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现代主义设计在风靡全球的同时,削弱了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差异。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使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需植根民族传统文化。江南文化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以此为研究背景,追溯江南地区的地理、经济和文化历史,调研江南地区的传统历史街区,研究其对当代建筑审美与功能的影响,对当代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理解日本建筑文化、建筑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结合对安藤忠雄光之教堂中传统文化的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探析我国本土建筑对于继承传统文化的缺失。以这种方式,为我国建筑赋予新的活力,为我国建筑提供传承传统文化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国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其表现在建筑选择中就是对建筑设计的风格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而对建筑设计中包含的文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想法。除此之外,互联网以及全球发展战略让国家之间合作更加紧密,同时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对本地域的文化有了不小的影响和冲击,为了保持本民族的建筑特色文化,建筑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体现和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文化独立性的需求,都要求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中要对地域建筑文化有所传承和体现,展现本民族的特色建筑。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现代建筑设计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强调建筑的社会性,建筑不能只受到技术条件的约束,更应注重环境、空间和人的感受,不能只用简单的中性方式来应对各种复杂的设计要求,而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审美价值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当下,建筑设计应在功能性、实用性、安全性的原则上结合民族性、文化性及地区性等因素再设计,以此来平衡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的关系,在绿色设计、生态设计、情感化设计的背景下,合理运用建筑设计与装饰设计,探索出一条更适应于社会发展、美学价值及创新实用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5.
徽派建筑作为我国传统建筑流派,其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首先从建筑空间结构、建筑景观设计和建筑装饰设计三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徽派建筑的特色,接着介绍了徽派传承的意义,最后从徽派建筑设计理念、徽派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徽派建筑中的生态设计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徽派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传统客家围龙屋是我国民居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现代对传统建筑的认知和价值判断缺失的语境,以传统客家围龙屋为例,对其深厚的建造文化与当下现状等进行分析,呼吁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唤醒传统资源,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建筑,从而建立文化自信,建构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建筑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的地域民居建筑当中,伴随着现代感的不断融入,高楼林立的建筑往往特色感不强,虽然在颜色、外形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辨识度往往不足够高。究其根本,还是缺乏将建筑同文化相互结合。因此,从地域文化特色入手,来对民居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及传承进行一个系统的研究,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在民居建筑文化影响下的建筑风格在传承和创新中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运用传统建筑空间关系进行创作的意义与方法,阐述了传统建筑的形和意境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精妙之处,分七个角度研究了传统建筑的设计手法,展望了将中国传统建筑的语汇运用在当代建设中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豫西地处中原西部山区,民居受到地域性因素和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形成了适合当地环境和居民审美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建筑文化符号。通过对豫西地区民居调研和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总结出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功能和寓意及装饰特色,结合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探索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提取、创新与应用,实现豫西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阆中古城屹立千年,历经了数个朝代的锤炼,其建筑风格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研究阆中古城,解读古建筑的艺术风貌,透析古城镇的文化背景。通过探知古城数千年积淀下来的艺术底蕴,挖掘古城建筑的潜在价值,将古代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合理融合,最大力度保留古建筑物的原有模样。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我国古城镇面貌实现更有力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众多传统民居以及地域性建筑时我们可以发现,建筑不仅与周围环境有关,也与使用者自身需求有关,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需求共同决定了建筑的形式。通过对天等县丽川河畔遗留建筑、口河屯与苗村现有建筑,对天等县人居环境行为和地域民居干栏式建筑进行具体的调查,并从天等县地区居民的行为与其所处的物质、社会、文化环境等人居环境行为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对天等县地区传统壮族民居人居环境的思考,并得出结论,天等县传统建筑反映出的是天等地区壮族独特的气候条件、地理地貌、生活习俗、思想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技术,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均具有历史传承性。