艺术结合,可以充分展现出民族艺术文化的价值性,并突出传统文化传承特点。因此,应该认识到连续纹样设计的价值性,结合纹样设计艺术特点,进行陶瓷装饰艺术的创新,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产业的创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靳梦 《美与时代》2023,(3):13-15
传统民居中的装饰不仅取材广泛,图案美观,还带有一定的吉祥寓意。分析传统民居装饰的吉祥寓意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方法,使人们更多地去关注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在现代建筑中使用传统吉祥图案,不仅能提升建筑装饰的文化品位,还能使传统民居装饰中的吉祥图案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汉字与织绣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其中,吉祥文字与织绣的有机结合是极难得的一种艺术形式。寿字是中国吉祥文字中的最重要题材。在繁多的明清织绣品形式中,有关寿字的织绣纹样更是异彩纷呈,有书法寿字、圆寿字与长寿字、花寿字,明清织绣纹样中的寿字的装饰造型极其丰富,而其组合手法也存在多样化的特征。明清织绣纹样中的寿字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拥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性,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独具匠心中流露出中国人固有的祈福观念。对现代设计领域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宁夏地处伊斯兰的东部边缘,当地民居建筑表现出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双重色彩。尤其是宁夏董府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在建筑装饰中大量运用被汉化的伊斯兰装饰纹样。漫步董府,异常丰富的伊斯兰植物纹样以砖雕、木雕等形式流动于每一个建筑构件之上,深奥优美的伊斯兰文字纹样装饰着古老的壁面,诉说着信徒们对宗教的虔诚,变化无穷的伊斯兰几何纹样更是体现了一个神秘的宗教色彩。中伊两种文化完美结合使得董府成为了当地民居建筑文化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木雕花板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装饰纹样种类众多,题材内容包罗万象,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的传统吉祥纹样。常见的纹样有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传说故事、喜庆吉祥、博古器物等。其中,鹤纹是花鸟纹样中最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鹤在人们心中是善良吉祥的鸟类,相对于其他的鸟类,鹤以其独特的形象、秀雅的姿态、超脱的气质受到了众多文人巧匠的瞩目。鹤纹以有形的符号表达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这种传统文化意识,几千年来代代相承,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11.
沈玥  宗雯 《美与时代》2014,(11):68-69
目前国内艺术设计专业装饰图案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传统美术学科的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遵循一定的美学法则及技法规律。课程教学中对于中国传统图案的学习不够深入,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够重视。汉绣艺术是楚文化的代表,其图案丰满,装饰性强,因极具楚韵遗风得名“汉绣”。在汉绣的纹样中可以看到很多象征性的造型,其中大部分的纹样就是驱邪接福、谐音寓意等祈福、吉祥文化的体现,这些装饰图案的形成都是受到了中国民间民俗思想的影响,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吉祥富贵的向往。成为民间艺术造型中最富美学价值、学术价值的一部分。将汉绣艺术精粹运用于装饰图案课程教学改革中,学习汉绣的历史、精神、民俗、文化,加强学生对荆楚传统图案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2.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大街化觉巷之内。清真寺面向东方,寺院内布局为长方形,总占地面积为18亩,寺院的建筑雕刻纹样种类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砖雕、石雕、木雕以及装饰图案等艺术纹样。文章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建筑符号纹样为研究对象,对伊斯兰教建筑的符号纹样进行研究分析,更进一步探究少数民族建筑符号的艺术特点和对传统建筑的艺术装饰性。  相似文献   

13.
用砖石来装饰建筑的墙面,是伊斯兰建筑装饰中一种传统的装饰手法,这种装饰手法将几何纹样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新疆的砖饰艺术就是在伊斯兰教的传播中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它结合了新疆的地域特色文化,形成了新疆独特的砖饰纹样。新疆砖饰纹样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广泛,不仅应用于清真寺这种大型建筑中,甚至还应用于居民住宅。通过分析几何纹样在砖饰中的运用,进一步了解新疆砖饰纹样的构成特征,从而更好地发现新疆装饰纹样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4.
