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作为我们日常出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经济水平。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更加注重城市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体现。地铁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需要充分彰显城市特色,展示城市形象,更好地传播城市文化。梳理相关文献,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增强城市文化的可利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升地铁内的乘车环境,提高地铁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交通中,地铁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艺术传播的载体,能够让文化艺术传播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涂鸦艺术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可以起到对城市艺术的补充作用,好的涂鸦甚至能够成为城市的地标。鉴于此,文章阐述地铁车站的特点以及涂鸦艺术的特点,探讨地铁中涂鸦艺术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人文地铁"是南京地铁的一项服务品牌,它是基于南京城市文化特质和企业发展理念的一种价值认同与战略选择。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南京地铁官方自媒体建设正在成为其"人文地铁"品牌战略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对南京地铁官方自媒体运营现状分析,探讨了自媒体品牌建构中的传播策略,为更好地服务于"人文地铁"品牌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艳 《美与时代》2022,(8):71-73
地铁空间有效延伸了地上空间,发展了地下空间,在整个城市空间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地铁空间艺术,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彰显城市设计的人文关怀,展现整个城市的地域风貌。地域文化应紧密结合城市地铁公共空间,通过地铁公共艺术,对城市精神进行更好的传递。有机融合地域文化和城市地铁空间艺术,既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和使用需求,又可打造具有特色的地铁城市。以广州地铁空间为例,基于地域文化视角,通过研究地铁空间艺术,以在地铁空间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提高设计师对地铁空间艺术地域性设计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已经融入到了时代精神与社会风尚中。色彩本身所特有的强大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在地铁空间设计中能提高空间信息识别性,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运用色彩的象征性手法,汇集周边区域文化元素,形成象征性符号并运用到地铁空间设计中,能使人们与周边区域信息建立潜移默化的认知联系。色彩作为象征性符号,融入城市文化的同时传播了城市文化,促进了车站空间与城市空间、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有机互动,建立具有"人文意象"的站域空间。广州地铁6号线在色彩运用方面就非常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地铁是城市的动脉,近年来地铁作为交通出行的核心工具,不仅具有载客的功能,更承载了一种文化,现已逐渐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展现城市"文化美""地域美"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为基础,阐述在地铁公共空间的界面设计、色彩设计、设施小品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符号,传递城市文化和特色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多种案例,探讨地铁文化符号的表达方式,总结地域文化在地铁公共空间中的设计,以便更好地展现城市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地铁文化既可以是城市文化的具体物化和缩影,也可以创造一种新的城市文化,从而成为一张城市“名片”。以地铁为载体,以中原文化为底本,结合现代工艺技术,郑州地铁1号线1期工程的8个“文化墙”为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是郑州地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一年的运营,地铁“文化墙”在展现其强大的文化宣传效果的同时也反映出了郑州地铁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展现出鲜明的历史发展进程、社会变迁及未来发展方向,彰显出城市文明的特有风采。受到长期移民的影响,美国仅经历了几百年的城市发展时间,在多元化社会风俗、宗教的交织互融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多样性较为突出。而拥有悠久发展历史的欧洲,城市现代化发展仍受到文艺复兴精神的有力影响,城市文化的核心逐步演变为典雅、古朴,十分侧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地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迅速兴起,所形成的地铁文化也同样具有此特征,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二者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9.
东莞地铁2016年开通。地铁解决了城市的交通问题,同时也是城市精神文化的载体,地铁公益广告便应运而生。通过分析东莞地铁公益广告设计意蕴、创意、造型等,从中提炼出具美学形式特征,能给广告设计师提供设计参考,有利于打造出具有时代感的文明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雾霾天气日益严重,低碳和生态理念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生态都市主义理论致力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环境、资源及人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对于指导城市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启示。同时,也只有把生态理念融入城市景观的设计中,才能促进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在结合分析南京地铁3号线的户外景观设计,提出了生态城市视域下的地铁交通户外景观设计与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地铁所承载的能发扬的正是城市的文化,以宁波为例,对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硬件文化及软件文化建设进行调查,以地铁乘客为研究样本,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一方面了解到人们对宁波地铁文化的满意度情况,一方面发现宁波地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查了国内外优秀地铁文化建设的案例,对宁波城市文化建设与宁波地铁建设提出了建议,包括政府政策、服务设施人性化、地铁活动定期化、地铁文化地方化、地铁布局互补化等,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芳 《美与时代》2020,(2):74-75
社会的多元化使跨界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跨界现象不仅提升了设计师和大众的审美水平,而且推进着艺术的演变。目前,我国城市地铁建设已经进入高峰期,完善的地铁空间只是满足了大众出行和换乘的需要,随处可见的是传统媒体艺术有限的表现形式。而新媒体艺术博采众长,将科技与艺术淋漓尽致地展现。地铁空间设计与新媒体艺术跨界合作,不仅将地铁空间打造成为传播城市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交流艺廊,而且在赋予空间互动性和人本概念的同时,形成静态地铁和动态人群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不断发展极大地加快了武汉城市化的进程。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武汉地铁开通与运营的步伐也越来越迅速,这给地铁广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对武汉地铁广告的视觉传播形态进行梳理与总结,分析目前武汉地铁广告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地铁广告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促进地铁广告以文化内涵建设武汉新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4.
如今地铁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城市经济实力、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国内外许多城市已经将地铁的形象设计与地铁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其城市发展和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香港地铁以特色化的导视系统设计,独具创意的色彩创意表现,为乘客带来赏心悦目的乘车环境,高效地引导人们辨明去向、识别站点,对于国内的地铁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地铁公共空间已经成为地域文化的展示窗口之一,已从一种单一的等候空间转变成了一种文化综合展示空间,是城市地域文脉、城市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从地域文化融合的角度对现代地铁公共空间环境进行分析,并从地域文化激活地铁公共空间的多维营造视角,提出合理的设计原则和融合方法,以期彰显城市的地域文化,展现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6.
地铁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是展示城市区域形象,传递城市精神的特殊空间场所。随着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地铁空间从功能性向人文性的转变尤为重要。文章通过部分地铁公共艺术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从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空间表现、形态结构和表现内涵等多方面探究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美学应用特点,提出完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每个城市对地铁的建设都在有序进行,随之而来的就是地铁站的"千站一面""站站相同"的站内装饰风格,然而西安地铁的建设实现了"千站千面",且合理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文章以西安地铁的环境设计为例,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在地铁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地铁正处在快速发展期,作为公共文化艺术的新载体——地铁空间,对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于彰显地域特色、引导市民行为和推动城市文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西安地铁为例,在分析其空间艺术装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地铁公共文化艺术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于公共交通设施之一的地铁来说,其站点的艺术性由于国家国情、地区风俗文化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鲜活样式,可以说,地铁公共空间的艺术展示已经成为当地城市展现自我内涵的一个重要方式,让生活在这一城市的居民形成更加强烈的归属感,也让初次来到这一城市的居民对其有一个鲜明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20.
安静 《美与时代》2015,(3):12-14
"民族性"是北京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首要定位,地铁公共艺术当然也不例外。民族性最终体现为民族文化符号。公共艺术恰当地运用民族文化符号,对城市建设意义深远,可以有效避免千城一面的建设困局。未来北京市地铁公共艺术在发掘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优势方面一定会呈现出更多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