而传统建筑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建筑形式将为人们在设计研究地域性建筑提供合理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所以保护天等县传统壮族建筑,发扬和继承该地传统民居建筑的优良设计方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天等县地居式干栏建筑对于天等县地区建筑设计与改造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本土建筑文化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直接记录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珍贵记忆和艺术文化。文章主要研究鄂东南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促进乡村的发展。文章以鄂东南建筑文化为切入点,全面深刻地概述了鄂东南建筑的特点,从大量的资料中了解其特征及文化内涵,从多方面了解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建筑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如何把乡村振兴与鄂东南建筑的传承与创新改造结合起来,并深度了解了国内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建筑传承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科技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章充分了解建筑设计的历史进程,以及其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来树立起一个持续良性发展的建筑设计方法。分别从功能、科技以及精神方面对建筑设计创新评价进行分析、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建筑功能设计的同时传递建筑人文精神,而不是一味对传统汲取和复制。同时从智能、生态、绿色环保的角度,利用计算机的仿真虚拟建造手法,打造出一套系统化的建筑优化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色彩艺术在建筑领域外观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原因主要是色彩艺术可以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建筑设计人员通过对色彩学的运用,使建筑的观赏性大大提高,色彩的设计使建筑具有特色,优秀的建筑色彩设计艺术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赋予人们更积极向上的一面。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对于建筑外观的色彩运用技术也逐渐提高,更具创新意识,使当代建筑外观更具独特性。本文将主要阐述色彩艺术在实际建筑业外观设计方面的应用,给相关建筑设计从业者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以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民居形成的建筑文化内涵,从民居建筑特征和文化背景探讨日本传统建筑设计中的线以及线与环境艺术的表现关系,分析日本传统建筑有着什么样的线性特征、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不断提升,而且在各个领域中都有所表现。建筑领域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建筑美术艺术也在建筑设计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一部分。人们对美的追求,在建筑行业就是色彩与建筑的融合,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从古至今,人类对装饰艺术的发展都极为重视,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装饰艺术从西方引入到中国时,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融合,借助其美术建筑的思想,倡导建筑的艺术性。美术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需要根据建筑设计方案来定,美术建筑的质量与建筑设计的方案和建筑美术施工质量等有关。我国现代建筑装饰工程中将美术艺术进行融合,将艺术魅力与现代建筑风格进行有机结合,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美学设计,而且在我国建筑装饰工程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7.
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居住空间和场所的,同时,建筑以其各种建筑实体来表达着创作者的意图.人们对其精神的理解与把握,符号学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本文用符号学的分析方法对建筑进行解读,以期揭示其艺术与审美的价值,以及对我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建筑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着大量的传统民俗特征,是中国建筑遗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珠海南门古村落是有着地域特色的岭南传统建筑环境,是人文形态与建筑文化的高度结合,其中的建筑装饰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南门古村落的调研,从古村落建筑现状、建筑装饰特色、建筑装饰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古村落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建筑设计作品都必然要存在于一定的环境当中,而自然环境、历史文脉长期以来影响着建筑作品的设计文化特色。空间使用功能决定着建筑设计作品的内在价值意义。贝聿铭先生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在建筑空间结构形式的处理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性思考,时时刻刻遵循着在建筑空间内恢复自然元素的建筑设计使命。室内外景色的对话处理、室内外装饰细节的关系把握、自然光源的运用以及对现代建筑设计美学的诠释成为贝聿铭建筑设计遵循的法则。正是这种秉承着与自然协调、与环境呼应以及"天人合一"的传统设计思想才造就出了他层出不穷的优秀建筑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的考察,深刻感受到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引起的是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居住生活理念上我们已经迈入了新阶段,城市空间扩展,人口膨胀,城市不断提升建筑高度,日益减少公共交往空间,眼前这么好的传统院落文化正慢慢被人们所遗忘,尤其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民居是何物,更是一头雾水。文章详细地解析了关中民居特点、关中民居的空间构成形态,从建筑学角度看随着民居历史文化不断的发掘与传承,建筑空间的形态与特色也不断地被人们所传承和研究,中国人的庭院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寄托着中国人浓浓的情思。如何将这诗一般的居住空间真正融入到现代设计和生活中去,如何唤起当代人们头脑中残存的院落记忆,是当下建筑设计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作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不仅应做传统民居文化的继承者,更应该做一名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