刘畅 《美与时代》2007,(9):96-97
在土家族服饰艺术中,无论是图案纹样还是装饰的图画,其寓意的中心主题是"吉祥".朴素装饰纹样的吉祥主题不仅表明了土家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理想,而且以寓意的方式表征着土家人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和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以及不屈的力量,它既是理想性的又是现实性的.  相似文献   

15.
赫哲族的传统纹样是赫哲族最古老的先民的智慧创造,大多数传统纹样中的图案、服饰文化、特殊符号等元素都是赫哲族人对自然、生活的反映,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赫哲族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产业中的应用研究将对赫哲纹样种类、文化内涵及民族特色进行阐释,并分析与探究赫哲纹样与现代设计产业之间的关系、纹样表现形式以及主要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河南新农村住宅普遍存在着建筑装饰元素贫乏、风格混乱、脱离功能需求等问题,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漠视和破坏了当地的传统民居文化。事实上,河南民居建筑装饰受优越地理位置、便利交通、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商业活动繁荣的影响,呈现出装饰纹样丰富、华丽与朴实共存、灰塑的应用独特、重视门的装饰等特点。只有从传统民居中探索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才能使新农村住宅既能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能表现现代农村的"新"气象,为新农村住宅设计建设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受环境、社会与宗教因素的影响,凉山彝族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与装饰艺术具有个性化与民族性,其超高的历史价值与现代价值使之成为我国建筑领域的瑰宝。文章对其进行了研究,探索当地传统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与装饰艺术,希望为现代民居建筑形式与装饰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灵感,促进其设计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8.
美学无国界。中华文物中的艺术不但是一种创意艺术的表现,更是一种艺术美学的象征。中华文物中的纹样尤其体现出中国人在美学上的智慧与创意素养,同时对现代的中西方创意设计艺术美学也必然深具意义。中华艺术纹样起源于迄今7000至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但真正进入艺术自觉、开启艺术纹样系统先河并对后世艺术纹样产生直接示范或启迪作用的纹样则产生于迄今6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笔者认为进入艺术自觉阶段的认定应以出现手工绘制的纹样为标志,新石器时代早期纹样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现成物通过拍印、按压形成纹样,如陶器上的绳纹、篮纹、编织纹等,这种初级的装饰手段尚未进入艺术纹饰的自觉阶段。故称中华艺术纹样5000年而不言中华纹样8000年缘乎是。行文的体例,则每一章取一种纹样,考述其产生.发展和式微的过程及各时期的代表样式、寓意、运用范围和表现形式等。本专栏希望通过对5000年中华艺术纹样的梳理和考述,能给中国文物鉴藏者和艺术设计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美学无国界。中华文物中的艺术不但是一种创意艺术的表现,更是一种艺术美学的象征。中华文物中的纹样尤其体现出中国人在美学上的智慧与创意素养,同时对现代的中西方创意设计艺术美学也必然深具意义。中华艺术纹样起源于迄今7000至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但真正进入艺术自觉,开启艺术纹样系统先河并对后世艺术纹样产生直接示范或启迪作用的纹样则产生于迄今6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笔者认为进入艺术自觉阶段的认定应以出现手工绘制的纹样为标志,新石器时代早期纹样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现成物通过拍印,按压形成纹样,如陶器上的绳纹、篮纹、编织纹等,这种初级的装饰手段尚未进入艺术纹饰的自觉阶段。故称中华艺术纹样5000年而不言中华纹样8000年缘乎是。行文的体例,则每一章取一种纹样,考述其产生,发展和式微的过程及各时期的代表样式、寓意、运用范围和表现形式等。本专栏希望通过对5000年中华艺术纹样的梳理和考述,能给中国文物鉴藏者和艺术设计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大国。古老的文明使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具有一定寓意。在当代艺术设计中,我们并没有摒弃民间传统装饰艺术,而是将传统应用于现代设计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将两者进行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